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成為孩子“高考焦慮”的化解者

“醫生,我睡不着,一閉上眼,就看到自己高考考砸了。”近日,正在讀高三的小晨(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寧波市康寧醫院,走進了考前焦慮心理諮詢夜門診的診室。接診小晨的劉紀猛醫生説,從門診情況來看,和小晨一樣,很多孩子面對即將到來的中高考都覺得“壓力山大”。分析焦慮的成因,往往和父母有很大關係。(6月3日《寧波晚報》)

眼下,2021年的高考已進入倒計時,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考出好成績,開始了全家“總動員”,讓孩子進入“一級備戰”的緊張狀態中。筆者以為,這無形中會給孩子人為地製造“趕考”氣氛,把孩子逼成“高考焦慮”。

按理説,在當前“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孩子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選擇一個好的專業,將對未來工作就業安排大有好處。就此而言,父母重視孩子高考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趕考”壓力。壓力適度能產生動力,但太大會影響孩子內在的應急能力和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本來,考生在考試前就承受着諸多方面的壓力,如果父母再施加更大的壓力,孩子有時承受不了,產生恐懼、害怕、焦慮心理,臨考前休息、鍛鍊減少,精神過分緊張,會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茶飯不思、心煩意亂、睡眠不好等現象,反而不利於考試的臨場發揮。

其實,父母給孩子人為地製造“趕考”的氣氛,這也無可厚非。但就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而言,我們父母不得不實事求是地看待它。從近年來的高考招生數量來看,每年能被錄取進大學深造的有80%左右,錄取率還是相當高的。但是,由於孩子學習成績或臨考應考能力的差異,一些孩子即使不吃不睡,整天鑽在書本里讀寫背記,也未必都能如願以償。假如是這樣,父母還人為地製造“趕考”的氣氛,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相反會適得其反。每年各地都有不少考生因考前過度疲勞和緊張或心理壓力過重,而導致臨考時突然病倒影響考試或發揮失常。

父母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要孩子考出好成績,但一定得注意方法分寸,頭腦要冷靜,宜保持平和心態。特別是臨近考試前要注意給孩子“減壓”。多鼓勵孩子樹立信心,思想放鬆,克服“恐懼”的心理。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和學校老師溝通,要有針對性有選擇地自主安排複習,不宜老是整天埋頭複習,必要的休息和體育鍛煉是不可缺少的,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複習應考。父母心裏緊張不宜外露,表面上要和平常一樣,不去製造緊張空氣形成壓力。要讓孩子感到寬鬆氛圍,輕裝上陣,愉快地走進考場,潛能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考出優異成績。

因此,筆者認為,父母莫做孩子“高考焦慮”的“助推者”,而應成為孩子“高考焦慮”的“化解者”。我們的父母應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時間,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和諧、良好的應考環境和氣氛,從而讓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應考心態,考出自己最滿意、最理想的成績。(葉金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7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應成為孩子“高考焦慮”的化解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