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立朱允炆為皇帝 傳位給孫子呢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公元1368年登基為帝,大力推行改革,嚴打不正之風,各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社會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洪武之治。在朱元璋後半生的時間裏,他一直在尋找一位合適的繼承人,那麼朱元璋為什麼立朱允炆為皇長孫,將皇位的繼承權跳過眾多的兒子們,直接傳給孫子呢?

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子女眾多,僅兒子就有二十六個,但是成才的卻不是很多。在朱元璋登基為帝之後,馬上冊立了十三歲的朱標為皇太子,為了讓朱標能夠勝任皇帝之位,朱元璋特地聘請了有名的宋濂為朱標的老師。但人有旦夕禍福,三十八歲的朱標因病去世,而朱標的長子更是早年夭折,只剩下次子朱允炆。

在父親朱標生病期間,朱允炆剛滿十四歲,但卻表現的極為孝順,日夜守護在父親的身邊,這種孝心深深感動了朱元璋,令久坐皇位的朱元璋又感受到了那久違的親情。朱標死後,朱元璋又再一次為了冊立繼承人而頭疼,在他諸多的兒子之中,四子燕王的整體素質是最為突出的,朱元璋也曾想過冊立燕王朱棣為繼承人,併為此詢問過翰林學士劉三吾,但劉三吾的回答卻令朱元璋改變了主意,劉三吾話語中堅決反對冊立朱棣為繼承人,大力支持立朱允炆為繼承人,認為朱允炆仁義忠厚,定能治理好國政。

朱元璋在心中進行了多方位的綜合權衡後,最終決定冊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長孫,繼任自己的皇位。

朱允炆是誰的兒子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的二兒子,因為太子朱標早逝,而朱標的長子早逝,所以朱元璋將朱允炆看做皇長孫,在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繼位,就是後來的建文帝。

朱允炆的父親朱標

歷史上關於朱標的記載可以説是乏善可陳,基本上就是作為別人的配角存在,因為朱標是作為太子而沒有當上皇帝就死了,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是很多隱晦的東西,一般不會記載太詳細,朱標在明朝歷史上基本上是一個被忽略的存在。

縱觀朱標的一生,可以用英年早逝和太平富貴形容。朱標出生時朱元璋已經擁有一定的勢力了,所以朱標出生後基本沒有受過太大的苦難,可以説他一生的境遇比較太平的,而且因為是朱元璋的長子,所以很受到朱元璋的器重。因此朱標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儒家教育,可以説是在嚴格的儒家規範的範圍下長大的,因此朱標的温文儒雅,寬容厚道與朱元璋的兇狠惡毒,大肆誅殺功臣有巨大的區別。

一般人認為朱標的一生是非常幸福的,因為他身為太子,一出生天生富貴,衣食無憂,而且比起其他的皇室成員來説,朱標的經歷很太平。但是在這種平靜的歷史記述下,其實隱藏着多少內心的煎熬後人不得而知,朱標身在太子這個敏感的位置上,肯定有很多矛盾需要應付,而且他從小就被儒生嚴格的管束,能享受到多少常人的快樂,可想而知。

朱允炆登基

從古至今,中國社會出現了許多宗謎案,有一些迷案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其中明朝的第一懸案,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至今未明。六百多年前,年僅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為帝,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朱允炆的在位時間僅為四年,在短短的四年裏朱允炆的政治作為都有哪些?朱允炆為何會下落不明,成為明朝的第一懸案?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自1398年6月30日登基為帝,在位四年期間也曾勵精圖治,希望能夠將大明朝治理的更好,朱允炆登基侯的為政舉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改革法制,這是朱允炆登基後為明朝做出的最大貢獻。明朝開國以來,洪武帝朱元璋曾經頒佈了一部法典,這部法典被稱為《大明律》,是當時國家的法律準則。朱允炆未登基前,便認為《大明律》內有些懲罰太過於嚴厲,在他上台之後第一件事便是着手修訂《大明律》,廢止那些過於嚴厲的條例,此舉為朱允炆贏來了仁帝的名聲。

第二、改革財政,一方面減輕某些地方苛重的賦税,令地方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另外一方面限制佛、道二教所能免税土地的數量。

第三、實行削藩的政策。為了保證中央集權,撥除有野心皇叔的勢力,在心腹大臣的建議下,建文帝決定削藩,也正是削藩令建文帝招致嚴重禍端。

燕王朱棣不滿朝廷的削藩令,於是發動了靖難之役,成功的攻佔南京,在一場大火之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成為明朝的第一懸案。


朱允炆為什麼不殺朱棣

眾所周知,靖難之役是明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次事件徹底改變了朱允炆和朱棣這對叔侄的命運,朱允炆下落不明,失去皇帝寶座,而朱棣卻登上了原本屬於侄子的皇位,並且成為明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那麼人們不禁好奇,為什麼朱允炆不先下手為強,殺了朱棣呢,這其中有三個原因。

朱棣

一是不想殺。朱允炆其實根本不想殺了朱棣,朱允炆從小生長在皇宮中,接受嚴格的儒家教育,沒有經歷過戰場廝殺,性格温和寬厚,懦弱仁慈。他最看重儒家的仁義道德,這導致他不會做出誅殺叔叔朱棣這樣手足相殘的事情。而朱允炆削藩原本也是為了緩和朱元璋濫殺功臣而導致的民怨沸騰。

二是不敢殺。雖然朱允炆削藩的矛頭就是針對燕王朱棣這個實力最為雄厚的藩王,但是由於朱允炆上台不久,根基不穩,又缺乏經驗,操之過急,顯然朱棣的實力遠遠超過朱允炆,朱允炆也沒有朱棣那樣的膽識謀略,所以朱允炆也不敢殺朱棣,這樣的局面導致朱棣的勢力越來越大,以致發動靖難之役。

三是不能殺。雖然朱允炆削藩的意圖顯而易見,但是他卻不能殺朱棣,因為朱棣當時駐守北平,而北元勢力對明朝北部邊境威脅很大,因此朱棣擔負着抵禦外族侵略,保衞京師的重任。一旦下令殺死朱棣,必定給北元以可乘之機,而朱棣的實力又最為雄厚,所以朱允炆不能輕易殺死朱棣。

建文帝在位多少年

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極其特殊,正是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並不穩當,登基後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那麼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在位期間曾經有何建樹?建文帝為何不能繼續在位呢?他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離開皇位的呢?

建文帝圖像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時間為公元1398年6月,離開皇位時間是公元1402年7月。為何用離開皇位而非退位或者薨逝呢?這與建文帝的親身經歷息息相關。

建文帝作為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嚴酷的理政治戰略,在國家政治上施行仁政,以儒家思想為治政的主導思想,廢除了明太祖頒佈的過於嚴酷的刑罰七十有三條,並且減免了地方的税賦,讓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但也是過於推崇儒家思想,建文帝在國家治理之上反而顯得有些停滯不前,猶豫不決。

正是建文帝的軟弱,導致了他的悲劇下場。建文帝成為明朝第一位被藩王趕下台的君王,堂堂的國軍之力量居然無法抵抗住小小地方藩王的散兵遊勇。一場大火後,建文帝生死未明,永樂帝朱棣登基居然不承認建文帝的存在,對外宣告是從明太祖處接任的皇位。

這也是為什麼不能用薨逝或者退位形容建文帝,而只能用離開皇位來形容建文帝的原因。

建文帝廟號

特殊的時期產生了一位特殊的君主,這位特殊的君主又有了一個特殊的結局。這卻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之中的一件特殊案例,那便是建文帝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建文帝在度過了短暫的一生後,被後世追封了什麼廟號呢?提到建文帝廟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建文帝的特殊性的真實反映。

建文帝劇照

首先要了解一下廟號這個名詞的定義,也就是什麼是廟號?

廟號形容的主體只能是皇帝,而且是死後的皇帝。簡單來説,廟號就是皇帝死後,被供奉於太廟之中的稱號,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會有廟號的,只有居功至偉、對整個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者才能有廟號,這個廟號一般來説都是由後世繼位的皇帝下旨頒佈的。

建文帝由於在位只有短短四年,而後發生靖難戰役,朱棣打着清君側的名號明目張膽地謀朝篡位,併成功將建文帝趕下了皇帝之位。登基後的永樂帝朱棣,並沒有給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頒佈任何廟號,非但沒有廟號,更是恨不得將所有建文帝曾經存在過的所有事實進行抹殺和篡改。

永樂帝朱棣之所以這樣做,是有着必須這樣做的原因,首先朱棣的皇位並沒有得到明太祖或者建文帝的承認,朱棣為了讓四海皆臣服於他,就必須抹殺掉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切。其次,朱棣不願意揹負着謀朝篡位、謀殺侄子的罪名,於是他只有努力的纂改歷史,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7 字。

轉載請註明: 朱元璋為什麼立朱允炆為皇帝 傳位給孫子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