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古訓教育我們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瞭解自己的知識長處和短處。
但人的生命總是漫長而短暫的,不可能在百年的時光中明白世界上的所有事情,總會有知識欠缺的空白點,需要在有限的時空中做最大的努力。
自從識文斷字以來,知識更多地讓渡給讀書明理的知識分子,同時知識也在現代性中不斷普及化,現在純文盲變得越來越少,幾乎八成的中學生都會選擇加入大學生活。
但現在大學生成了百姓的眾矢之的,一方面他們是天之驕子容易自滿,另一方面他們傾向於理論少了實踐經驗,用白巖松的話來講是“大學生什麼都知道卻不會做,很可怕”,那麼事情真有那麼可怕嗎?
聊聊名嘴白巖松
每年的《感動中國》任務節目,都有敬一丹和白巖松的身影,他們知性優雅的風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説,在中央電視台的眾多著名主持人中,白巖松是非常精幹的一位,他的普通話標準而且很少有口頭語。
和敬一丹的黑龍江家鄉類似,白巖松也是一位北方人,1968年夏天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廣播報》,後來借調加入中央電視台。
最初他也會因為念錯別字遭到總枱罰款,但他很快就因為努力和犀利被伯樂慧眼識出。
除了《感動中國》節目,他還主持過《新聞1+1》《新聞週刊》《東方時空》等節目,其最大特點是輕鬆愉快的颱風並且讓大家的迅速明白。
白巖松生在一個變遷的年代,他幾乎見證了近50年來中國國內外的所有大事小情,香港迴歸、澳門迴歸、三峽截流、國慶五十週年等直播都有他的身影,由此他多次獲得優秀主持人和播音員稱號,在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白巖松不僅為中國百姓帶去最新信息,也給妻子兒女營造了一個温馨的家庭,他和妻子朱宏鈞相識在《中國廣播報》的工作崗位,並在1998年育有一個帥氣的男孩。
他們的兒子白清揚已經成長為一名大學生,白巖松也一直關注着中國大學生的成長,不過他很為中國的教育擔心,在犀利的白巖松眼中,中國大學生是什麼樣子?
現在的學生知道什麼
中國大學生很聰明,看書多而且理論水平普遍較高,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背書。
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在老師的安排下背誦國學經典名篇,看《中國詩詞大會》選手們的表現就知道,中國孩子太厲害了,最近的中國中秋詩會上,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和家人一起奪冠,那些優美的詩句在他口中娓娓道來,讓大人們都自愧弗如。
隨着中國互聯網的興起和多媒體的介入,海量的知識不斷地在高層和民間生產,大學生們各個都是知識海洋的遨遊高手,公眾號、頭條、抖音、慕課等玩得很溜,一提起很多問題就會立即生成很多看法,講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在每年的出國留學考試中,中國學生總是力壓羣芳拔得頭籌,很多人都會取得國外考試滿分的成績。
看上去非常完美,但多數情況下大學生接收的是碎片化信息,他們傾向於接受二手、三手的文獻資料,很少有耐心細緻地學習原書和第一手資料,什麼都會意味着知識的淺薄。
按照中國長輩的培養模式,他們都願意一遍遍地重複,特別是母親總是在耳畔嘮叨,大學生往往會回覆一句“我知道了”。
他們所説的知道是什麼意思?一是我不再是個小孩子,已經從乳臭未乾轉變成了成年人,見的世面已經很多了;二是不耐煩的表現,越是無知的時候越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而這樣的懂多半是一知半解。
三是長輩説的大道理都懂,但道理總歸是理論,實踐中要檢驗道理是否行得通,並且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理論,懂大道理不一定意味着做得好,一知半解更稱不上懂了。
現在的學生不會什麼
大部分人從邁入大學校園開始,就進入了休閒遊樂的階段,不再有人看着上自習,也沒有升學的壓力,很多大學生一覺睡到自然醒,不上課專門蹲在寢室打遊戲。
可以説,到最後一些大學生連考試都不會了,名牌大學掛科、退學、開除的事例也不在少數,這些事情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
除了書本知識,大學生還會什麼?其實很多大學生還是多才多藝的,因為從小就到課外輔導班進行學習,有的人彈得一手鋼琴,有的人舞姿婀娜,有些人在青歌賽等文藝比賽中屢屢獲獎,好像沒有什麼不會的。
但是從畢業生就業之後的單位反響來看,還是有一些聲音值得傾聽,有些領導反映大學生不好帶,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是眼高手低,希望賺大錢卻不願意吃苦和吃虧,有些名牌大學畢業生也不能完全勝任基本工作,還不如一個專科或者高中畢業生。
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們百姓的預期是全能大學生。而出現這樣的狀況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缺少實踐經驗,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死讀書、讀死書,不能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二是不願意多面向學習,容易在舒適圈中坐卧,在困難面前容易退縮;三是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明白,這種思維從根本上阻斷了進步的路徑,最後鬧了個真不明白。
大學生彷彿只願意做高層、當白領,幾乎沒有人願意當農民和工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有些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洗衣服都要郵寄回家,這就説不過去了。
面對中國大學生的真實境況,教育部出台了相關政策來彌補大學生的素質缺失,比如加入勞動課。勞動可以教育和改造人,本來勞動是人的一種自我修煉和社會參與方式,如今變成了強迫大學生必修的課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教育的缺口。
真的是可怕的下一代嗎?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的初中期階段,有近3億的老年人,所以中國放開了二胎政策,想通過計劃生育政策的鬆動來彌補中國年輕人力的缺失。
中國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希望,需要承擔起更加繁重的任務和責任,因而年輕人的素質必須提高上來。
中國年輕人真的很可怕麼?前面説了那麼多缺點,其實還是要看到年輕人的優秀之處,在國家的大災大難和大是大非面前,80後、90後甚至00後已經能夠衝鋒在前。
就拿今年的疫情來講,很多護士都是20左右歲的年輕人,剛剛從學校脱身而出,在除夕夜就啓程奔赴一線,這難道還不能説明他們的責任與擔當嗎?
時勢造英雄,我們期待的是平時年輕人也能堅持做一個有為的人,而且能夠將這樣的承受力保持一生。
人活着不過就是堅持,學習需要堅持、健身需要堅持、長壽需要堅持、建設國家更需要不斷堅持和開拓進取。中國人在世界範圍內都很聰明,需要防止耍小聰明和謙虛謹慎。
中國當代的大學生一定要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項要求,將自己的潛力和動能發揮到最大限度,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