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畢若旭)“隔壁的班主任”“牛鍋小釩”“這就是葛老師”……隨着短視頻的表現形式和內容越來越廣,許多生活場景和職業場景在各類平台上大量呈現,一些大中小學老師也成為活躍的短視頻用户,記錄班級學習點滴,或呈現個人的工作生活。
在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德育部德育研修員馬豔看來,合理地運用短視頻這種學生喜歡的新形態,不僅有助於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是耳濡目染地進行德育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有力工具。
馬豔的不少做老師的朋友都使用抖音等App,記錄工作和生活。學生雖然較少進行創作,但短視頻短平快的特質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他們大都會通過短視頻學習、休閒。
有了暢通的媒介渠道,怎樣用好它們,服務於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成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馬豔見到一些老師隨手拍攝學生的暖心舉動、為學生製作成長記錄視頻等等,還會把這些學生的正能量舉動在班會上播放。“這是在實踐中進行的有聲有色的同伴教育,讓德育脱離講道理式的灌輸,起到的效果特別好。”
馬豔也見證了一些老師通過短視頻和學生打成一片。““有老師在學生畢業的時候,製作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記錄,在班級裏播放,和學生一起落淚,這種心靈的衝擊是非常震撼的,也足見老師對學生的用心。”
教育是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的,一些老師通過短視頻平台做了很好的示範,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班級集體教育、個體教育,展開活躍的班級活動。“學生如果有抖音,也鼓勵老師們關注。通過這幾分鐘的抖音,可以觸摸到孩子當時的心情如何、他的愛好是什麼的,這是全面瞭解孩子,甚至摸索出他心靈的密碼。”
“目前許多80後、90後教師本身就是素質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新媒體也用得得心應手。他們在抖音等平台展示自我,會讓學生覺得老師不僅是課題上教數學公式、考查詩詞背誦的長輩,也是他們的朋友、知音,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馬豔認為,這是一種無聲的素質教育,“在課堂上是盡職負責的老師,在生活中過得多姿多彩,這是用行動告訴學生,既要合理安排時間,也應該嘗試豐富多彩的人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