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洗碗的時候,生怕自己就這樣倒下去。有時想想身體累垮了,要這個畢業證又有何用?”23歲的職業學校學生李潔,面對簡單重複的高強度的實習節奏,最終選擇“跑路”。
從2021年9月開始,學習烹調與營養的李潔,被學校安排到一家國際連鎖酒店實習8個月。
她坦言,所謂實習就是“一整筐一整筐地搬碗碟,一整桶一整桶地倒垃圾,一整盆一整盆地端泔水!”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等渠道,不少職校學生“吐槽”各自“不愉快”的實習經歷。
近日,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了新修訂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劃定了實習管理的“紅線”,明確不得安排與專業無關的簡單重複勞動、高強度勞動,“嚴禁以營利為目的違規組織實習”,明確實習單位應給予學生適當實習報酬。
李潔就讀於廣東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入學時,校方“為外國領導人做菜”的宣傳口號,一度讓她激動不已。而到了實習階段,“像陀螺一樣,在髒盤子、髒碗、泔水桶之間打轉”的現實,讓她的心理落差非常大。
春節假期,酒店服務人員數量鋭減,李潔的工作量陡增。每天早上五點半起牀,超過千套的餐具等待她去清洗,“尤其是西餐,每套餐具都有各種刀叉和勺,不僅要洗乾淨,還要擦乾淨”,累到下班後連澡都不想洗,只想躺在牀上立刻睡去。
“平時上課學的都是怎麼做菜,怎麼營養搭配,練習的都是各種刀工,結果實習時連後廚的門都沒有進去過。”同一專業的同學,有的被分配到酒店前台,有的被分配到客房部,就是沒有去廚房的。
如此“錯配”實習,這所學校的其他學生也有類似經歷。學旅遊管理專業的被安排去酒店做保潔;學廣告設計專業的被安排去電子廠擰螺絲,“擰了半年下來把專業忘得一乾二淨。”
按照學校規定,實習期為8個月,但如此高強度的工作量,簡單重複的枯燥,讓不少同學吃不消。李潔坦言,實習過程除了累,並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穫。
春節過後,李潔不顧延期畢業的風險,選擇“跑路”——去深圳一家工廠打零工,為此她支付給酒店500元違約金。
針對實習報酬和費用問題,《規定》明確:實習單位應給予學生適當的實習報酬,原則上不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工資標準的80%或最低檔工資標準。
李潔的實習工資是每月2200元,同崗位的正式員工是每月8000元。另外,李潔加一天班有5塊錢的報酬,即便是這5塊錢,也不容易拿到。認定加班需要主管簽字。
李潔説,酒店主管總在強調“控制人手、節約成本”,事實上“每天都是吃素,我們都恨不得跳進菜裏翻翻看哪裏有肉!”
“跑路”的代價是延期一年畢業,並且實習期增加到10個月。下一次實習是什麼樣的安排,對李潔來説依然是個未知數。
“跑路”之後,學校不催她回來,只提了兩點:一是自己在外打工期間,人身安全自己負責;二是不管什麼時候回來,都得重新實習。
儘管吃了些苦,但李潔依然看重自己的畢業證,“一定要拿到!”眼下打零工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工作之餘,李潔依然在想辦法聯繫各大酒店,積極爭取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李潔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