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韓國首爾,小朋友們在幼兒園的課堂上與一個機器人互動。
2021年2月24日,德國雷克林豪森,孩子們在一家日託中心的室內玩耍。 影像中國
4月9日,日本東京,一位父親帶着兩個孩子在市內的代代木公園散步。 本報記者 嶽林煒攝
2021年2月,哥倫比亞的一些日託中心和幼兒園在新冠肺炎疫情限制管控措施放寬後重新開放。 人民視覺
照護好嬰幼兒,讓他們健康成長,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一些國家依據自身國情,完善相關生育政策,通過各種渠道積極開展多樣化托育服務,以滿足家庭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西班牙
公私互補滿足托育需求
本報記者 姜 波
不久前,居住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瑪依特成為一名新手媽媽。還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悦中時,她已經開始為產假結束後孩子的撫育問題做起了打算。馬德里市政府最近開放了新一年度公立嬰幼兒托育所的申請,瑪依特最近一直在忙着準備相關材料。
西班牙非常重視嬰幼兒教育體系建設,目前的嬰幼兒教育主要針對從剛出生到6歲的兒童,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0—3歲的嬰幼兒托育和3—6歲的學齡前兒童教育,後者在2000年後基本已成為普及性教育,0—3歲嬰幼兒托育的入學率近年來也在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則主要有公立和私立托育所兩類,不同地區對其管理各有不同。
以馬德里為例,該市目前共有71家公立托育所,可以為0—3歲的嬰幼兒提供約8000個入學名額。公立托育所由當地政府直接監管,教師和托育人員也由政府招聘,免收學費,但名額有限。私立托育所提供收費服務,入園申請和托育時間更為靈活,每天可送託的時間也更長。此外,一些私立托育所還配備了更加豐富的教學、遊樂設施,或者開展雙語教學等特色教育。
由於公立托育機構名額有限,為了幫助更多家庭享受到托育服務,政府為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私立托育所託育補貼。從2019年開始,馬德里市政府每年投入330萬歐元,凡年收入在一定水平以下的家庭均可申請託育補貼,政府將根據其家庭收入狀況發放不同數額的補貼。去年,馬德里市政府將可申請補貼的家庭年收入門檻從1.5萬歐元提升至2.4萬歐元,家庭年收入在2.4萬歐元以下均可申請,受補助家庭每月可獲得100—350歐元不等的補貼。據估算,2021—2022學年馬德里共有1681個家庭將獲得這一補貼。
首都之外的其他地區,托育所的發展模式有所不同。例如在南部的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政府對公立和私立托育所進行整合,規定無論公立還是私立,每個孩子每月連同伙食費最高收取340歐元,同時家庭可以根據收入水平向政府申請不同額度的補貼。雖然各地具體管理模式略有不同,但目前全國範圍內公立與私立托育所入學人數相近,基本各佔一半。
近年來,隨着西班牙女性工作比例不斷上升,以及社會對嬰幼兒早期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該國嬰幼兒托育比例大幅增長。據西班牙教育和職業培訓部的數據顯示,全國0—3歲嬰幼兒平均入學率從1990—1991學年的3.3%上升至2020—2021學年的36%。
“早期嬰幼兒教育對其未來智力發育有重要作用,而在這一領域公立和私立托育所各有利弊,如何協調二者關係,使其互相補充發揮良好效能,是解決全社會嬰幼兒托育問題的關鍵。”西班牙兒童非營利性組織專家阿爾瓦羅·費雷爾表示。
近年來,西班牙政府不斷加大對嬰幼兒托育服務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並有意將公立托育資源向低收入人羣傾斜。去年底,西班牙政府宣佈,將在未來3年內投入6.6億歐元,新增6.4萬個針對0—3歲嬰幼兒的公立托育所名額。該國政府表示,在鄉村以及城市低收入地區,公立托育體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分量,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投入將促進社會公平。
阿根廷
行業協會化解照護難題
本報記者 畢夢瀛
來自阿根廷圖庫曼省聖盧西亞鎮的埃雷拉是一名3歲男孩的母親,家裏以種植藍莓等水果為生。每到農忙時節,她會把兒子送到當地的免費兒童照護中心。
照護中心距離埃雷拉家不遠,教室裏貼滿了孩子們的繪畫和手工作品,教室外則是一片寬敞的綠地,供孩子們進行户外運動和學習自然知識。照護中心為不同年齡段孩子設計了多種課程,還安排了開發智力的遊戲和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照護中心幫了我很大的忙,孩子在這裏得到很好的照料,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小朋友共同學習和遊戲。”埃雷拉説。
聖盧西亞鎮的照護中心由阿根廷藍莓協會和圖庫曼藍莓生產者協會共同發起成立,得到阿根廷勞工部、當地政府及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每年農忙時節運行,為農民家庭1—4歲的幼兒提供托育服務。目前,包括聖盧西亞鎮的照護中心在內,共有3家由阿根廷藍莓協會發起的照護中心已經在運營中,另有1家在建。這些照護中心預計將惠及約500個農民家庭。
阿根廷藍莓協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1—4歲是幼兒成長的關鍵階段,照護中心項目希望盡最大努力為農民家庭的孩子提供照看和早教服務。為此,中心除了聘請有資質的老師,還請來專業的營養師為孩子們制定膳食計劃,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
圖庫曼藍莓生產者協會主席埃斯特拉達指出,他們希望未來照護中心可以全年開放,並延長每天的運營時間,讓這個空間滿足農民們的需求,為農民家庭提供育兒支持。
除了行業協會外,阿根廷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幫助家庭解決幼兒養育問題。在過去的10年中,阿根廷政府降低了義務學前教育的起始年齡,由原來的5歲降至4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阿根廷5歲幼兒接受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4歲幼兒接受義務教育的覆蓋率在過去10年中擴大到87%,幼兒入學率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阿根廷注重提升托育質量。近年來,阿根廷政府推出全國早教計劃,通過多項舉措,在提供照護、養育服務之外也注重對幼兒的啓蒙教育和潛能的激發。政府分年齡段、按不同需求為早教中心教師職工、家長等提供免費公開的教學資料及視頻等資源,指導其更好幫助幼兒情感、運動、營養健康等多方面的發展。政府還向兒童營養不良預防、康復和治療中心提供技術和財政援助,以幫助0—5歲的嬰幼兒及其家庭。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報告同時指出,阿根廷幼兒托育發展仍存在區域不平衡問題,未來需要加強並擴大優質托育的覆蓋範圍。
日 本
推動夫妻雙方共同分擔育兒和家務工作
本報記者 嶽林煒
每年4月1日是日本新年度開始的日子,不少新的法律法規從這一天開始實施。今年,鼓勵職場男性承擔更多養育責任的《育兒護理休假法修正案》從4月開始施行,引起日本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
該修正案規定,從今年10月開始,日本“育兒休假制度”將迎來新規:除原有的育兒休假以外,新設“爸爸產假”。家中有孩子出生時,男性員工可以在孩子出生滿8周前休生產假4周,生產假並不影響男性此後再休育兒假。另外,從明年4月開始,員工超過1000人的企業必須每年向社會公佈本企業育兒休假制度的執行情況。
長期以來,日本家庭中育兒的責任更多落在妻子身上。隨着少子化趨勢加劇,日本總人口進入淨減少階段,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無法維繫的危機,通過改善生育和養育環境提高人口出生率,以及促進女性生育後持續就業已成日本社會的當務之急。日本自1995年開始實施《育兒護理休假法》,規定有穩定工作的夫妻雙方在孩子滿1週歲前,均能休育兒假。
在不斷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2010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還發起“超級奶爸”項目,旨在推動夫妻雙方共同分擔育兒和家務工作,以此提升女性的生育意願並支持其生產後繼續就業。
該項目除了向公眾普及男性育兒休假的日常知識外,還為他們提供休假攻略、辦事指南,在該項目的官網可以直接下載育兒休假請假單。網站定期評選“奶爸之星”,分享他們休假育兒以及迴歸職場的成功經驗。另外,為了調動僱主方支持員工休育兒假的積極性,該網站鼓勵他們發表“奶爸老闆”“奶爸企業”宣言,並給他們提供展示空間,助力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37歲的常松幸司在日本大型房地產公司做設計工作,是兩個兒子的父親。他回憶説,2016年大兒子出生時,自己完全不知道“育兒休假制度”,周圍幾乎沒有男同事休育兒假。到了2019年小兒子出生時,他感覺到周遭育兒氛圍的變化。“我告訴上司妻子懷孕的事情後,他主動問我希望什麼時候休育兒假。”常松幸司説,這幾年,周圍休育兒假的同事多了起來,在保育園也經常能看到“奶爸”接送孩子。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僱用均等基本調查”數據顯示,日本男性員工休育兒假的比例從2012年的1.89%上升到2020年的12.65%。日本政府計劃到2025年,將該比例繼續提升至30%。
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養育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除了鼓勵男性承擔更多育兒責任之外,日本還呼籲企業改革工作方式。《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社論稱,推進工作方式改革是提高育兒假休假比率、解決育兒難題的關鍵。該社論呼籲企業界應當重新審視業務流程、減少無用功,建立和擴大同事間共享業務信息的機制,同時以更積極靈活的姿態放寬對員工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的限制。
法 國
採取措施完善托育體系
本報記者 劉玲玲
最近,在法國團結行動者聯合會全國代表大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將對法國托育系統進行改革,通過增加托育所名額、提高護理人員補貼、加強教護人員培訓等形式,從服務數量和質量方面進一步完善托育體系。
法國作為歐洲生育率較高的國家,很早便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托育體系,滿足不同家庭的多樣化需求。法國托育所可接收2個月至3歲的孩子,目前全國約有1.2萬個托育所,其中以公立為主,約佔70%,其餘為協會性質或私營托育所,後者又可分為集體托育所、家庭式托育所、日間護理機構、家長—兒童中心等。
法國鄰居佩萊娜告訴記者,她為自己一歲半的女兒申請了小區附近的一所公立托育所。在她看來,法國的托育所管理規範、安全性高,免去了她重返職場的後顧之憂。“在進入托育所後,家長會收到一個‘新手父母指南’工具包。家長和托育所之間可以順暢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這讓我很放心。”佩萊娜説。
法國家庭在幼兒養育方面會享受到政府不同類目的補貼。孩子出生後可獲得一次性約950歐元的出生補助,此後每月還會獲得約180歐元的基本補貼。公立托育所具體收費根據家庭收入、子女數量,約為每小時0.15歐元到3.72歐元不等。如果選擇協會托育所、育兒保姆、社區看護等托育形式,法國國家家庭補助局將對幼兒家庭進行補貼,一般來説,收入越低、孩子越多,家庭所需支付金額越少。
除了通過財政補貼來減輕家庭的養育成本,法國政府還採取諸多措施為家庭的生育和撫養提供支持。例如,去年7月開始,新生兒父親的陪產假由11天延長至25天,再加上已有的孩子出生前3天的出生假,法國“奶爸”可以擁有28天的陪產假,有利於母親產後迴歸工作。
另一方面,社區和企業也在托育服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托育所,法國很多社區內還建立了早教和托育服務中心、全日制或半日制兒童活動中心,以及家庭入户護理教育機構等,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多選擇。法國政府還通過税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開辦托育所,為企業員工和附近社區的家庭提供便捷的托育服務。
法國國家幼兒觀察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法國3歲以下兒童接受託育服務的比例達到59.8%。如此高的入托比例,除了因為法國擁有數量眾多的托育機構,也與機構的專業師資有關。一般而言,托育機構內的護理人員需要在相關專業畢業後再接受2—4年的培訓,教師更是至少需要獲得相關教育專業的大學文憑。“法國重視托育機構裏幼兒護理和早教的融合,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托育服務的整體質量較高。”法國市長協會幼兒教育首席專家伊麗莎白·萊捷表示。
近年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法國托育機構也面臨着供不應求、專業人員資質欠佳、行業吸引力下降等挑戰,改革勢在必行。法國《世界報》文章評論説,目前法國幼兒托育從業人員需求缺口約為20萬,改革的優先事項是提高托育機構的接收能力、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資質培訓。“法國政府提出將加大資金投入和補貼力度,到2030年進一步提升專業人員資格水平,增強職業的吸引力。這不僅能為幼兒成長創造良好環境,也是維繫家庭穩定、保障個人發展權益的必要行動。”萊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