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尉到左將軍,劉備俸祿有多少?能養活關羽張飛娶四個媳婦嗎?
劉備一輩子得到過不少官銜,如果羅列起來,未必就比曹操少。演義小説中劉備三顧茅廬,自我介紹是“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除了“皇叔”與正史不合之外,前三個帽子都是真的——劉協比劉備大五輩,給五世祖當叔叔,劉備還沒那麼厚的臉皮。
其後劉備被“羣下推為荊州牧”、自領益州牧、進位漢中王。有曹操掌管官員審批工作,劉備的官職只能是自説自話,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朝廷的承認,自然也得不到漢獻帝頒發的委任狀。所以在當時的朝野上下,多半人都認為劉備的荊州牧益州牧漢中王,都基本可以算冒牌貨。
咱們今天並不是要討論劉備官位的真偽和合法性,而是要聊一聊大漢朝廷所承認的、劉備真正得到印綬的九個官職,看看這些官職是咋來的,能拿多少俸祿,這些糧食能養活關羽張飛並娶四個媳婦嗎?
讀者諸君都知道,魏晉時期及以後的官員品級,都是九品中正制極其衍生變種,劉備活着的時候,官員並沒有品級,工資也不是黃金白銀,官大官小看他每年能拿到朝廷發給他多少糧食。除了朝廷按官銜發放的糧食,漢朝官員以及侯爵還能得到封邑,可以向自己地盤上的老百姓收税。
這些税收不用上繳朝廷,可以自己想咋花就咋花,前提是每年要向皇帝繳納一定數量的黃金(酎金),如果皇帝想收回你的封邑,就會藉口你送上來的黃金成色不足,這就叫“坐酎金失侯”。這一招玩得最高明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曾一次性奪了一百六個侯爵頭銜,大大地發了一筆橫財。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説劉備的九個朝廷承認的頭銜,看看他能拿到多少糧食,夠不夠養活他先後丟掉的四個妻子和數目不詳的兒子們。
劉備第一個官職,是安喜縣縣尉。這是他跟隨涿郡校尉鄒靖征討黃巾有功,論功行賞,被任命為縣尉。
縣尉是個什麼官呢?要是按照後來的説法,就是某縣的保安司令,在縣令縣長(古代大縣為令,小縣為長)領導下工作。京城首縣縣令俸祿一千石,大縣縣令四百石到一千石,小縣縣長三百石到六百,不同時期有所浮動。大縣有左右兩個縣尉,小縣有一個縣尉。劉備的“安喜尉”不分左右,可見是一個小縣,小縣縣尉最高時期也不會超過二百石俸祿,因為京城洛陽縣尉,也只能拿到四百石。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省城。也不知道祖宗十九代造了什麼孽,才回到京城擔任知縣——王公大臣看門的都比他級別高,還咋行政?
劉備這個安喜縣尉,被他一頓棒子打沒了,這就是怒鞭督郵的來由。在怒鞭督郵這件事上,張飛是背了黑鍋的,因為動手的是劉備自己:“督郵(督郵書掾、督郵曹掾,相當於郡守下屬機構負責人)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棄官亡命。”
劉備棄官亡命,投靠了大將軍何進的手下都尉毌(讀作貫)丘毅,在下邳之戰中立了戰功,又當上了下密縣縣丞,比縣尉高一點,相當於縣令的副手。
劉備的第二份官職下密縣縣丞,按照《後漢書·百官志》的記載,縣丞和縣尉分工明確:“丞署文書,尉主盜賊”。算是縣令的左膀右臂,縣丞的俸祿頂多能比縣尉高一百石,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他們的俸祿是一樣的。
其後劉備慢慢升遷,又得到了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官職:高唐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這其中高唐令平原令平原相的級別是一樣的:“縣萬户以上為令,侯國為相,皆秦制也。每國置相一人,其秩各如本縣。”漢承秦制,並沒有給縣令漲工資,所以縣令和平原國相的俸祿一樣,最多能拿到一千石俸祿。
有人説劉備的第七個官職是豫州刺史或徐州牧,已經算是一躍而成封疆大吏了。但事實上那個“豫州刺史”和“徐州牧”,屬於陶謙和劉備之間的私相授受,根本就沒得到曹操的承認——曹操還惦記着拿下徐州呢,他不點頭,劉備的“豫州刺史”和“徐州牧”就是假的。
事實上朝廷承認的劉備的第七個官職,是鎮東將軍、宜城亭侯。這個是曹操向漢獻帝要來的:“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 曹操上表給漢獻帝劉協,不過就是走個組織程序,他還沒好意思把皇帝玉璽揣在自己懷裏。
大家都知道,四徵四鎮將軍就已經不小了,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衞將軍和四方將軍,亭侯比關內侯大一點,因為關內侯沒有封邑,只是規定他可以收取多少户老百姓的地租:“關內侯,無土,寄食在所縣,民租多少,各有户數為限;列侯,所食縣為侯國,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得臣(管理役使)其所食吏民。”
也就是説,宜城亭成了劉備私產。當然,這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劉備有人身自由並且能到宜城亭去居住。
所以劉備的第八個官職是豫州牧,曹操沒有承認劉備是“豫州刺史”,卻給了他更大的官銜——豫州牧。但是這個豫州牧是空頭的——那時候劉備還在小沛招兵買馬準備幫着曹操打呂布呢。但是劉備很倒黴,既是曹操派了大將夏侯惇來助拳,還是沒打過呂布的“陷陣營”指揮官高順。
高順一個人就打垮了劉關張外加夏侯惇:“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
雖然劉備被高順又打回了起點,但是曹操對劉備更放心了,就給了他第九個,也是最後一個官職:“左將軍領豫州牧”。
劉備就是靠着這塊金字招牌,忽悠來了卧龍先生諸葛亮,赤壁之戰把曹操燒得焦頭爛額,從那以後,劉備的任何官職,曹操統統不承認,漢獻帝的意見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孫權“表劉備為荊州牧”,劉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都是小孩子過家家,根本就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認。
劉備進位漢中王前,一直沒有捨得丟掉他“左將軍”的名號,他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後面還加了一個括號:“屬左將軍府事”。諸葛亮當時是給左將軍劉備當大管家——估計別的任命諸葛亮也看不上眼。
那麼劉備當左將軍能拿到多少俸祿呢?不好意思,他一粒糧食都拿不到,而且也不需要拿到了:荊州地盤一開始是他的,益州地盤後來是他的,整個州都變成了他的私產。
劉備在荊州益州就是土皇上,劉表劉璋攢下的錢,他想咋花就咋花,花光了就造以一頂百的大錢,這屬於強買強賣,老百姓一點轍都沒有。孫權照葫蘆畫瓢,乾脆造了以一當五百以一當千的新錢,弄得江東西蜀物價飛漲,倒是曹操沒有亂髮貨幣,他管轄的地區物價還算穩定。
這時候有讀者可能要問了:你還沒説劉備當州牧和左將軍的俸祿呢,不管曹操給不給、劉備要不要,總得有個數吧?
州牧、太守、刺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號,最初刺史只能拿到六百石俸祿,後來才漲到兩千石,到了漢獻帝時期,能不能按時足額髮放,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不管發不發,總是有一個數目放在那裏的:三公級別的文官武將,年俸祿一萬石。
三公以下的俸祿斷崖式下跌,名字叫二千石的,也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四種差別,九卿州牧之類的官員,從二千一百六十石到一千二百石不等,也就是説,劉備最低的時候能拿到二百石,最高能拿到二千石。
要是單靠工資,劉備別説招兵買馬,就是養活關羽張飛這兩個大肚漢都困難——按照《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的説法,二百石是一萬二千斤,按照《中國經濟通史》的記載,二百石只有五千四百斤。
古代一石十鬥,如果真能一餐鬥米(即使不是吃十斤肉),一天兩頓飯,劉備當縣尉時候一年的俸祿,正好夠劉關張哥仨吃飽,媳婦們就只能餓肚皮了。所謂“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那是因為要是隻拿俸祿,劉關張只能光着——俸祿都吃了,哪裏還有錢買衣服?
絮絮叨叨説了這麼一大堆,是要説兩個意思:第一,劉備從織蓆販履到縣尉再到封疆大吏一方將軍,堪稱草根逆襲的楷模;第二,如果劉備只靠朝廷俸祿過活,不但不能打下偌大一份基業,就是連媳婦都娶不起。但是我們縱觀上下五千年,又有哪一個官員會真的依靠俸祿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