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要避開這“五大陷阱”
獨立教育一直都是被親子教育廣泛討論的熱點,一個成功的教育所會帶給孩子的應該是幫助他們去健全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用一個正確的方式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現今在社會上卻存在着這樣一羣人,他們不求進取,習慣性啃老,總是躲在父母的庇佑之下,難以獨立,乃至成年都還是一個難以脱離家長的“巨嬰”。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一切情況的發生呢?
這應該是父母們的獨立教育出了問題,一個正確的有效的教育是帶給孩子的,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觀,能夠培養孩子的人格健全,讓他們懂得用一種自信自立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主動的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主動的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並非逃避問題,乃至於把問題都扔給父母,讓他們去解決。
一個沒有接受正確的獨立教育的孩子,他們往往在面對那些感興趣的事情時會不敢去爭取,同時在遇到困難時,他們的態度是無所謂,是覺得一定會有人幫自己收爛攤子,這樣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給別身邊的人造成很大的麻煩,尤其是他們的父母們所要承擔的責任,要比一般的父母要多得多,這樣子的關係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在“滾雪球”慢慢的把一個小問題變成一個家庭的重擔。
父母應該警惕下面五種教育陷阱。
第1種,負罪心陷阱。
有不少的家長因為忙碌的工作,而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所以在那些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裏,他們就會對孩子非常的順從,甚至於毫無原則的去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以此來減輕自己,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的負罪感。
而恰恰是這種看似正常的對孩子的補償,反倒是父母陷入負罪心陷阱的證據,長期在這樣子的關係下,只會讓孩子養成懂得用情緒去操控父母的,壞習慣,他們認為只要父母覺得有負罪心,那麼自己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父母的這種負罪感不僅沒有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反而變成了一樣維繫親情的工具。
第2種,壓力性的陷阱。
在這個社會上,不管是哪方面,都會因為差異而產生比較,而這種比較就會帶來許多的壓力,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擔心自己教孩子未來的發展,而導致於他們經常會不由自主的給孩子“定”一些決定,比如説,報興趣班,參加奧數補習班,天天催着孩子學習。
這種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壓力,如果要想讓孩子變得獨立,那麼父母就不能夠變成那個讓孩子害怕、有壓力的對象。
第3種,速度陷阱。
在教育孩子方面,許多家長有這樣的一套理論,認為自己應該第一時間去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才能算是給予孩子安全感,但是有的時候這種事情做多了過度了,反而養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在培養孩子獨立這件事上,去增加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更十分重要,無止境,只把速度當作重要指標的滿足,只是在把孩子往火坑裏“推”。
第4種,給予型陷阱。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大多數的家長應該都是給予型,他們總是樂於去奉獻自己的愛自己的一切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這種有求必應的狀態,可能只能夠培養出一個只會“拿來”主義的孩子,僅剩線路給旅行陷阱,其實反過來就是,多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去決定自己人生的走向,這也是在幫助他們學會承擔責任感。
第5種,解救陷阱。
在父母的身上好像有一種天然的屬性,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他們總是第1個挺身而出,救孩子與“水火”之中,但是有的時候過多的參與,可能會剝奪了孩子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會影響各方面能力的鍛鍊,這對於孩子以後的獨立生活,也會叫上很多負面的影響。
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挖掘,自我承擔
自我挖掘的要義是讓懂得去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給予他們更多自我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承擔起自己的人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父們在遇到以上一些陷阱的時候,在避免的同時,也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什麼是當下的他所需要的,做到多鼓勵、多支持、多“放手”。
父母永遠是孩子身邊的良師益友,能夠最快的為孩子們伸出援手,但是不要忘了在生活的過程中,在孩子的人生裏,他們才是那個主角,他們所要過的人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需要承擔的,是他們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