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濃重人文情懷和感性氣質,樸實、簡單,將人感動到手足無措的台灣戲劇近年來在大陸受到頗多追捧。
而被稱為“台灣劇場三寶”的金士傑、顧寶明、李立羣,正代表了台灣主流戲劇的精神和態度。
左起為顧寶明、李立羣、金士傑
蘭陵,表坊,果陀一路走來,他們從未離開舞台。
資深觀眾可能驚奇於在熱映影片《唐人街探案》、《夏洛特煩惱》中看到金老師、李老師,訝異於金寶、顧寶客串青春偶像片《我可能不會愛你》《公主小妹》,但從劇場現場到銀幕熒屏,他們教科書式的表演未有鬆懈,鞏固了“老戲骨”地位的同時,又圈了一大批年輕的粉絲。
金士傑像是峨眉派,看起來沒有什麼招數,但是一旦惹了他,他棉絮一抓,你就會被他的針給刺到;
顧寶明八面玲瓏、順水推舟,是武當派借力使力的真傳人。
李立羣像是少林派,內外兼具,每一招一式,都是虎虎生風;
三位大師高手過招,彼此間配合精妙,劇作就會放射出無與倫比的光華。
金士傑:我是個沒有名利心的人
他是《暗戀桃花源》中温文儒雅“永遠的江濱柳”。
是《繡春刀》中的大反派魏忠賢。
圈內人交口稱讚他的表演“連抬頭紋都有戲”。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劇照
他寫劇本,組劇團,教表演,是“台灣現代劇場的開拓者及代表人物”。
“第一次見到他時穿着皮夾克,超帥的那種,你可以想象當時一羣台北的舞台上最前衞最先鋒的年輕人的樣子。”賴聲川把他形容為另類的文藝青年。
這個文藝青年十五歲的時候拒絕參加高中聯考——讀書這麼有趣的事情怎麼可以是為了考試呢——而選擇去屏東讀農專的獸醫專業。
農專畢業,服兵役。隨後養豬。一年半後,27 歲,去台北追逐文藝夢。作為一名“台北漂”,已經是大齡了。
彼時的台北還是“舞台劇的荒漠”,文化產業百廢待興。“雅音小集”、“雲門舞集”等劇團都在嘗試將古典的音樂現代化,一腔熱血的文藝青年金士傑也決定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他創辦了“蘭陵劇坊”,取“蘭陵王入陣曲”為其戲劇傳統之源頭的意思。和一羣熱愛戲劇的青年一起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舞台實驗。“我們那時可都抱着革命情懷。”
1980 年蘭陵劇坊第一次正式演出,《荷珠新配》在台灣實驗劇展上一鳴驚人。
“現在台灣的綠光、屏風、包括優劇團,都是我們蘭陵劇團的小朋友辦的。甚至表演工作坊最開始的幾部重要作品,都是我們去幫他撐腰。比如李國修,我啦,李立羣,早年都是在蘭陵演過戲。”
有人將蘭陵劇坊形容為台灣戲劇的黃埔軍校,金士傑抬了抬眉毛,“倒也可以這麼説。當年從蘭陵出來的人都在各個劇團成為一家之主。讓我驕傲的是,他們處理事務的方式還是像當年一樣有激情,並且影響着下一代。”
他曾徹底地反對現代生活,沒有手機,不會開車,朋友形容他永遠騎着腳踏車“用驕傲的速度”抵抗這個快速的時代;但現在的他也參演商業電影,甚至為了宣傳新片也會上《康熙來了》。“對世俗越來越寬容了”。
“我與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專屬於自己的紅綠燈,曾經拒婚、獨身主義、不生小孩、不與財富打交道、不向物質妥協,也沒圖什麼,就是不想隨俗,自以為樂,簡單的説是一種叛逆,但又不是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實現自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我沒有跟着潮流在走,也沒有覺得我的傲骨是很重要的,只是追隨我的頭腦,我選擇我該做的事情。”
那些關於他只是江濱柳的温和的假想,在他的人生裏找到了新的認識:
“即使全世界都不認識我,我也不會覺得可惜。因為我就是一個沒有名利心的理想主義孩子!”
顧寶明:走在喜劇和悲劇中間
大概光頭的喜劇演員就是有這種看不出來年齡的優勢。比如葛優,比如徐崢,比如陳佩斯,比如顧寶明。
顧寶明的 FACEBOOK 寫着:”表演是生命的詮釋“。
他演過很多活靈活現的眼熟配角。
94 版《倚天屠龍記》(嗯就是馬教主、葉童、周海媚的那版)裏的範遙。
《俠女闖天關》中的武媽(趙薇當時那麼嫩...)
《公主小妹》裏他演張韶涵等等一眾青年偶像的爺爺皇甫雄。
雖然在各種劇裏悠哉悠哉地做着配角,人稱“寶哥”的顧寶明可是台灣戲劇表演界實打實的泰斗級人物。
“本來,我應該是當個船員,跑船去的。”演了近四十年的戲,“連背影都是戲”的顧寶明,並非科班出身。高中時,唸的是水產學校,從蘇澳、基隆一路唸到東港,“我是環島旅行,高中就換了三間學校。”
1980 年,顧寶明參加《荷珠新配》演出,才算真正獲得戲劇上的啓蒙。
顧寶明説,蘭陵的訓練,有時不是為了演一齣戲,不急於得到結果,而是為了尋找一種方法,那是一個很安定的尋找過程。
1986 年,顧寶明參加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演出,又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即興,對當時的我們來説是新鮮而有趣的,開始排戲,就是編劇的開始,由導演賴聲川下狀況,演員接下來發展,最後再由導演編織、取捨。戲排了半年,劇本完成,演員也成熟了,戲就開演。”
1992 年顧寶明由電影版《暗戀桃花源》裏的袁老闆一角奪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顧寶明演喜劇,看到的總是人物背後更深層的心理狀態。“一個演員,只是站在台上説我在冬天,這是不夠冷的;只是站在台上説我在沙漠裏,這是不夠熱的。”“表面,是梳化妝師該關心的事;演員要注意的是‘裏面’的東西。”
“人間需要點笑聲,我很樂意帶來歡樂,但希望透過喜劇談一些事情。”
李立羣:舞台相遇,久別重逢
一年可以出演八十集電視劇的李立羣,塑造了諸多極有眼緣的角色。
《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的田教授。
《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東海龍王。
《温州一家人》中的周萬順。
《夏洛特煩惱》中的校長。
李立羣跟金士傑一樣,都在眷村長大。
眷村由躲避戰亂渡洋而來的國軍子弟所組成,五湖四海、南腔北調,吃着百家飯的李立羣,接觸並愛上了京韻大鼓、相聲、評書、快板等曲藝絕活,還向松山寺的一位國術高手學習迷蹤拳、氣息吐納,至今仍然身體壯健,説起話來中氣十足。
大學就讀航海系期間,李立羣加入“中國青年劇團”進行舞台劇的短暫打磨,他回想這段經歷:
”就像是有了一條線,讓我覺得人生被串了起來,有了一個喜好,也有了一個追尋...讓我從迷茫狀態進入了腳踏實地的生活,找到了自己該走的路。“
自打與劇團結緣,就算此後屢經海員、汽車維修員等十數行當,他最終還是投身華視,成為了一名演員。
1981 年,初次觸電的李立羣,即在《卿須憐我我憐卿》出演男一,並順利加冕金鐘視帝。
(此處應有圖然而年代太久似乎找不到><)
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1984 年,他與美國歸來的賴聲川,已經小有名氣的李國修一起,創立了目前中文世界最著名的劇團——“表演工作坊”。
1984 年,賴聲川、李立羣、李國修共同創立了表演工作坊
同年誕生的《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不管對於表演工作坊還是台灣相聲來説都是一個奇蹟。2000 萬人口的寶島,一年間售出了 100 萬盤相聲磁帶,幾乎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成績。
《那一夜,我們説相聲》
早年《台灣怪譚》的舞台佈置,掛着跟梅蘭芳相關的名聯,其中一句“是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這段頗有禪味的話,也成了李立羣的人生座右銘。
《台灣怪譚》劇照
1995 年,李立羣出演了《一夫二主》中的楚法蒂諾。他至今還對當時的角色塑造津津樂道:“那個角色從頭到尾我都沒有站直過,一場戲下來渾身都濕透,學京戲裏的武丑,好看嘛,有範嘛。他就是一個僕人的樣子,永遠不站直。”
《一夫二主》劇照
這也是他在表演工作坊的最後一個角色。
那一年,賴聲川選擇了與電視台合作,推出電視舞台劇《我們一家都是人》。在李立羣的眼中,這種“早上看報紙,中午馬上創作,晚上就進棚直播”的方式,“對演員殺傷力太大了。”
李立羣無法接受這樣的藝術分歧,兩位同甘共苦 11 年的老友,就此分別。
《我們一家都是人》劇組
李立羣前往大陸發展。卻由於投資失敗,加上兒女的學業負擔,為稻粱謀,他不得不大量接拍他曾經厭惡的電視劇。
他開始接受電視劇,好壞胖瘦,不挑戲也是業界出了名,他認為好的演員,就應該懂得在爛劇裏出挑,而不被爛劇糟蹋。
《大秦帝國》劇照
《半生緣》劇照
隔一段時間,他也會再回到台灣演一出舞台劇,補充一下自己“消耗了的表演能力”。
李立羣和賴聲川一直到 2014 年的《冬之旅》中,才再度攜手。
話劇《冬之旅》劇照,李立羣(右)和藍天野
從舞台到熒幕,再重返舞台。李立羣説,志立久了,牙也掉了,發也白了,美麗的化妝師也不想抱一抱了,一切自然而然,就那麼回事兒。
三寶的基情
2003 年,台灣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為製作 15 週年紀念作品,決定將《ART》這出戏搬上舞台。”(這是一部在近年在歐美頗為流行的人性喜劇,原劇由法籍女作家 Yasmina Reza 於 1994 年寫成。)
《ART》劇照
《ART》劇中三個角色,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顧寶明、金士傑和李立羣一般,三位演藝界的老戰友,因為戲裏的一幅畫,重新審視朋友的微妙關係。這是一部排了三十年的戲,因為這三人的默契、既是朋友又是對手的關係,全劇場界找不到第二個組合。
“三人從二十多年前,台灣尚不知‘劇場’為何物的時代,就已經在舞台上活躍,演過無數膾炙人口的好戲。”
《暗戀桃花源》可以算得上他們的代表作了。1986 年的首演獲得幾乎轟動的反響。李立羣與顧寶明都親眼見到過坐在第一排的觀眾,有人當場笑得從椅子上翻了下去。
91 年的復排更是邀到林青霞出演雲之凡,該劇巡迴演出到美國和香港,被《洛杉磯時報》稱為“台灣劇場最明亮的燈”。
92 年的電影版也是這樣的黃金陣容,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青年導演銀櫻花獎。
《暗戀桃花源》電影拍攝現場(中為賴聲川,左側鏡頭後為攝影師杜可風)
1986 年三人還曾在電影《恐怖分子》中聯手。那是楊德昌第一部獲得廣泛國際聲譽的作品。三寶的角色塑造入木三分,被評價説“老戲骨們年輕的時候就成骨了”。
2008 年,金士傑與李立羣合作了《針鋒對決》。這部劇由莎士比亞名劇《奧賽羅》改編,國語演出卻頗具古典韻味,難得沒失掉莎劇精髓。
他們是相識於微時的朋友。劇團初創大家都窮的叮噹響的時候,金士傑還偶遇過開着大卡車送貨賺錢養活自己的李立羣。合作的第一部戲叫《一口箱子》,雖然在只演了八場,但在台灣舞台劇視覺經驗上幾乎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金士傑和顧寶明也認識很早,兩人《荷珠新配》裏就開始了合作。
2012 年果陀 25 週年,金士傑與顧寶明合作了改編自美國戲劇大師阿爾比的《動物園》。顧寶明在這齣劇中詮釋流浪漢,每場演出皆要聲撕力吼,金士傑馬上送了顧寶明四大罐枇杷膏。
大半時間都能坐在椅子上的金士傑很是心疼每場都要拳打腳踢,用盡全身力氣的顧寶明,地在台北最後一個場次上,遞上痠痛貼布。
二人私交甚篤,顧寶明説父親去世時是金士傑在旁陪伴,給了他很多安慰。共同好友評價金士傑和顧寶明一個慢郎中、一個急驚風,個性迥然不同,卻十分互補。連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也説,兩人根本就像對夫妻。
顧寶明參演的《接送情》開發佈會時,金士傑當仁不讓幫他站台。
李立羣和顧寶明在相繼涉入影視領域之後仍多有合作。
包括 1993 年台視的古裝劇《英雄少年》(如今看來已是懷舊經典)。
94 版的《倚天屠龍記》也是他們共同出演的。
還有 1997 年楊立國導演的《黑皮與白牙》。
■
舊版的《暗戀桃花源》已遠去不可追,幸運的是如今三寶仍然活躍在我們的視線:
金士傑在多部影片有亮眼表現,《如夢之夢》的巡演也進行地如火如荼;
顧寶明內地處女話劇《接送情》剛剛在上海順利舉行了首演;
李立羣在上劇場開幕時還現身為好友賴聲川送上祝福,並透露了他即將有新的電視劇《田教授與賢教授》播出。
每次進行這種盤點,看着主角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都會心生無限感慨。
他們身上延續着那個時代的美好:崇尚質樸,重責任感,追求完美,精雕細琢。
除了成為年輕演員的楷模,他們也還有機會成就更多經典。
感謝劇場三寶帶給我們的美好記憶。期待新作。
祝他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