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是帝王心思難猜。古代帝王高高的坐在他們的王座上,打量着匍匐在他們腳下的黑壓壓的大臣。
直臣説破了心思,要殺;能臣功高蓋主,也要殺,就算是佞臣,也會因為一句話惹得不痛快,終究也會被殺。而在漢代,也有這樣一位將軍,一生盡忠,卻最後因為皇帝的刻薄寡恩,淪落到了被餓死的地步。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官二代在細柳營
周亞夫的故事,我們還得從他爹講起。他爹周勃,是當年和漢朝的高祖皇帝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人物,還是高祖皇帝的老鄉,老兄弟。在周亞夫一生下來,他就是個十足的官二代。
後來高祖皇帝去世了,劉邦的老婆是我們都知道的呂后,自然也不是好相處的。在對以周勃為首的軍功集團不斷打壓之後,呂后也去世了,周勃聯合自己當年幾個老兄弟,掃平了諸呂之亂,擁立了新帝,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文帝。
如此大功,讓剛即位的漢文帝,對周勃家族更是頗為倚重,自然也是大力培養周勃的兒子們,其中漢文帝最為欣賞的,就是周亞夫。
周亞夫這個官二代,本來是能夠好好當個官二代的,自己哥哥不爭氣,父親的爵位自然就落到了他的頭上。可是這兄弟也不願做個衣食蛀蟲,反而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不怕官二代有權有勢,就怕官二代有抱負。
不好好訓練?還是胡作非為,花天酒地?周亞夫在長安的時候,就不屑於這些做派,到了軍營更是嚴肅軍紀,令行禁止,很有自己父親當年在軍中的氣勢。
好的地方更是要被好領導看到,周亞夫也就碰上了一個好領導和好時機。
首先是軍容,然後是領導下車進軍營,最後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領導要是沒有氣度一點,可能周亞夫當時就直接得罪領導,最後永世不得翻身了,
後來漢文帝去世的時候,還和太子囑咐説,若是國家未來發生了叛亂,就可以重用周亞夫。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過剛易折,功高蓋主
俗話説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漢景帝繼位一開始,就爆發了七國之亂,結果打來打去,沒人用了,漢景帝這時候一想到自己老爹當年的話,心裏一合計,得了,就派他過去吧。
周亞夫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出兵打仗之前,也向漢景帝要了自己的授權。他説:“叛軍一直很兇悍,如果我們和他們正面決戰,勝負是難以預料的。所以我打算先暫時放棄梁國,讓他們吸引叛軍的火力,然後我們從後面斷他的糧道,幹一票大的。”
按理説這是主帥的權力之一,為啥要向漢景帝打這個報告呢?其實奧秘就在於,梁國的諸侯,是漢景帝的親弟弟,當朝太后的親兒子,如果不打這個報告,擔了一個救援不力的罪名,周亞夫命運也是很難説的了。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可是周將軍百密一疏,最後還是出事了。
最後叛亂自然是解決掉了,但是梁王和周亞夫的樑子也結下了,太后也對周亞夫這個人沒啥好感了。戰場上的事的結束,其實另一個戰場上的風波,才剛剛開始。
有人可能要問了,漢景帝不應該出來解釋解釋嗎?其實哪有皇帝陛下給臣子做解釋的道理,再加上漢景帝是個比較刻薄寡恩的人,周亞夫的功勞越來越大,他卻越來越開始防備他,特別是在他身體越來越不好的情況下。
周亞夫不自覺地介入了儲位之爭,反對漢景帝廢太子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最後一頓皇宮宴請
不光是介入儲位之爭,後來周亞夫又沾染了兩件不該沾的事情。
但這件事又哪裏是好反對,別的不説,光是拂逆太后的旨意,這個罪名就已經夠在太后的小本本上記很久了。結果周亞夫又站起來了,他拿出了漢高祖當年的白馬之誓來給漢景帝找了個理由。
雖然這是拿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但是漢景帝也借坡下驢,連連説有道理,結果太后更是記恨上了周亞夫。
但好歹皇帝高興了,結果後來周亞夫更是把皇帝都弄不高興了。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後來漢景帝年紀漸漸大了,開始考慮顧命大臣的問題了,按能力,按資歷,其實周亞夫當仁不讓,但是漢景帝又不放心他那個脾氣,便設了一個局來考驗他。
漢景帝邀請周亞夫來到皇宮裏吃飯,但是卻故意在他面前不給放筷子,以此來考驗周亞夫的氣度。結果周亞夫飯也不吃了,一臉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假笑着對他説:“莫非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
周亞夫以為景帝在戲弄他,因此羞憤不已,快步走向前去向景帝跪下謝罪,其實當時也是賭着氣的。景帝這邊剛説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也不等景帝説話,自己就揚長而去。
漢景帝看着他的背影説:“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這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果不其然,幾年之後,周亞夫被餓死在獄中,印證了當初老夫人許負對他的相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5 字。

轉載請註明: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憤而離去,皇帝此人該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