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健康的“睡眠令”值得期待

卞廣春

教育部近日頒佈“睡眠令”,對中小學生就寢時間做出了明確要求,引發家長們的極大關注。目前,“睡眠新政”進入落實階段,學校會怎樣安排作息時間,老師是否會給學生少留作業,家長要怎麼督促孩子按時就寢,都值得關注。

教育部的“睡眠令”全面、詳細、精準,對學生睡眠時間、學校作息時間、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時間、學生就寢時間都有明確要求,這是過去罕見的。

其實“睡眠令”並非現在才有,但這個老規定最大的難點是執行落實。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印發《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限制課外作業量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2017年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明確,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睡眠時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也要求“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今,“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還在路上。只有學校、家長、學生、校外輔導機構共同發力,教育行政部門繼續加強監管、令行禁止,中小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才會切實落地。

採取硬措施防止和避免“睡眠令”落空是工作重點。許多地區對初中生、高中生就寢時間已有明確規定: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早於8:20,中學不早於8:00,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今後,應經常對此進行調查核實,通過精準踩點抽查學生的作業量、作業方式、睡眠時間等方式,對違規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提出具體處理意見。

學生在校要上課、做作業、參加體育活動,還得讀書看新聞,如何科學安排並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 竊以為,落實“睡眠令”還得從細處動腦筋,比如利用“四上”(班上、桌上、路上、機上)爭取更多睡眠時間。與“班上”爭,即學校應提高教育效率,要求教師充分備課,讓學生及時消化教學內容,聽得懂、記得住,讓家長不需要再帶孩子上過多的校外輔導培訓班;與“桌上”爭,是不讓學生把太多的時間花在作業上,不讓題海戰術等侵蝕學生的睡眠時間;與“路上”爭,指落實就近入學政策,防止捨近求遠擇校或過度參與校外培訓,導致學生在來回路上浪費時間;與“機上”爭,就是避免學生沉湎於手機網絡和電視。

有關方面可以出台激勵和獎懲辦法。比如,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功的教師,對細化“睡眠令”方案有效的學校或機構,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和政策激勵,並進行宣傳表彰,以輿論導向影響涉及的單位或個人。最關鍵還是要對執行不到位,甚至有令不行的學校、老師,要有相應的懲罰。

總之,“睡眠令”是守護孩子健康的重要舉措。滿足中小學生必要的睡眠時間,需要觀念上的統一和技術上的“突圍”,而更具實操性的考核辦法、監測指標和處理措施更值得期待。

來源:雲南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0 字。

轉載請註明: 守護健康的“睡眠令”值得期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