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已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地流淌了上千年,人們不斷從小説、評書、戲曲、電影、電視劇的精彩演繹中,形成了對楊家一門忠烈的敬佩和讚頌。
楊家將為抵抗遼人的侵略,橫刀立馬,前赴後繼,馳騁疆場。楊老令公血濺李陵碑後,楊家七子繼承父志,義無反顧地投身抗遼一線,差點滿門犧牲。
最後,楊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帶領下,以柔弱的雙肩繼續擎起抗遼大旗,直面遼人的彎刀和鐵騎,繼續捍衞大宋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康,書寫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衞國的壯美詩篇。
當然了,這些都是民間傳説中的楊家將,但歷史終歸不是藝術,真實的楊家將還是和戲曲熒幕中的故事存在很大的差別。那麼,歷史上的楊家將究竟是怎樣的呢?
一、關於天波府。
在楊家將故事中,天波楊府位於北宋都城東京城西的金水河邊,是宋太宗趙光義為表彰楊業的不世之功,特賜金500萬為楊家修建的府邸。在楊府落成之日,趙光義親自前往參加慶典,並御書匾額“天波府”,以褒獎楊家忠君愛國的精神。
此後,當滿朝文武官員途經此處時,必須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彰顯對楊家的敬重。
不過,在當時的開封城裏,並沒有“天波府”,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有一個楊業的普通府宅,當然也不是宋太宗恩賜修建的。
楊業以身殉國後,這個府宅改為了家廟,取名“孝嚴寺”。現在的“天波府”修葺於1992年,集公園、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一身,成為了後人瞻仰和祭奠楊家將的場所。
二、關於楊業。
楊業是楊家將第一代,字重貴,其父楊弘信是麟州當地的土豪,曾自立為太守,後歸附北漢。20歲的楊業隨即得到了北漢皇帝劉崇的賞識,被授予侍衞親軍都虞候。他驍勇善戰,屢有戰功,後升任建雄軍節度使。
北漢滅亡後,楊業歸降北宋,被趙光義任命為右領軍衞大將軍。不久後,因其“老於邊事,洞曉邊情”,趙光義又讓他出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由此開啓了他在宋朝戍邊抗遼的重任。
公元980年3月,遼人發兵10萬侵犯雁門關,楊業以區區3000兵力,繞道遼軍背後,在馬尾山紮上樹枝,造成大軍壓境的假象,從而大破遼軍,並親手斬殺遼軍主帥蕭咄李,俘獲遼軍都指揮使李重海。
公元986年,趙光義決心收復燕雲十六州,組織了3路大軍征討遼軍,其中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帥,楊業擔任副職。西路軍所向披靡,接連擊潰了耶律斜軫等部,攻取了幾個州縣。但其他兩路宋軍進攻不順,趙光義下令撤退,並命令楊業負責掩護雲州、應州、寰州、朔州的百姓撤離。
楊業臨危受命,在保護百姓的戰鬥中身中數箭,所部全軍覆沒,不幸被俘。但楊業寧死不降,絕食數天而死。
三、關於楊家第二代。
在楊家將故事中,楊業的後代一共有七狼八虎,個個能征善戰,勇猛無敵,但由於大奸臣潘仁美的陷害,導致其中的六人殞命戰場,只剩一人回來。
實際上,歷史上楊業有6個兒子,最為有名的是長子楊延昭,其餘5個兒子靠着父親的功勞,恩蔭得到了微小的官職,一生碌碌無為。
楊延昭很小就隨父征戰,在雍熙三年攻取朔州城時,29歲的楊延昭被流矢射穿臂膀,但仍堅持戰鬥,終於攻克朔州。
在楊業死後,楊延昭接過了父親抗遼重擔,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遂城保衞戰。
公元999年冬天,遼國蕭太后集結20萬大軍入侵北宋,遂城成了遼軍首當其衝的目標,而駐守遂城的正是楊延昭。楊延昭以數千兵力阻擋了蕭太后的數十次猛攻,儘管城牆屢被擊垮,士兵死傷慘重,但楊延昭硬是沒讓蕭太后前進一步。
面對數十倍於己的遼軍,楊延昭心裏明白,如果沒有出奇制勝的方法,遂城遲早會落入敵手。於是,智勇雙全的楊延昭想出了一個辦法,動員全城軍民在滴水成冰的晚上,將城裏的水澆到城牆上,利用嚴寒的天氣把城牆凍結起來。
第二天一早,當蕭太后面對一座如同水晶般熠熠發光的城池時,束手無策,只得下令撤軍。
因為楊延昭在和遼軍的戰鬥中,鮮有敗績,遼人認為他就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天狼星轉世,鎮守北方,由此送他綽號“楊六郎”。
公元1005年1月,北宋和遼簽訂了“澶淵之盟”,宋遼由此罷兵,宋真宗升任楊延昭為保州防禦使。9年後,楊延昭病逝。
四、關於楊家第三代。
楊家第三代中,青史留名的是楊延昭的三子楊文廣。楊文廣出生於公元999年,以父蔭為官,曾得到范仲淹的賞識,先後任職侍衞親軍龍衞、神衞四廂都指揮使,最後官至防禦使。
五,關於楊家女將。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佘太君和穆桂英的存在,只是在清代的《保德州志》中提到過,“楊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折德扆女”,這個“折德扆女”也許就是佘太君的原型。當然,歷史上也沒有楊宗保其人,穆桂英就更加無從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