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孩子學習有後勁,小學階段就不要讓他們去補課
【平湖一柱 第1157期】
當下,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成為制約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大毒瘤,教育部雖然年年出台減負文件,採取減負措施,便效果非但不明顯,反而愈減愈重。
有不少人説,中國的中小學教科書和課程內容太深了,太難了,小學生學不會,造成了學習負擔。事實果真如此嗎?
近日,福建中華職教社主任吳志明教授説:對於這個問題,經過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專家組對10多個國家進行比較研究後,最終結論是中國教科書和課程難度並不是太高,相對適中。
但是人們觀念中的這個“難”怎麼來的呢?我以為,都是家長給孩子補課“補來”的。
現在的孩子雙休節假沒有賦閒在家的,都會被送進各種各樣的補課班。
而補習班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補課教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當然不能像學校老師那樣“照着課本再宣科”,他們會補充一些有難度的問題。
比如數學上常見的“雞兔同籠”“田忌賽馬”等。
實事求是講,這些問題,用小學數學知識就完全可以解決,它的“難點”不在於數學知識,而在於需要求異、發散、創新思維,要運用邏輯推理等。
而這些,對於大腦尚在發育、生活經驗閲歷不足,知識儲備不夠的小學生來説,當然就有了難度。
這樣的問題,對孩子思維發展有沒有好處?答案當然是肯定。但這個好處,卻只是對極少數同學有啓發,對大多數孩子來講並沒有多少意義,對提高孩子數學成績更沒有多大幫助。
這是因為,其一,考試都是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出題的,都是“一般性”題目,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説,考試都是非選拔性的,其功能主要在於考察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因此,鮮有這類“高難度”奇葩試題。
其二,這類題目看似有趣,但因為“難”度大,只是讓極少數孩子感興趣,卻會讓大部分孩子望而生畏,一見數學就發怵,從而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補課,補課,顧名思義知識缺了才去“補”。可是,小學數學就那麼點內容,孩子在課堂上就學會了,在學校就練熟了,放學後是完全沒必要去補的。
君不見,現在小學生一二年級數學成績大多是滿分嗎?滿分了,還去補什麼?再補,只能是提高難度,但這個有難度的問題對大多數孩子並不適合,否則的話,國家就會寫進“課程標準”,編入課程教材了。
我們不能讓小孩子扛100斤的重物,憑什麼就讓他們學“雞兔同籠”這樣的高難度試題?
超標學習的結果,就如同超重負載會損害孩子的身體一樣,會損傷孩子學習的興趣、積極性,進而折損他們的智力。當下,三年級以後學生學習呈逐漸下降趨勢,到了中學階段,相當部分同學開始不及格,與此不無關聯。
因此,我的觀點,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的數學天賦,小學裏是沒必要補課的,如果只想孩子考一個好成績,也是沒有必要補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