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副校長施一公:清華80%的高考狀元都去哪兒了?一般人猜不到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顧曉安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牛的大學之一,“之一”兩字也許還可以去掉,想要考進去可不容易,能進去的往往都是高考狀元,又或者是能力表現特別突出的。
這樣的人可以用天之驕子來形容,在整個求學過程當中都名列前茅,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清華大學的確是一個培養人才的搖籃,就拿2018年的數據來説,7243名學生,其中碩士就有2518人,博士有1486人,相當驚人。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這些天之驕子畢業以後都去了哪兒了?關於這個問題,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曾經就談過。
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同時也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院長,拿過無數榮耀。而對於清華學子畢業以後的去向,施一公也有很深的感觸。當年他就曾經説過,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有三分之一都去了美國繼續深造。
這一點就讓他很痛心,祖國培養了這些學生這麼多年,最後都為別人做了嫁衣。如果這些學生在美國真的能夠做出成績,那也罷了,問題是這些學生在美國中真正能夠脱穎而出的卻少之又少。
而這些學生最嚮往的領域則是金融領域,這個比例高達70%甚至80%,連他自己最出色的學生也多次表示,想要去金融領域發展。理由很簡單,金融行業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但是問題是所有的精英都想去同一個領域,這本身就存在問題。
清華大學每年都會統計畢業生的去向,去了哪裏其實一目瞭然。一般就是兩個方向,繼續深造和就業。這幾年來選擇出國深造的越來越少,大多數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
就業
幾乎40%的學生簽訂了三方協議,去的一般都是政黨機關,事業單位,或者是國內比較出名的企業。比如華為,騰訊,網易等等。
但正如施一公所説,其實清華大學最好的生源大多數都去了國外,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會選擇繼續留在國外。
並不是説不能夠留在國外發展,只是在國外發展並沒有得到預期效果的時候,為什麼不可以回到國內呢?最起碼清華大學的文憑,在國內還是説得上話的。
身為天之驕子,起點比別人高,這樣的人應該抓住更好的機遇,獲得更好的發展。處在一個被人認可的環境當中,所能夠獲得的資源也會比普通人更高。這樣看的話,成功的幾率是不是也更高了呢?
繼續深造
學無止境,想要追求更好的學歷,本身就無可厚非。其實在繼續深造這個方面,到不需要糾結留在國內還是去國外。這個時候需要考慮的是,哪裏的資源更適合。
繼續深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不同的職位上對學歷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學的越深,掌握的技能就越豐富,知識也就越紮實,能夠做出的成果自然也會更好。
當然也有特例,比如之前在網絡上火過一陣的張曉勇。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最後卻成為一名保安。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自己拿手的行業,也沒有在工作中獲得認可。再加上家庭的連環變故,最後選擇安於現狀,做了一個保安。
這麼看來的話,學歷並不代表一切,好的學歷不代表直通成功的人生。但是好的學歷,卻是拼搏的籌碼,可以幫助你更輕鬆地獲得成功。
今日互動:對於清華校長説的事情你還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