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陣叔侄倆,項羽叔父也是一個了不得的人,最後為何成了輸家!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項羽是名門之後,他的祖父是楚國的名門大家,在楚國為將軍,在秦國滅六國的戰鬥當中被秦國的大將所殺害,因為他從小失去了父親,是在他的叔父的照顧下長大的。但是因為他們整個家族在楚國都是做將軍,可以説是世襲而成,所以整個家族都曾經立下了赫赫的戰功,被楚王封了疆土,賜了姓氏為項。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出生,他自身都帶着一種武將之風,在他很小的時候,家人曾經想讓他去學文,可是在這方面他並不擅長,怎麼也沒有興趣,最後不得不放棄了,後來他又開始學習劍術,但是還是沒有成功。他的叔父看到這種情況非常的生氣,痛罵了他一頓。指責他沒有出息,而他則認為讀書只是一種能力,也不過就是為了幫助自己記住名字,而劍術平時練得再好也只能是對付一小部分的人,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學習的內容,如果要學習自己也要學那些能夠指揮千萬人馬的本領。叔父聽了這件事覺得他非常的有抱負,非常高興,就開始找人幫助他學習軍事指揮的本領,剛開始的時候他非常的有興趣,可是剛剛學到了一點點的知識又覺得失去了興趣,並不想繼續學下去。
偏巧在這個時候,他們家裏出了一件並不好的事情,他的叔父因為殺了人被迫帶着他到處逃亡去躲避仇人的追殺,因為他的叔父交友很廣泛,對於自己朋友的事情都很熱情的去幫助,所以當地的人都很喜歡他,漸漸的竟然成了這個地方的領袖,而且作為武將之家的出身也會運用兵法,能夠合理的運用自己學到的軍事指揮的能力對待他的朋友,總是能夠將事情安排的很有條理,同時又能夠善於通過這些機會,瞭解他結交了這些人的能力和膽識。這樣的人的影響到了他的侄子,他漸漸的開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有一年,正好趕上秦朝的皇帝巡遊到了這個地方,當時有很多人進行了圍觀。而他們叔侄倆也在其中,當他們一同站在江邊,看着皇帝的好好到鬧得對我中式壯觀的一段對非常到位。作為當時後,後來楚漢相爭的兩方的主要任務,看到同一場景的時候,都曾經表達了自己的志向,而他的志向就更加直白説,總有一天我要去帶她幫她的時候聽説了。他説,這樣的話,恨不得要將他的嘴封上同事小聲地告誡他這樣的事情,當然不能説,在明呀,如果一旦被人知道了,我發到官方就是沙頭大嘴,但是從這件事上,他的叔父,也認為自己的這個侄子有着遠大的志向,以後肯定也會成就一番大事,所以就變得更加的喜歡他。
他勸説自己的侄子如果想要復國報仇,要學會等待時機要保持情緒的穩定,而不能夠過急,心忽辦不成大事。項羽長到20歲的時候,身材變得非常的強壯,力氣也特別的大,一隻手竟然能夠將大鼎都舉起來,也自然讓周圍的年輕人既敬佩又畏懼他。很快,讓他成名的機會就來到了。
在公元前209年發生了一次有名的農民起義,當這個消息傳到了他們叔侄生活的地方的時候,他們都非常的高興。在他們的心裏暗暗覺得能夠為復興楚國的機會來了,到了這個時候,這個地方的太守派人來請他的叔父,並和他商量説,其他的郡已經開始謀劃,已經到了可以消滅秦朝的時候,所以應該抓住這個時機,不能被其他人控制,所以不能夠消極的等待,應該帶頭行動起來。希望他的叔父能夠帶領部隊去跟大秦作戰,當時這個郡守相中的另一個合夥人正在外地逃亡。他的叔父思考良久對這個郡守提出自己的想法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可以讓他自己去找這個逃亡的人。可實際上他的叔叔並沒有去做這件事,反而要找一個能做大事的幫手,而這個最好的人選就是自己的親侄子。
於是這叔侄兩個人帶着自己的武器來到了郡守的府裏。他的叔父最先自己走進了屋裏,讓他在外面等他的叔父,對這個郡守謊稱已經把那個逃亡在外的人找來了,在門外等候的郡守一聽非常高興,立刻命人讓他進來,根本沒有預料到他們謀劃好藍圖已經成為了別人的手中物,所以當項羽來到了他的身邊,叔侄兩個一對眼光,他立刻就明白了,跑上前一步將自己的寶劍拔出來,還沒等到這個郡穿明白過來,他的腦袋落了地的,而他的叔父提了人頭拿着兵符走出來。郡守的那些隨從們都非常害怕,慌張地到處亂跑。守衞的士兵拿的兵器,雖然他們的人數很多。雖然他們的人數很多,但卻不是項羽的對手,在他的武力攻擊之下,時間很短就把這些人打的落敗,活着的人嚇得再也不敢爬起來,受傷的人躲得遠遠的。於是他的叔父,就召集了那些平時結交的官員和地方的朋友,説出了自己想要起兵的想法,大家紛紛響應之後,他又調集了此地的士兵,得到了精兵8000人。
這些人也成為日後他們楚國軍隊的中堅力量。在識人方面他的叔父有獨到的眼光,當時有一個人沒有受到任用,便前去詢問原因。他的叔父就當着所有人的面告訴,因為前些日子曾經要求這個人去辦一件重要的事情,可是他卻把事情辦砸了,説明這個人並沒有辦事的能力,大家聽了相當佩服,認為這是一個能辨別才能的人,紛紛投入到這支軍隊當中來。
等到這年冬天,陳王的起義軍遭遇到了秦國軍隊大幅擊殺,遇到了失敗,項梁被陳王任命為將軍,並勸説他一起抗秦,因為當時的項氏也有這種打算,所以兩家迅速結成同盟的關係,8000子弟兵度過了長江東,他的叔叔聽説其他地方也陸續有人發動了起義,尤其是有一個小小的縣令也被推舉,但是他卻認為項氏家族世代都是楚國的將軍,只有他們才能具有推翻秦朝統治的實力。所以自動將領導的位置讓給了項梁,由此各路的父軍也紛紛地趕來加入,後來因為陳王起義失敗被害,各路義軍處於分裂的局面,反秦的局勢陷入了被動。項梁感覺,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後果會非常可怕,即使自己獨立抗秦結果也不容樂觀,於是就召集了各路義軍開了一個重要的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另一位楚漢風雲人物劉邦也參與其中。
這個時候,他們叔侄遇到了一個男人,是七十多歲的范增,他這個人平時在家不做什麼事,就給人出謀劃策,他向這叔侄兩個分析了當時的局勢,他的叔叔覺得他的話非常的有道理,應該選擇一個楚懷王的後代,於是他叔叔就派人到民間去選六國時楚王的後代,後來他們的確找到了楚王的孫子,當時的王還是隻有13歲,正在給一户人家放羊,於是,他便帶領眾人擁立了這個孩子作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復國的情緒又表達了自己對於楚國的忠心,由此又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他的隊伍當中。幾個月之後,項氏軍隊聯合其他的義軍攻打秦國的軍隊,跟他交手的軍隊,都被打敗。
之後,他與另一支義軍發生了衝突,原本互相幫忙的兩個義軍卻陷入了分裂的局面,而且因為多次獲得勝利,項梁也也滋生了驕傲的情緒。原來這種情緒也會世代相傳。果然之後,秦軍大舉增援,項梁兵敗,戰死疆場。項梁在叔父身上學到了諸多道理,這是他年少成名的助力,但叔父死後,他在決策上卻失於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