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國大一統的戰爭規劃中,趙國都是一個舉足輕重又不好對付的敵手,公元前230年,韓國在韓非子的極力挽救之下又多苟延殘喘了幾年,但最終還是免不了覆滅的命運,除掉韓國這個處於秦國東進的咽喉部位的弱小國家,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而在韓國之後,則是那個令秦國不敢掉以輕心的趙國。
本來秦國和趙國之間就有很多解不開的仇怨,但偏偏趙國的國力還不弱,人才也挺多,光是一個老將廉頗就令長平之戰拉鋸了三年多之久還沒有結果,這就令秦王嬴政不那麼開心了。
越是難以搞定是事情,就越是顯得急迫。
長平之戰被廉頗主導成了一場消耗戰,但是長平這個地方里趙國近,而離秦國遠,長此以往,對於秦國的消耗一定會遠遠大於趙國,於是秦國慣用的反間計出場了,而趙國還真有那麼一號人物,無比適合當這場反間計的主角,這個人就是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
秦國找人向趙國放出消息,説秦軍根本不害怕廉頗,而是害怕趙括,如果趙國用趙括當大將指揮長平之戰,那秦國危矣!
而有時候,小道消息就是那麼有魔力,趙孝成王還真的信以為真,頂住眾人的反對與壓力,硬是要用趙括換下了廉頗,而秦軍也悄悄的換上了戰神白起!
於是,戰爭在雙方的這次臨陣換將之中慢慢的逆轉了形式,一路信心爆棚的趙括對秦軍趕盡殺絕,而白起佯裝不敵退走,慢慢將趙括誘進了自己的包圍圈,最後趙括帶着幾十萬趙軍白白赴死不説,自己也丟了性命,首戰即殞命,難怪得了個紙上談兵的稱號!
長平之戰之後,趙國不論是軍事實力還是人心都由強轉弱,而白起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建議秦國乘勝追擊,直接拿下趙國。
但此時的秦國丞相范雎卻聽信了趙國説客的話,擔心白起的功勞蓋過自己,於是向秦昭襄王建議先緩緩,長平之戰雖然對於趙國損傷很大,但對於秦國卻也傷了元氣,於是秦昭襄王同意了丞相的建議,下令撤軍修養。
幾個月後,待秦軍修養好再去攻打趙國首都邯鄲的時候,趙國也得以喘息了一陣,且派人各國求救,魏無忌、黃歇等人也來救助趙國,這時候秦昭襄王才後悔沒聽白起的話,派人去請白起出戰,但是白起認為此戰幾乎毫無勝算,於是拒絕領兵出站,看來戰神的脾氣也是很硬啊,皇帝都請不動,最後秦軍大敗,秦國將領鄭安平率2萬兵卒投降趙國。
直到秦王政十二年,嬴政派兵再次攻打趙國,連續的進攻,秦國大將恆齮打得趙軍一路退敗,趙國在絕境之中調出了名將李牧。
李牧以前是在趙國邊境與匈奴打交道的,有他在,邊境百姓幾乎可以説是免收匈奴進犯之苦,戰術方面自然不弱,而在軍隊管理,軍士訓練,偵查手段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的戰略指導思想是一套自創的“以不變應萬變”的防禦方法,這其實也跟李牧常年守邊關有直接的關係,對於匈奴,自然犯不着主動出擊,他們是遊牧民族,俗話説打一槍換個地方,沒有固定的大本營,自然沒有辦法去主動進攻他們。
這中間還有一段李“牧罷”官的小故事,也正是因為他對邊關的防禦式守法,令朝中不少人對他頗有微詞,認為他是怯戰,後來趙孝成王還專門派人去責備他,又另派其他將領去替換李牧,新去的將領看來是個激進派,戰術上都是主動出擊型的,不過屢戰屢敗,不僅沒有成效,還損失了很多兵馬糧草。
這下,趙孝成王才意識到李牧的寶貴,於是想要重新啓用李牧,但李牧卻稱病不出,弄的趙孝成王很是尷尬,最後答應李牧不再幹涉他的用兵之法,李牧才有重新回到邊關戍守邊地。
秦王嬴政當政後,幾經征伐,趙國已是岌岌可危,於是在趙王的重託之下,李牧領兵10萬上了戰場,面對秦軍的屢屢叫囂,他卻始終不出戰,就連秦軍轉而攻打趙國的甘泉市,甘泉市派人來向李牧求援,李牧也是無動於衷,並不準備發兵救援,而是趁夜偷襲了秦軍,氣的恆齮直跳腳!
秦趙之間的戰事就這樣陷入了僵持之中,於是,屢試不爽的反間計又被秦國拿了出來,間諜讓秦軍將領主動跟李牧示好,做出要講和的姿態,李牧不知其中有詐,表象上看,自然是秦趙兩軍之間突然就聯繫密切了起來,加上趙國內鬼郭開四處散播謠言,説李牧已經叛變等等。
謠言到了趙王的耳朵裏這性質就嚴重了,李牧如果叛國,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趙王藉口要李牧回來拜他為相,想趁機把他替換掉。可李牧一心都撲在秦趙兩國的戰事上,沒有半點想要回國受獎的意思,傳話的使者終於忍不住了,對李牧説出了實情。
李牧在悲憤交加之中,卸下大印,換了便裝,準備投奔魏國而去,沒想到這場生命的死局沒有給他留下半點活路,最終,李牧還是在逃亡途中被捕斬首。
一代名將落得個如此下場,最終,趙國也為自己的決策失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秦國的大一統事業,又大大的往前邁了一步!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由於無法找到圖片原出處,因此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帶來不便還請見諒!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你到天涯海角!
喜歡我請關注我呀,莫力帶你瞭解文史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