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共有兩位楚懷王,第一位楚懷王是熊槐,在熊槐執政前期,重用很多能臣進行改革。加上在針對魏國和越國兩國戰術指揮得當,使得楚國的國勢蒸蒸日上,一躍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這位楚懷王執政中後期,張儀假以六百里商於之地為誘餌,使楚國和齊國斷交。斷交後,楚國沒有得到當初約定好數量的商於之地,只得到了很少的地,讓楚懷王大為生氣。於是發兵攻秦,結果大敗於丹陽,楚懷王再次召集軍隊,再次敗於藍田。秦國攻佔召陵,楚國三戰皆敗,韓魏趁虛而入,攻佔了楚國在中原的城池。
從此楚國開始走向衰落,秦國在與各國交戰不斷取勝的狀態逐漸成為第一強國 。公元前299年秦王以接親為名誘騙楚懷王到武關見面。楚懷王不顧大臣反對,決心前往武關,以向秦國求和。
見面之後,秦王讓楚懷王割讓城池給秦國,楚懷王拒絕了秦王的要求,秦國因楚懷王沒有答應自己的要求,於是秦王就扣押了楚懷王,楚懷王在長期扣押中,抑鬱成疾而死,秦國把楚懷王遺體送還出國後 楚國上下,無不悲痛。
第二位楚懷王是熊心,是秦末的諸侯王之一,也稱楚義帝,是第一位楚懷王熊槐的孫輩。
楚國滅亡後,熊心隱居鄉村,在鄉間以牧羊為生。當時起義軍領袖項梁的謀士范增提出,秦國滅亡六國,楚國沒有什麼大錯。以前的楚懷王被扣押在秦國,楚國人民,至今還在懷念他。所以擁立楚王的後代,楚國的人都能很快歸順。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項梁採納了范增的意見,在民間尋找到了當時還在牧羊的熊心,擁立他做了楚懷王。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咸陽者為王。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先攻破咸陽,秦朝滅亡。
而項羽在鉅鹿之戰取得勝利後,率四十萬大軍在劉邦之後入關。當時項羽想要熊心封他為王,熊心給他的答覆是如約,項羽懷恨在心,不再聽命熊心。後以楚懷王是由項氏擁立為名,只稱熊心為義帝。隨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定都彭城,後在郴縣派人將熊心弒殺。
那麼,為什麼當時秦末的起義軍,以楚懷王為天下共主,而不是以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呢?
這主要是因為,七國之中,楚國跟秦國恩怨最深,這個核心就在楚懷王。
一是當年楚懷王中張儀之計之後,發兵攻打秦國,楚國敗於藍田,國力開始衰退。自此之後,楚國的國力開始逐漸掉隊,再也不如秦國了。
二是因為,秦國因楚懷王拒絕割地,將楚懷王囚禁,導致楚懷王抑鬱而終,死於秦國。當時楚國上下皆為悲痛,百姓們普遍同情楚懷王。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更容易聚集民心,楚國人也能歸附,兩全其美。
楚王作為天下共主的原因有了。那為什麼大家不立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呢?
實際上,在春秋初期,周天子還是有一定威信,因為各國的封地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再後來隨着歷史的發展,周天子的權威越來越小。尤其是進入戰國時期後,更是逐漸失去了控制權,逐步走向滅亡。到了秦末,劉邦,陳勝吳廣等人打着楚國旗號進行起義。加上項梁項羽叔侄擁立楚王后人,開創政權,自然要擁立楚王。而周天子早已不是政治核心,沒有自身的政治基礎,更沒有廣泛的民間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人會想到去擁立周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