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很大責任在於錯用張耳陳餘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經典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95,《秦漢史話》連載05,歡迎收看。

01、秦二世的暴虐加速秦之滅亡

公元前210年,胡亥來不及埋葬他的父親,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秦二世皇帝。同年九月,葬秦始皇於驪山。

秦二世登位時,年僅21歲,一上台就暴露出兇殘的面目。他與趙高合謀殺害扶蘇,篡奪秦朝最高的權力,不僅宗室大臣不服,也怕諸公子與他爭奪皇位。趙高對那些積功勞世的老臣,更是忌恨無比,他勸胡亥盡除老臣,提拔親信,收舉“餘民”(指六國舊貴族),以培植自己的勢力,胡亥言聽計從。於是,一場為鞏固皇位的大屠殺開始了!

首先受害的,是蒙氏兄弟。蒙氏兄弟掌握秦朝兵權,父祖三代積功信於秦,是秦始皇尊寵的功臣。趙高和胡亥發動沙丘政變,首先要除掉的就是蒙氏兄弟。他們對於蒙氏,賜死不成,就採用囚禁。

胡亥登位後,趙高給蒙恬、蒙毅羅織許多罪名,非除滅他們不可,以防東山再起。因此,胡亥派御史曲宮趕到代縣,以蒙毅曾反對立胡亥為太子的罪名,將蒙毅加以殺害。之後,又派使者去陽周,用所謂“毅有大罪,法及內史(指蒙恬)”的莫須有的罪名,逼迫蒙恬服藥自殺。

接着,秦二世為了防止諸公子與他爭皇位,公然採取各種手段,對諸公子大開殺戒,先後有15名公子和10名公主被迫自盡或處死。他們的財物通通沒收充公。受到株連的人更是數不清。

秦二世的暴行,使羣臣人人自危,宗室為之震恐。公子高不願坐以待斃,想死裏逃生,又怕遭到滅族,只好請求為秦始皇“從死”。這是最好的結果。

秦二世對於人民的殘殺,規模更大。他在埋葬秦始皇時,擔心修陵的工匠泄露機密,竟下令將工匠全部閉死墓中。

秦二世以累累的屍骨,加固了他的皇位寶座。

不僅如此,他還大興徭戍,加重賦斂。他上台伊始,徭役、屯戍相繼不斷。開始,他調集大量的勞力,加緊修建驪山墓。當驪山墓竣工後,又下令繼續修建阿房宮,以及直道和馳道。

為了加強關中的統治力量,又徵調材士五萬人屯衞咸陽。而且還豢養大批狗馬禽獸,以供遊獵享樂之用。咸陽用度不足,他下令向各郡縣徵調糧草,要求自備轉輸所需食糧。還規定咸陽三百里內的穀物不準食用,以便搜刮供應軍需。

諸如此類的橫徵暴斂,比起秦始皇時期,可謂有過而無不及。

秦二世是一個昏庸的帝王,上台不久,就終日沉迷於享樂,不問朝政。他聽信趙高的一派胡言,深居簡出,一切朝政由趙高一人決斷。

趙高是個野心家和陰謀家,曾設謀離間李斯與秦二世的關係,誣陷李斯謀反通敵,終於將李斯腰斬,並夷滅三族。

秦二世的昏庸無能,導致秦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促使趙高進一步篡奪大權。

在這種情況下,一場以推翻秦王朝為目的、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終於爆發了!

02、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胡亥和趙高的倒行逆施,把全國人民置於深重的災難之中。他們上台僅僅幾個月,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人。陳勝家貧如洗, 年輕時當過僱農,處於社會最底層。有一次,他停下農活,對夥伴説:“苟富貴,無相忘”,表達了貧苦農民對改變受奴役地位的渴望。

吳廣,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貧苦的農民。相同的社會經濟地位,促使他們投身到反秦的時代洪流中去。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和一批閭左的貧民,被徵調去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戍邊。陳勝、吳廣被指定為屯長。這支900人的農民隊伍由兩名秦尉押送,走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時,因遇大雨,道路受阻,致使他們無法如期到達漁陽。

根據秦法,戍邊誤期,將被處死。因此,陳勝和吳廣商量:現在逃亡是死,起義也是死,既然同樣是死,不如起來推翻暴秦統治。他們決定“舉大計”,從起義中求得生存。

陳勝認為,秦二世篡奪皇位,扶蘇死於非命,老百姓聽説扶蘇賢達,不知道他已經被害。楚將項燕得人心,這一帶的人同情他,有人傳説他還活着。如果以扶蘇、項燕的名義號召起義,一定會得到很多人的響應。吳廣同意這種做法,於是他們經過一番謀劃,對起義作了周密的安排。

為了製造輿論,他們用硃砂在帛條上寫下“陳勝王”三個字,把它裝入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見魚腹中的帛條,感到非常奇怪。

到了夜裏,吳廣又跑到附近神祠的叢林中,點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叫聲:“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聽到這聲音,更加感到詫異。第二天,大家議論紛紛,事情就傳開了。

接着,他們尋找發動起義的時機。有一天,押送戍卒的秦尉喝得酩酊大醉,吳廣乘機揚言要逃跑,故意把秦尉激怒。秦尉果然當眾鞭打吳廣,引起了戍卒們的憤怒。

當秦尉拔出劍時,吳廣乘勢把它奪下,在陳勝的幫助下,殺了兩名秦尉。陳勝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對戍卒們説:大家遇雨誤期,面臨死亡的威脅,即使不遭殺頭,戍邊生還的希望很小,“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富於鼓動性的話,把戍卒們都發動起來了。大家表示贊同,並設壇舉行盟誓。他們以“大楚”為號,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了!

起義爆發後,起義軍“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很快就攻佔了大澤鄉,又攻下了蘄縣。之後,陳勝命令葛嬰率軍攻打蘄縣以東地區,而主力軍則在陳勝率領下,向西北方向挺進,迅速攻下了銍(今安徽宿州西)、酇(今河南永城西)、 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譙(今安徽亳縣)等地。

當起義軍到達陳縣(今河南淮陽)時,隊伍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已經有兵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步兵數萬人。當時,陳郡守和陳縣令都逃跑了,只留下郡丞率領秦軍抵抗。起義軍與秦軍戰於麗譙門,郡丞被殺,起義軍佔領了陳縣。

起義軍誅暴秦的舉動,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社會不同身份的 人,紛紛投奔起義軍。陳勝攻佔陳縣後,原來被秦懸賞追捕的魏國名士張耳、陳餘,正隱姓埋名躲藏在陳縣,他們都加入了起義隊伍。

陳勝入城數日,就召集陳縣的三老、豪傑共商大計。他們建議陳勝自立為楚王,以便統領各地起義軍。然而,張耳、陳餘反對陳勝稱王,主張迅速進攻關中,同時派人擁立六國貴族的後代,將來即可據咸陽以令諸侯,成功帝業。

陳勝沒有接受張耳、陳餘的主張,遂自立為王,號稱“張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民創建的政權,成為號召全國共同起來推翻暴秦統治的一面旗幟!

03、陳勝挑頭 天下響應

在陳縣反秦旗幟的號召下,一個波瀾壯闊的起義浪潮席捲了全國,各地出現了“家自為怒,人自為鬥,各報其怨而攻其仇。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的情況。許多規模大小不等的起義軍,在全國各地紛紛起兵響應。

劉邦自從亡匿芒、碭山澤之間,就在那裏組成一支反秦的小隊伍。陳勝攻佔陳縣後,沛令如驚弓之鳥,主吏蕭何和獄掾曹參,主張借劉邦之力,起兵響應,並派樊噲召回劉邦。

當劉邦率領隊伍回沛縣時,沛令卻唯恐劉邦有變,又反悔了,還要殺蕭何和曹參。蕭何、曹參逃出城去,加入劉邦隊伍。隨後,劉邦在沛縣父老的幫助下,殺沛令,自立為沛公。又由蕭何、曹參、樊噲等人聚集沛縣子弟兩三千人,正式在沛縣起兵。劉邦先後攻下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方與(今山東魚台西),又還守豐邑(今江蘇豐縣)。

項梁、項羽起兵於吳縣。項梁是楚將項燕的兒子。秦滅楚之後,項梁因殺人,便攜其侄項羽,避仇於吳縣(今江蘇蘇州市)。 陳勝起義後兩月,會稽郡守殷通見秦朝大勢已去,想讓項梁發兵反秦,發展自己的勢力。

項梁乘機使項羽殺了殷通,收集周圍各縣精兵8000人,組成一支反秦的隊伍。項梁自立為會稽郡守,以項羽為副將。他們先後攻下附近許多縣,在江東地區發展自己的勢力。

早在陳勝起義之先,英布就率驪山刑徒,逃到今長江下游一帶,組成起義隊伍。陳勝起義消息傳來,正在今鄱陽湖一帶活動的英布,便聯合番陽縣令吳芮,共同起兵反秦,起義隊伍發展成幾千人。後來,閩越王無諸和東甌王搖,率越人歸附番陽令吳芮,也加入了由英布率領的起義軍。當項梁定江東,渡江向西發展時,英布所屬起義軍,又併入項梁的義軍。

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人酈商,在陳勝起義時,聚眾數千人,起兵於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兩年後,劉邦率軍攻打陳留,在酈食其(酈商之兄)的勸説下,酈商所率領的這支4000人的隊伍,加入劉邦的起義軍。

秦嘉等人在淮北起兵。陳勝稱王后,當時的陵縣(今江蘇泗陽縣西北)人秦嘉,銍縣(今安徽宿縣西)人董緤,符離(今安徽宿縣東北)人朱雞石,取慮(今江蘇睢寧縣西南)人鄭布,徐縣(今江蘇泗洪縣南)人丁疾等,在淮北起兵響應。他們彙集成一路起義軍,北攻郯縣(今山東郯城縣北),圍困東海郡守慶。秦嘉自立為大司馬。

張良自從行刺失敗,隱姓埋名,亡匿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秦王朝沒有被他的鐵錐打倒,卻淹沒在農民起義的洪流中,歷史形勢驅使他加入到起義的行列中去。當陳勝在大澤鄉起兵後,張良聚集百餘名少年,也參加反秦起義。後來,景駒在留縣(今江蘇沛縣東南)自立為楚王,張良勢力孤單,正想前往歸附,卻在途中巧遇劉邦,便加入劉邦的隊伍,後來成為劉邦的重要謀臣。

彭越也正式起兵響應。彭越一直在鉅野澤一帶活動,後來有百餘名少年加入他的隊伍,使這支起義軍不斷髮展壯大。劉邦攻打昌邑,還得到過彭越的幫助。

陳嬰則在東陽起義。陳嬰原是東陽令史,東陽少年殺縣令,聚眾數千人,推陳嬰為首領,隊伍發展到兩萬人。

此外,還有一些秦朝的低級官吏,地方豪傑及儒生,在起義爆發後,紛紛投奔起義隊伍,參加反秦的活動。如沛縣的獄吏任敖,在劉邦起兵後,即投奔起義軍,做過御史。沛縣人周昌及其從兄周苛,原來都是泗水卒吏,劉邦起兵攻破泗水守監後,他們都加入起義軍。

還有,吳廣圍滎陽時,陳勝徵聘豪傑謀劃軍事問題,上蔡人蔡賜加入起義軍,官為上柱國。又如魯國儒生,孔子的八世孫孔鮒當陳勝攻佔陳縣後,也持禮器投奔起義軍,做了博士官。

陳縣“張楚”政權的建立,推動了全國起義浪潮的高漲。在比較短的時間裏,起義軍遍及全國各地,尤其在楚國故地,“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參加這次反秦起義的,除了農民外,還有奴隸、刑徒、儒生、六國貴族,秦朝低級官吏等,幾乎包括了社會各階層的人物。起義規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這股聲勢浩大的起義浪潮,極大地衝擊着秦王朝這個龐然大物。然而,由於參加者成分複雜,又給起義的順利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因素。

04、張耳陳餘拒聽號令 陳勝被殺身亡

陳勝入據陳縣之後,重新部署軍事進攻的計劃,分別派遣將領向各地發展,以便最後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各支起義軍肩負不同的任務,大致向着三個方向推進。

向西發展的起義軍有三支:吳廣為假王,統率一些將領,西擊滎陽;由周文率領的起義軍,經函谷關,進攻咸陽宋留率領的起義軍,向西南進攻南陽,從武關進入關中。

向北發展的起義軍有兩支:一支由武臣、張耳、陳餘率領的起義軍,北渡黃河,進攻原趙國地區;一支由周市率領的起義軍,進攻原魏國舊地。

向南發展的起義軍有兩支:鄧宗率領的起義軍,向南進攻九江郡(今安徽、江西一帶);召平起義軍向東南進攻廣陵(今江蘇揚州)。

上述各路起義軍分兵出擊,進軍迅速,推動了全國的反秦鬥爭。其中西征的三支起義軍,目標直指秦王朝統治的腹地關中,但是它們的軍事進展情況不一。

吳廣統領的起義軍,包括田臧、李歸諸軍,進攻西北部的滎陽。這支起義軍開始進軍順利,很快就攻至滎陽城下,並把滎陽城緊緊包圍。滎陽是關中直通東方的要衝,在軍事上具有特殊地位,秦朝派三川郡守李由率重兵防守。李由憑藉堅固的城防工事,避免與起義軍正面交鋒,以致起義軍久攻不下, 雙方呈相持的局面,軍事上進展不大。

另一支西征軍由周文率領,是起義軍的主力。當吳廣圍攻滎陽時,陳勝授周文將軍印,命令他直取關中。周文利用吳廣起義軍包圍滎陽、牽制三川郡秦軍的有利條件,以破竹之勢深入敵後,迅速攻下關中的門户函谷關。

這支西征主力進展神速,沿途許多農民紛紛加入起義軍,因而使隊伍不斷髮展壯大。到函谷關時,已有兵車千乘,士兵數十萬人。周文突破函谷關後,立即乘勝前進,直指秦王朝統治的心臟咸陽。秦二世元年(前209) 九月,起義軍進駐於戲(今陝西臨潼東北),這裏西距咸陽僅百里之遙,直接威脅着秦朝都城的安全。

起義軍兵臨咸陽的消息,引起秦統治集團極大的恐慌。秦二世束手無策,只好向羣臣討對策。少府章邯認為,如今大敵臨頭,徵調附近縣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他主張釋放修驪山墓的數十萬刑徒及奴產子,驅使他們到前線與起義軍作戰。秦二世無可奈何,只得宣佈大赦天下,並派章邯統率一支由刑徒、奴隸組成的軍隊進行抵抗。秦王朝以釋放罪人做兵源,已經走到了日暮途窮的地步。

章邯組成一支數十萬的軍隊,傾巢出動,對起義軍進行拼死的反撲。

起義軍沒有及時進攻咸陽,給敵人留下了喘息的機會,加以長途遠征,孤軍深入,後援斷絕,最後經過全力奮戰,起義軍戰敗受挫,被迫退出函谷關。

周文在曹陽(今河南陝縣西南)堅守近三個月,繼續英勇抗擊秦軍的進攻。秦二世二年(前208) 十一月,這支西征主力因得不到任何的增援,再一次被迫從曹陽退至澠池(今河南澠池西),在這裏與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十餘日。結果周文戰敗自殺,西征主力被徹底擊敗。

還有一支西征起義軍,由宋留率領向西南推進,佔領了南陽郡。但是,長期滯留南陽一帶,軍事上進展不大,一直未能攻入武關。

周文主力軍由勝轉敗,成為西征起義軍發展的轉折。它的失敗暴露了起義軍內部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這三支西征的起義軍,基本上處於孤立作戰的狀態,相互間協同作戰不力,客觀上為秦軍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提供了方便條件;

另一方面,當週文主力軍進入關中後,陳勝曾經命令武臣入關增援,但是武臣擁兵自重,拒不執行陳勝的命令。這就使得西征主力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它的失敗牽動了整個西征戰局,以至最後造成全線潰敗的後果。

向北發展的兩支起義軍,與西征主力大戰關中,打擊秦朝統治的情況相反,他們大搞擁兵自重,割地稱雄的活動。尤其是以張耳、陳餘為代表的割據勢力,早有利用起義軍的力量,擁立六國貴族後裔,恢復割據局面的野心。陳勝未能識破他們的陰謀,竟任命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率領3000兵力北攻原趙國地區。他們掌握一部分起義軍之後,便開始營建獨立王國的活動了。

武臣入據邯鄲以後,在張耳、陳餘的煽動 下,宣佈自立為趙王,並以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這支北上的起義軍,最後發展成為一支擁兵自重、裂土封王的割據勢力。至此,起義軍分裂了。

那時候,這種割地稱雄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反而愈演愈烈,以至陳勝起兵不到三個月,先後竟有趙、燕、齊、魏相繼稱王,因而成為當時一股分裂的逆流。這些割據勢力造成擁兵自重,各自為爭奪地盤而互相殘殺,其結果削弱和孤立了反秦的力量,有利於秦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周文由勝轉敗,就是嚴重教訓。

從此,陳勝領導的起義軍,江河日下,逐步走向了失敗。

章邯首戰告捷,又得以補充兩支秦軍,就更加氣勢洶洶。他率領一支更龐大的秦軍,殺向滎陽和陳縣去了。

那時,包圍滎陽的起義軍將領,因久攻滎陽不下,對吳廣十分不滿。尤其是周文主力軍的潰敗,使滎陽失去了禦敵的前哨屏障,秦軍旦暮之間即可攻至滎陽,因此他們更加迫切要求改變戰略計劃。吳廣所部將領田臧等人,主張用少量兵力繼續包圍滎陽,牽制滎陽城中的秦軍,而以大部分精兵正面迎擊章邯軍。他們還以吳廣驕傲自負,不懂兵權為理由,竟假借陳勝的命令,將吳廣殺害。

在大敵當前的緊要關頭,田臧以殺戮主帥的方式解決內部意見分歧,使局勢更加嚴重了。當時遠離前線的陳勝,只好派使者趕赴滎陽,任命田臧為上將,統率滎陽的起義軍。

於是,田臧派李歸等人守滎陽,自己率領一支精兵在敖倉(今河南滎陽北)迎擊秦軍。

這種戰略計劃的改變,實際上分散了起義軍的力量,既無法戰勝佔壓倒優勢的敵人,也不可能保存起義軍的力量。

事實上,兩軍交鋒的結果是,田臧戰死,起義軍被擊敗。章邯乘勝向滎陽進攻,很快擊破包圍滎陽的起義軍,李歸等人戰死。

吳廣統率的西征軍,結果以全軍覆沒告終。起義軍的自相殘殺,破壞了內部的團結,削弱了起義軍的領導力量,最終又斷送了一支西征的起義軍。這個慘痛的歷史教訓,其影響所及,竟使起義軍無法挽回最後的敗局。

吳廣義軍在滎陽失敗,陳縣的安全受到了威脅,章邯在繼消滅陳縣外圍的起義軍之後,隨即領兵東進,向着起義中心陳縣猛撲過來。陳勝親自指揮和監戰。結果,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起義軍失利,張賀戰死。農民起義軍的最後根據地陷落了。

秦二世二年(前208)十二月,陳勝率餘部向汝陰(今安徽阜陽)撤退,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陳勝在這裏遭遇不測,被駕車的御者莊賈殺害。莊賈投降秦軍。

秦末農民大起義,一時受到了挫折。不過,陳勝作為農民起義領袖,他首先點燃了推翻暴秦統治的火種, 給予秦王朝沉重的打擊,也為他的後繼者最後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礎。

陳勝起義軍失敗後,更多的起義軍則奮勇繼起,把起義從低潮重新引向高漲。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秦漢史話》。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