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羅熱戰役崔可夫的表演舞台,誰説蘇軍將領只會靠人多的
談起蘇德戰爭,貌似有很多人都以為德軍在指揮、士兵數量上都完勝蘇軍,要不是蘇聯的國力實在太強,否則蘇軍早就輸了。
對於這一點,我實在是不敢苟同。
二戰中,不僅是蘇聯,基本上各個主要參戰國都誕生過一些極其能幹的將領,尤其是蘇軍。
如果單靠士兵多就能擊敗敵人,與其説你在嘲諷蘇軍,倒不是侮辱德軍。
所以本篇文章,我便打算講一講關於蘇軍內部的“戰術大師”——崔可夫的一些經典戰例,相信大家看完以後會對蘇軍將領真正的戰役指揮能力有一個新的理解。
1943年,自庫爾斯克戰役結束以後,蘇軍接連在各個戰線上對德軍發起猛攻,尤其是在南方戰區,蘇軍集中了自己的主要兵力猛攻德國的南方集團軍羣。
德國的南方集團軍羣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雖然沒有遭遇蘇聯的大規模圍殲,但也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坦克和補給品,並一路撤退到了第聶伯河西岸,只在東岸附近留下了幾個登陸場,其中就有位於扎波羅熱的登陸場。
為了部隊能順利渡過第聶伯河,蘇軍就要先清除這些登陸場。
此時,蘇德戰場上的雙方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庫爾斯克戰役及其之後爆發的幾次戰役之中,德軍部隊已經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大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戰鬥中被蘇軍擊毀或繳獲,就連“帝國師”、“維京師”這樣擁有優先補給權的王牌部隊到九月底時,平均也只剩下了25輛坦克和12輛強擊火炮。
不僅坦克部隊損失慘重,德國步兵的損失也十分巨大。
在1943年第三季度的戰鬥中,德國東線陸軍損失了80~90萬人,大量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老兵在接連不斷的殘酷戰爭中消耗一空,而新補充上來的士兵普遍沒有老兵那樣的戰鬥素質,也無法適應東線特殊的戰場環境,使得德軍的戰鬥力進一步降低。
而此時,蘇軍卻取得了巨大的兵力優勢。大量的新式裝備投入使用,炮兵規模進一步擴大,剛剛解放的地區正源源不斷為蘇軍補充新的兵力,同時蘇軍此時還正因之前多次戰役的大勝而士氣高昂,和士氣普遍低迷的德軍士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作為南方集團軍羣司令,曼施坦因承受的壓力可以説是空前的。因為他的部隊據守着對蘇聯來説至關重要的烏克蘭地區,所以蘇聯人幾乎集中了全國的精鋭來對付他,主包括了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在10月20日改名為烏克蘭第1、2、3、4方面軍)在內的四個方面軍,總兵力260餘萬人,下轄28654門各式火炮,201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與此同時,參戰的蘇軍還都是蘇聯內部的精鋭部隊,包括近衞第1、2、3、4、5、7、8集團軍,如果算上此時駐紮在庫爾斯克的近衞第6集團軍,那麼蘇聯投入右岸烏克蘭戰役的部隊就包括了8個近衞集團軍,要知道在整個二戰蘇聯一共才有11個近衞集團軍,可以説蘇軍把自己3/4的近衞集團軍精鋭全部拿來對付曼施坦因!
除此之外,蘇聯此時全部的6個坦克集團軍也被投入右岸烏克蘭戰役,這也是二戰中蘇聯唯一一次6個坦克集團軍同時參戰的戰役。
而用來對付曼施坦因的蘇軍將領,則是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瓦圖京、科涅夫、馬利諾夫斯基、托爾布欣、格列奇科、扎哈羅夫、戈爾多夫、斯米爾諾夫、舒米洛夫、崔可夫、卡圖科夫、雷巴爾科、羅特米斯特羅夫、克拉夫琴科…………光看見這一長串名字,你就可以知道為了對付曼施坦因蘇軍把自己一大半最能打的將領都調到南線來了。
作為對比,曼施坦因這時手裏的兵力即便加上羅馬尼亞人也才只有80多萬人,整個東線的裝甲力量雖然大半都在他這裏,但也只有133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能用。
於是,當蘇聯西南方面軍逼近扎波羅熱的時候,德軍不得不依靠第17軍約3.5萬人的部隊來防守扎波羅熱。(二)、扎波羅熱的堡壘
扎波羅熱位於第聶伯河右岸,寬40公里,深20公里,德國人在1941年佔領這裏以後就開始修築防禦工事,到了蘇軍逼近扎波羅熱時,這裏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座由鋼筋混凝土支撐起來的堡壘,擁有包括機槍、反坦克炮、地雷、榴彈炮組成的一整套防禦體系。
與此同時,守住紮波羅熱橋頭堡被希特勒賦予了牽制蘇軍力量的戰略意義,所以希特勒特意從其他部隊那裏給他抽調了一些裝甲力量,使得守衞扎波羅熱的德軍能有200多輛坦克和突擊火炮能用,其中1/4是“虎式”重坦和“費迪南”坦克殲擊車。
9月22日,蘇軍西南方面軍抵達扎波羅熱外圍,第12集團軍的一部和第3近衞集團軍在第23坦克軍、第1機械化軍的配合下對扎波羅熱發起了一次進攻,企圖一舉拿下扎波羅熱,掃清蘇軍渡過第聶伯河的障礙。
但當蘇軍部隊接近扎波羅熱的時候,卻遭遇了德軍的頑強抵抗。
面對蘇軍的重炮、坦克和步兵,德軍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依託堡壘死死堅守,讓蘇軍始終無法拿下這座橋頭堡,還不斷在重型戰車的幫助下發起反擊,對蘇軍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9月29日,在經過一週的進攻以後,眼見自己的部隊已經筋疲力盡但還是拿不下德軍的防線。馬利諾夫斯基只好下令前線部隊停止進攻,但馬利諾夫斯基可沒停止對扎波羅熱德軍的進攻,他知道,這個時候就不能給德軍以喘息之機,恰好這時崔可夫的近衞第8集團軍已經趕到了扎波羅熱前線,於是攻佔扎波羅熱的任務就被交給了崔可夫。
對崔可夫來説,攻佔扎波羅熱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指揮的部隊可不是什麼普通部隊,而是蘇聯近衞第8集團軍,是由蘇聯第62集團軍改編而來,部隊中很多軍官和士兵都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受過磨練,作戰經驗極其豐富。
可以説,即便是靠着硬打硬拼,崔可夫都能拿下扎波羅熱,但崔可夫卻想盡量避免自己的部隊付出額外的傷亡,於是便有了接下來一系列的戰術表演。(三)、戰術大師崔可夫
9月28日,也就是馬利諾夫斯基命令前線部隊停止進攻的前一天,崔可夫的第8集團軍進入前線陣地,準備接替前線部隊對扎波羅熱的德軍發起進攻。
10月1日,在做好進攻前的準備以後,崔可夫便指揮部隊對扎波羅熱的德軍發起了猛攻。
一般説來,蘇軍在進攻的時候會遵循以下流程:首先,炮兵對德軍第一道防線進行一陣短促的急襲射擊,之後馬上就會把炮擊目標從德軍第一道防線轉移到德軍第二道防線,目的是壓制德軍慣用的彈性防禦戰術,而蘇軍步兵則會踩着炮彈的彈着點向前進攻,不給德軍反應時間。
可德軍也不是傻子,在經過幾次被蘇軍用這種方法突破防線以後,德軍也想出來應對措施,況且此時扎波羅熱的德軍還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可以依靠,這種戰術的實際效果便大大降低。
然而這一次,崔可夫卻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進攻方法。
他命令炮兵先對德軍第一道塹壕進行一輪炮擊,隨後馬上轉向第二道塹壕,蘇軍步兵則趁此衝到德軍反坦克陣地面前挖掘單兵壕,等到德軍步兵以為蘇軍即將發起進而進入第一道塹壕以後,崔可夫再讓炮兵把轟炸目標從第二道塹壕轉移到第一道塹壕,這樣一來,匆匆進入工事的德軍就會遭到蘇聯炮兵的猛烈打擊。
經過一個小時的炮擊,德軍遭遇了很大的損失,很多德軍士兵都在進入塹壕的時候被鋪天蓋地的蘇軍炮火打蒙了,而當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蘇軍步兵已經衝進了第一道塹壕,開始和他們近身交戰了。
最終,德軍不得不在崔可夫進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虎式坦克投入戰鬥,靠着虎式坦克的優異性能和88mm高射炮的優秀反坦克能力,德軍成功擊退了蘇軍的進攻,但是反坦克塹壕卻被蘇軍奪走了。
崔可夫本打算在第二天帶領部隊繼續猛攻,但這時由於蘇軍已經在南線推進距離過遠,使得蘇軍的後勤補給受到嚴重阻礙,崔可夫不得不在當天下午命令部隊轉入防禦,等待彈藥的補充。
10月10日,得到補充的蘇軍繼續對扎波羅熱的德軍發起進攻,而德軍也沒有坐着捱打,而是以重型戰車為突擊矛頭對崔可夫的部隊發起了多次反擊,使得蘇軍部隊進展緩慢。
由於炮兵攻勢效果不大,崔可夫只好改變作戰思路。
10月11日晚,崔可夫派出多個3~5人組成的強擊分隊,攜帶集束手榴彈、燃燒瓶和地雷摸到德軍坦克陣地上去炸燬德軍坦克。面對蘇軍強擊分隊的偷襲,德軍措手不及,慌亂之中只好架起機槍對蘇軍小分隊掃射,而德軍的機槍剛剛響起,蘇軍的火炮馬上就會清理掉這些暴露的德軍火力點。
吃虧的德軍馬上調整了策略,在夜間把坦克調往二線陣地,只在一線陣地上部署機槍和步兵,以對付蘇聯的強擊分隊突襲。
而令德軍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他們把坦克調往了二線陣地,使得他們一線上根本就沒有坦克可以依託,所以崔可夫當即決定在夜間對德軍一線陣地發起猛攻。
10月12日晚上11點,蘇軍炮兵對德軍陣地進行了10分鐘的密集轟炸,隨後蘇聯第74近衞步兵師的主力便在坦克的幫助下對德軍第一道防線發起猛攻。
當德軍士兵發現蘇軍部隊中有坦克,急需己方虎式坦克幫忙的時候,虎式坦克卻早已被他們調到了二線陣地,根本就來不及救援。
崔可夫的這次夜襲取得了驚人的戰果,蘇軍步兵在坦克的幫助下很快就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到了第二天,德軍外圍防禦陣地已經全面被蘇軍奪取,隨後崔可夫調轉槍頭,開始猛攻德軍的內部防禦陣地。(四)、收復扎波羅熱
有了頭一天晚上夜襲成功的經驗,崔可夫當即決定再來一次夜襲,而且規模要比頭一天晚上更大。
10月13日晚,崔可夫集中了200多輛坦克和自己步兵主力對扎波羅熱的德軍發起了罕見的大規模夜襲,而德軍士兵剛剛經過白天的苦戰此時正在休息,哪裏會想到蘇軍會在今天晚上再來一次夜襲,慌亂之中被蘇軍打了個丟盔棄甲。
10月14日下午,蘇軍佔領扎波羅熱全城,殘餘德軍被迫向西逃竄,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羣所面臨的態勢進一步惡化。
單從這一場戰役來看,崔可夫絕對算得上是“戰術大師”,其靈活多變的戰役指揮讓蘇軍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奪取了德軍防禦嚴密的扎波羅熱,而崔可夫僅僅是德軍後期要面對的對手之一,比他更難對付的蘇軍將領大有人在。
所以,“德軍在指揮上完勝蘇軍”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
想了解二戰德軍在戰略、戰術、戰史領域更多的知識,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