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

01

緣起

學習是人類的天性,可是為什麼人類又常常被學習所困擾呢?人從一出生開始就開始自由的學習,學會吮吸奶頭和奶嘴、學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會爬行站立和走路……這一切都是學習,又都是如此自然的發生。可是為什麼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習卻感覺越來越吃力呢?對學習越來越厭倦,覺得學習越來越乏味呢?

追根究底是因為學習讓我們越來越偏離學習的本質。

什麼是學習的本質?在我看來,學習本身是人類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的能力,是不存在強弱之分的。可惜的是,現在的教育方式讓人類漸漸喪失了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習成為一種競賽,成為一種比拼記憶力和考試力的競賽。

人類進化固然需要競爭與比拼,然而學習是能力並不是競賽。有的人可能記憶力好些,有的人可能理解力好些;有的人可能對顏色形狀更敏感,有的人可能對數字符號更有感覺些……這些都不是一定的。

然而,現在的教育卻是在把每一個都設定成一個固有模式,然後按照這個固有模式來打造所有的人。

就因此,很多人在學習很多自己不擅長的知識和技能,最後使得自己真正的潛力和天賦沒有發揮出來,還使得自己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學習的料,從此自暴自棄,葬送自己的一生。

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
02

如何高效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説到高效的學習。我覺得第一點就是興趣。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只有對某種知識某種技能感興趣,我們才願意在這門知識這門技能上花時間下功夫,而且樂此不疲、引以為傲,這也恰恰反映了我們的天賦所在。我們只有學自己感興趣自己擅長的知識和技能才會事半功倍。

要能解決現有問題。

第二點是要能解決現有問題。學習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嬰兒學會吮吸奶頭或奶嘴,就是為了能夠吃上奶能夠生存下來;嬰幼兒學會爬行站立和走路,就是為了能夠自由的在世界上行走;我們學習説話,就是為了能夠交流,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

如果沒有解決現有問題的需求,也就喪失了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你想學好某樣知識或技能,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學什麼知識和技能能夠滿足你解決這個問題的需求。

有了解決問題的驅動,你就會變得更加主動學習。有了主動學習,你的學習效率就會提升的很高很快。因為人只對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保持有熱情和專注度,同時,這是提高學習效率最重要的內因!

要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第三點是要在尋找底層邏輯和根本原理上下功夫,做到觸類旁通。我現在學習就是在尋找底層邏輯和根本原理上下工夫。比如説,我現在迷上了做菜。

在做飯時,我首先想我想吃些什麼,然後,我就去找如何做我想吃的視頻,跟着視頻一步一步照貓畫虎的做。做一遍做兩遍做三遍,反正就是不厭其煩的反覆做這個我想吃的菜。

做完這個,我再試着做那個。後來我就發現家常川菜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現把食材切好,煮熟備用。然後燒油放入辣的火鍋底料、豆瓣醬炒至紅油冒出,最後將煮好的食材倒入炒好的底料之中或翻炒,或煮燉即可。

代表的菜品有水煮肉片、水煮魚、麻辣香鍋等等。當然這只是舉例説明而已,畢竟要做好一道菜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我想借這個例子表明的是,所有要學習的技能和知識背後都有邏輯和原理的支撐。

比如,做菜的邏輯就是讓食材變得色香味形俱佳,讓人看見就想吃,一吃就愛吃;背後的原理就是讓每一款食材都以它最容易表現的形態與調味料、火候等等發生綜合反應,讓食材體現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邏輯。

這就是在底層邏輯和根本原理上下功夫。只有找到底層邏輯和根本原理,才會找到這門知識這門技能的特性和用法,才可以做到觸類旁通。老子曾説:“治國如烹小鮮”。

我不知道老子會不會烹小鮮,但可以看出老子是個觸類旁通的人。他通過烹小鮮聯想到治國,治國也是需要掌握火候的,過火容易焦,火候不到容易不熟。這就是觸類旁通。觸類旁通的基礎是多接觸、多實踐、多思考、多類比聯想。

能夠做到觸類旁通,才是真正的學習,也才是真正高效的學習。

03

結語

學習沒有想象的那麼難。覺得難是沒有找對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只需要記住三點:一是對所學的感興趣。二是所學的能解決現有問題。三是在尋找底層邏輯和根本原理上下功夫,做到觸類旁通。

原創:精進老爸®責任編輯:一隻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6 字。

轉載請註明: 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