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在中小學語文、生物等課程中補充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0月29日記者獲悉,教育部正組織開展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將在科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相關課程中,補充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據悉,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749號建議中提到,“關於在中小學語文、政治、歷史課程中增加新冠疫情相關內容,在新學期應重視思政課,增加疫情防控知識、禁食野生動物教育以及疫情防控期間先進人物事蹟宣傳等。”

近日,教育部公佈對建議的答覆,表示該建議對開展相關工作很有啓發。實際上,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教育部已對防疫抗疫相關內容進課程教材工作作出安排。

例如,教育部牽頭研製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補充了“注重培育公共服務意識,使學生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災等重大事件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大力宣傳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敢於擔當的高尚品格”等內容。

同時,在中小學相關課程中也補充了防疫抗疫相關內容。例如,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選修課程“傳染病與防控”“社會熱點中的生物學問題”等模塊,結合艾滋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流行及防控等主題,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關內容;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模塊2:經濟與社會”部分,增加防疫抗疫內容,幫助學生了解黨和國家始終把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事實。

教育部表示,目前正組織開展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結合當前防疫抗疫形勢,將在科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相關課程中,補充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具體內容上,教育部稱,一是補充防疫知識,強化以愛護保護動物為主的生態文明教育、以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為主的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以應對突發新發傳染病疫情為主的公共衞生教育,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二是增加抗疫精神,讓學生學習在防疫抗疫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培育公共服務意識和主動作為奉獻精神,加強“四個自信”教育。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8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將在中小學語文、生物等課程中補充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