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雲 陶淵明
《停雲》是陶淵明所作的一首四言古詩,整首詩歌分為序與四章內容,詩歌的主題正如序中所寫的“思親友也”那樣,整首詩主要抒發了作者陶淵明對自己好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時表達了對世道的擔憂。
陶淵明像
《停雲》這首古詩大約創作於晉安帝元興三年的春天,陶淵明安閒居住在家鄉潯陽柴桑時期,整首詩除了序之外,共有四章內容。《停雲》的短序主要是講明瞭陶淵明創作這首詩的目的,同時也説明了當時創作《停雲》這首詩時所處的環境,以及描述了創作時陶淵明的心情。而《停雲》的四章內容則反覆表達了陶淵明對好友的深切思念。
“停雲”這兩個字其實只是陶淵明從古詩的首句古詩中選取出來作為詩歌題目,實際上與古詩的內容沒有什麼關係。詩歌的內容就是序中所寫到的“思親友也”那般,主要描寫的就是對好友的思念。詩中採用了古代詩歌常用的技巧比興以及復沓這種藝術表現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烘托無法與三兩好友邊飲着美酒邊愉快聊天的感慨和失落,藉此抒發陶淵明對好友們深深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陶淵明還藉助“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陸成江”等詩句表達了他對當下世道的關懷與擔憂。
總之,《停雲》這首四言古詩是陶淵明為他思念親戚好友而作的,從內容安排上以及古詩的寫作手法上都可以看出這又是陶淵明的佳作。
陶淵明責子
《責子》是陶淵明在五十多歲左右著作的一首詩,描寫的是他那五個不成氣候的孩子。陶淵明雖然放棄了仕途生涯,過着歸隱田園的生活,但是仍他掛慮和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夠有所作為。
陶淵明《責子》
《責子》原詩:“白髮被兩鬢……且盡杯中物”。詩中敍述的大意如下。
《責子》詩中開篇,陶淵明感慨自己上了年紀,兩鬢斑白,皮膚失去了往日的豐滿開始變得鬆弛,恐怕命不久矣。自己命不久矣不要緊,他現在最擔憂的就是五個兒子的前程。可是這五個兒子都是不求上進、整日碌碌無為,讓陶淵明十分失望。
大兒子陶舒儼年方二十八歲,為人非常的懶散,好吃懶做,沒有求學的上進心,一生碌碌無為。這“懶惰”被陶淵明用誇張手法描寫,説是世上無人能及,已經到達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境界。二兒子陶宣俟年將十五歲,是個致力於學習的年紀。可是他到了年齡也不認真學習,不喜歡寫文章,不學無術,對考試功名沒有任何興趣。
三四子陶雍份與陶端佚是雙生子。這兩個雙胞胎智力先天愚鈍,學習困難。到了十三歲還不認識阿拉伯十位數字,數字六加七之和也傻傻算不出。小兒子陶通佟已經九歲了,還是年幼無知、個頭蠢笨的樣子。整天只知道在外頭玩耍,爬樹摘果子,到頭來只會念“梨”、“慄”,一點學習的熱情和心性都沒有。
面對這些不上進的孩子,陶淵明無可奈何,只能借酒澆愁。
陶淵明《責子》一詩便是在如此心境下,借酒揮灑而出。
陶淵明情詩
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情詩僅此一首,那就是《閒情賦》。《閒情賦》在陶淵明的詩歌作品中,極具特色。無論是從作品的風格還是其思想意義來賞析,都與其他詩歌作品截然不同,此賦獨具韻味。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描繪的是一位傾城傾國的絕世美女。作者非常的仰慕她,對她朝思暮想。由此情不自禁的產生幻想,想象自己日夜陪伴在她的身側,與她形影不離。如此陪伴還不夠,甚至要把自己變成依附在美女身上的物件。如此濃烈的愛慕之情,讓人不禁讚歎。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為前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全篇辭賦結構新穎,運用了大量的誇張想象,豐富了內容;還巧妙地運用了比興的修辭手法,讓作者的情絲繚繞在字裏行間,慕念之情逐漸遞增,很有創造性。辭賦中描寫的語言華麗無比、辭藻優美、變化莫測又清新自然,作者盡心盡力的描寫美女的傾城傾國之容貌風采。作者日夜想念的這位女子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內心還具有高尚的品德及崇高的志向。這是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絕世美女。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共有十個“願”。這十個“願”壓抑着作者如火焰般的愛慕之情,雖然表面上是很激動、熱情,但通觀總體而言,作者的情感基調還是十分的低沉。特別是辭賦的最後一節,作者的愛慕之心被壓抑成一汪死水。全篇辭賦看似積極追求外表下,隱喻着悲觀消極的心理。
陶淵明妻子
陶淵明先後娶過三位妻子。前兩位妻子紅顏薄命,早早地就因病去世了,只有第三任妻子翟氏一直陪伴着他走到了最後。翟氏也是陶淵明這三位妻子最引人注目的,在文獻《南史·隱逸傳》中記載着她生平的事蹟。
陶淵明
前376年,陶淵明25歲與第一位妻子成親,成婚後陶淵明搬到潯陽教書,爾後多地奔走。知道妻子懷孕的消息後就歸家探望。可是妻子在臨盆時遭遇難產,孩子與大人都雙雙斃命。
前385年,陶淵明34歲時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這位妻子為他生下了四個孩子,陶淵明十分歡喜。可是天妒紅顏,第二任妻子因勞累過度患了癆病,最終離開了人世,又留下陶淵明孤身一人。陶淵明每天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四個孩子。於是,陶淵明又提了一門親事。
第三位夫人翟氏比陶淵明小十二歲,賢惠能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把家裏打理的非常得體。婚後兩年,還給陶淵明生了一個兒子,一直陪着陶淵明走向終老。
據文獻中記錄:“其妻翟氏……能安苦節”。翟氏與陶淵明性情相投,都是安貧守節的人。
對於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心願,翟氏非常支持。可是,陶淵明筆下的翟氏卻是“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跟文獻記錄的不一樣。陶淵明抱怨妻子不通情達理,不懂得體貼他。
人的思想是會變的,再相愛的兩個人沒有了物質基礎,怎麼生活的下去?翟氏看着家徒四壁的住所,怎能不心生煩躁。雖然起初的體貼知性已被貧困的生活打磨,但是翟氏還是對陶淵明不離不棄,終守一生。
陶淵明性格
不論是從陶淵明的出仕歸隱,還是平常生活中的飲酒賦詩,從他一生的生平事蹟中就可以看出陶淵明的真性情。從陶淵明創作的那些獨具特色的田園詩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坦率性格、曠達的胸襟以及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喜愛。
陶淵明畫像
從小陶淵明就受到儒家的教育與道家思想的薰陶,因此年輕時期陶淵明頗有一番濟世之志,渴望建功立業,然而在黑暗的官場中沉浮十餘年,本性真淳的陶淵明並不喜歡那般充滿利益黑暗的生活,甚至在最後一次出仕中發生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美談,最後作出了辭官隱退,迴歸自然田園的決定。從中就能看出陶淵明不隨波逐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追求身心純真樸實的本性。
陶淵明歸隱田園後,從他的那些詩作中可以看出他的農村田園生活過得相當愜意滿足,雖然仍有着不能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不滿與苦悶,但總體來説還是對田園生活非常稱心滿意的。從那段時間中陶淵明所創作的《雜詩》、《飲酒詩》等都可以看出陶淵明聽任自然,開朗豁達的樂觀性格。陶淵明為人非常真摯友善,相當重感情,從他的《歸去來兮辭序》、《命子》、《移居》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家人、好友、鄰人深厚真摯的感情。
人們常説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夠直觀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性格。陶淵明嗜酒的事情世人皆知,他也曾作過不少關於飲酒的詩歌,更何況還有這酒醉後詩興大發而作的十二首《飲酒詩》聞名於世。與常人不同,陶淵明飲酒只是一種閒情,並且深知從飲酒中能夠得到的樂趣。此外,陶淵明還是一個愛菊之人,從他對菊的摯愛中可以看出他恬靜,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性格。
陶淵明金剛怒目
“金剛怒目”是對陶淵明一部分詩歌作品的稱謂,形容陶淵明的詩歌風氣面目就像四大金剛一樣的勇猛無比,讓人產生敬畏之情。陶淵明詩歌中具有“金剛怒目”風格的是五言詩《詠荊軻》。
陶淵明“金剛怒目”《詠荊軻》
“金剛怒目”式詩歌是陶淵明的另一面,其風格與樸質的田園詩截然不同。“金剛怒目”式詩歌風格豪放不羈,充滿了反抗精神。《詠荊軻》就是如此。詩中描寫荊軻受燕國太子丹所託,進入秦國刺殺秦王的過程。
陶淵明“金剛怒目”式的《詠荊軻》生動的體現了荊軻的剛毅、果敢。荊軻明知秦國是個強盛的國家,就算刺殺成功秦王倒台,還是會有另一個霸主出來統治天下,仍然會有戰爭和無止境的紛亂,這是一條不歸路。但為了兄弟義氣和天下太平,荊軻毅然前往。陶淵明這首《詠荊軻》的新意在於寫出了荊軻的“忠勇與愚智”,明明知道後果但也能勇敢的反抗、嘗試,最終鋌而走險丟失了性命。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歷史的警鐘。
陶淵明對當時昏暗的社會政治充滿憤慨之情,特意藉助具有強烈鬥爭和反抗精神的就是荊軻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和抗議。這首詩的寫作手法隱喻深藏,寫作的風格和情調都與其他詩歌反差較大。但是始終仍然保持了陶淵明託人物言志、簡單幹練、理趣合一的特點,豪放之中隱現憤慨反抗之心,具有“金剛怒目”的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