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真實世界的項目羣育人系統的構建與實踐探索“論壇舉辦
10月14日,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與呼家樓中心小學聯合主辦了“基於真實世界的項目羣育人系統的構建與實踐探索“論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培訓學院領導陳鎖明院長和呼家樓中心小學書記陳風琴書記分別致辭,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楊碧君、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科所所長郭峯、北京市朝陽區教師發展學院書記劉飛、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琪參加了論壇。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瞭解到,呼家樓中心小學教育集團馬駿校長進行了主旨發言:近10年,學校聚焦基礎教育改革創新,圍繞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針對當下學生自主學習內驅力不強、實踐能力不夠、創新能力不足、跨學科綜合能力缺乏、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脱節、學習和應用呈現兩層皮等痛點問題進行的研究和實踐,建構了一套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素養為本位的項目羣育人系統。這套系統通過提出項目羣育人理論主張、建立“六類六級三層面”項目羣、構建“項目—驅動—生成”實施模型、建立“全域·全員·全程”的評價體系的全方位建構,提供了一個可應用的、規範化的樣本範式。它旨在打通學科邊界和家校社聯繫,以項目羣為載體,用項目驅動的方式,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和社會,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培養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
在“校園從業記”項目展示中,學生從疫情之後社會上、包括家長工作有了變動的視角出發,感受到“掙錢”的不容易,從而產生了盤活學校資源,組建物業公司,嘗試在校內進行“從業”的計劃,後勤部、財務部、宣傳部等部門一應俱全。在不斷的體驗中,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看似簡單的物業師傅的活,到了他們手裏居然不是那麼簡單!部門的管理者怎麼進行團隊工作的平衡?賺來的錢都是自己的嗎?有沒有進行成本核算?每個步驟的嘗試,是不是需要進行不斷的共識、覆盤、調整?這些都是孩子們在研究中不斷提出的“驅動問題”。而問題怎麼解決,語數英課堂中的知識幫了大忙,老師在團隊活動中的溝通、合作關鍵點上的引導,讓孩子們在研究中深刻體會到爸爸媽媽“掙錢”不易,每一個職業都值得被尊重,體會到所有的成長都來自於不斷的反思和調整,來自於思維方式的變化。
而一場小型發佈會也在論壇中展開。這場“反磨嘰攻略白皮書”發佈會,重點在於解決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孩子拖拉的問題”。孩子們從問卷調查開始,發現“磨嘰”是個普遍問題,而拖拉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學校減負,家長增負;學生的時間規劃能力不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式;孩子們對於作業的類型有着新的期盼等等。項目研究中,孩子們不僅翻閲、蒐集、整理了大量的信息,還針對自身情況進行了“反磨嘰攻略白皮書”的撰寫,現場還進行了掃碼售賣。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培訓學院領導陳鎖明院長、柳夕浪教授給予了點評,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創新人才培養的着力點。怎樣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如何創設適合中國學生髮展的本土化的創新型實踐育人系統,是每個教育者需要探索的。《基礎教育課程雜誌》主編付宜紅 、《基礎教育論壇》主編於勤針對學校的育人體系構建和探索以及孩子們的精彩展示給予了高度評價。北京市呼家樓中心小學提出的 PDC(project 項目—driven 驅動—creation 生成)教育理念是基於以如何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培養目標進行的探索。 為探索適合中國本土化 “學與教方式”, 在教育改革實驗中給出中國式答案。
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會學好,學足?課堂提質增效對於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家樓中心小學教育集團在2020年進行的全體教師、班主任系統培訓之後,與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進行合作,藉助高校專家資源,啓動“PDC理念下項目羣育人能力提升高級研修項目”,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安排研修專題,提升幹部管理思維和能力,提高教師育人能力和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打造特色辦學品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蒲長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益
編輯/譚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