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三國志》把魏國當作“主線劇情”,把蜀、吳等割據勢力當作“支線劇情”;《三國演義》則是把蜀國當作主線劇情,把魏、吳當作支線劇情。這兩部書究竟誰的劇情選得好呢?我覺得是《三國演義》,畢竟蜀國才是三國時期“最愛惹事”的國家,接連不斷地與魏國、吳國扯皮,可謂是精彩紛呈;而魏國的劇情就顯得比較平靜、不那麼精彩了,魏國也就在曹操這一代惹出來的“是非”多一點,曹丕這一代主要在穩固國內的形勢,曹叡這一代主要在被動抵抗蜀、吳的聯合侵略,曹丕、曹叡把三國最精彩的時期給“虛度”了,魏國劇情自然沒有蜀國來得那麼精彩。

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蜀國喜歡“惹事”,卻沒有惹事的能力,捱了不少暴揍,勝少敗多,國力自然比不過魏、吳。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又經過了曹操和曹丕時代的發展,國力不僅比蜀國強,內部也比蜀國穩固,到了魏明帝曹叡這一代各方面能碾壓蜀國。曹叡又是一位能力極其出色的君主,手下還有司馬懿這位能獨擋一方的帥才,蜀國究竟是哪裏來的勇氣敢北伐呢?

曹魏在曹丕這一代基本上與蜀國相安無事,主要敵人是吳國,魏、蜀的邊境也幾乎沒有什麼戰事。可是等曹叡剛坐上皇位第二年,諸葛亮就開展了浩浩蕩蕩的第一次北伐,曹叡心裏應該是很不爽的:這是看不起我?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二年……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五次(按照《三國志》)北伐中最“成功”的一次,由於蜀、魏邊境久無戰事,邊境守軍難免有些懈怠,諸葛亮突然來了這麼一出,魏國邊境的守將頓時嚇破了膽,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不戰而降。

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後世人大力渲染諸葛亮的初步勝利讓魏國文武百官驚慌失色的模樣,可是據書史記載,魏明帝對諸葛亮的勝利似乎很不以為然。當時魏國羣臣都不知該如何應對,魏明帝卻信心滿滿地説:“諸葛亮之前依據蜀地的險要地形自守,正愁沒機會收拾他,如今率領大軍犯我邊境,這是主動來‘送人頭’的。而且諸葛亮必定貪圖那三個郡,所以必定‘知進而不知退’,會喪失理性判斷形勢的能力,當此之時,正是我軍擊破諸葛亮的良機!”

於是魏明帝即刻派曹真、張郃等大將率領五萬步、騎抵禦諸葛亮,並且親自前往長安指揮戰事。後來右將軍張郃在街亭擊潰蜀軍,“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

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後世人都在責備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告誡而失去了街亭,可曾有人想過,這麼聲勢浩大的一場北伐為何會因為一支非主力軍隊的戰敗而徹底失敗呢?諸葛亮在決定北伐前究竟有幾分勝算?他真的相信自己能北伐成功嗎?

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似乎有點像是“做做樣子”,他真正的動機讓人疑惑不解,以至於後世人要絞勁腦汁去幫他找北伐的理由、分析北伐的動機。那麼當時的人,那些做諸葛亮對手的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場北伐的呢?

諸葛亮“敗退”後沒多久,魏明帝就往蜀國送去了一封詔書數落諸葛亮。

【《魏略》載帝露布天下並班告益州曰:“劉備背恩,自竄巴蜀。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亮又侮易益士,虐用其民,是以利狼……莫不瓦解,為亮仇敵。而亮反裘負薪,裏盡毛殫,刖趾適履,刻肌傷骨,反更稱説,自以為能……”】

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魏明帝這番話,把諸葛亮數落得一無是處:劉備背棄了曹操的恩德,逃去了巴蜀;諸葛亮拋棄了生他養他的荊州,去阿附劉備這個殘存之賊的黨羽。諸葛亮喜歡託孤的虛名,又貪圖專Q擅Z的實際利益,架空了劉禪兄弟。諸葛亮又輕視、侮辱益州的本土士人,暴虐益州的百姓,所以利狼等部落紛紛背棄了諸葛亮,做了他的仇敵。

反裘負薪的意思是:愛惜皮衣上的毛,所以背柴火時為了不損壞它,而把皮衣的裏子穿在外面,卻不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刖趾適履的意思是:為了穿上不合腳的鞋子,而把自己的腳趾頭給剁掉。

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魏明帝認為:諸葛亮就是那種反裘負薪、刖趾適履的人。他為了奪取天下,而暴虐地役使益州的百姓,驅使弱小的軍隊與強大的魏軍對抗。殊不知這樣做只會失去益州的民心、削弱益州的力量,加速自己的滅亡。諸葛亮做了這些事,反而自以為能。

……

當然了,魏明帝作為諸葛亮的鐵桿敵人,對諸葛亮的評價自然是有失偏頗的,什麼不好的詞都會往上套,不可全信。在魏明帝看來,諸葛亮勞師動眾去做沒有意義的北伐之事,只是為了藉助兵威加重自己在益州的權勢。而他的這種做法不僅不會讓益州強大,反而會加速益州的滅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8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不僅看破了,還説破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