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瓷枕又冰又硬,為什麼古人還喜歡睡?一特殊作用,別的枕頭都沒有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經典

考古資料表明,在我國最古老的枕頭是天然石塊,後來開始使用初步加工過的石塊作為枕頭。以後逐步擴大到使用其他材料來製作枕頭,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銅枕等等,歷代留存下來數量最多的則是瓷枕。
記得小時候,外公家有一件“傳家寶”——瓷枕。每逢炎夏到來,外公便會在中午躺在瓷枕上小憩一會。後來,瓷枕被堂哥拿去向小販換了糖塊,被外公狠揍了一頓。當時年紀小,尚不知這瓷枕是文物。今天想來,堂兄用瓷枕換酸三色的行為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瓷器,素來是最具特色的中華瑰寶。在我國已發掘的墓葬中,經常會出土各式各樣的瓷器,瓷枕便是其中之一。一般來説,瓷枕上往往繪有生動的畫面,亦或是名人大家的詩句。早在隋朝瓷枕便已出現,不過,在考古發現中,出土得最多的還是唐宋瓷枕。
有一個問題,筆者一直不解。
現存的瓷枕遠沒有普通的枕頭大,把腦袋放在上面,基本已不剩太多空間。因為材質問題,瓷枕又硬又冷,即便是夏天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所以,小憩還好,從沒見人能在瓷枕上睡一夜。説句實在話,想要體會瓷枕的感覺,只需躺在馬路邊的枕石上。
那麼,既是如此,古人為何會費盡周章做這樣一件東西呢,直接找一塊方石打磨一番,不是有同樣的效果嗎?
在聽完文物鑑賞家馬未都先生的一番論述後,筆者總算恍然大悟。
原來這瓷枕,起初並不是給活人用的!
試想有幾人睡覺不翻身?如果躺在小小的瓷枕上,還怎麼扭頭呢?所以,瓷枕在發明之初,就是給長眠的逝者準備的。故去的人已喪失身體機能,自然不會在長眠之中翻身,所以,為其準備的瓷枕才會如此窄小。這種説法無疑相當驚悚,但卻是符合實際的。
並且在枕面上寫上“眾中少語,無事早歸”,寫上“為爭三寸氣,白了少年頭”,寫上“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寫上“過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尋宿,雞鳴早看天”……寫上許許多多通俗的格言,這些格言與人生死不離,生時指點迷津,死後警醒來世。
當然,大夥也沒必要僅憑這段論述,就把瓷枕當成晦氣的東西。它設計的初衷的確是給死者墊頭,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瓷枕亦可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自唐朝開始,就已有工匠設計出了供活人使用的瓷枕,相較於地宮裏的冥器,這種瓷枕更加舒適。到了兩宋時期,瓷枕已成為家家户户必備的傢俱了。因為它的材質特殊,還可以在裏面灌滿水,保持表面涼爽。
在我國五千年封建史上,宋代無疑是經濟、文化的巔峯期。若問哪個朝代的老百姓幸福指數最高,無疑是宋朝。即便有靖康之禍、崖山戰役等不堪回首的歷史,但是,在和平時期,宋朝百姓的生活遠比其他朝代舒適。
宋人物質生活豐富,精神追求自不甘落後,於是,燒瓷技術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時代。我國瓷器史始於唐朝時期,在宋朝發揚光大。兩宋時期,總共有六大瓷器派別,這六大派各顯其能,為宋人供應了精美的瓷製品。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瓷枕,就是由磁州窯系出產的瓷枕了。宋人喜書畫,因此大多瓷器上都繪製了頗具時代氣息的圖樣。相比隋唐時期被用做冥器的瓷枕,宋代的瓷枕不論從造型還是精美程度上都要考究的多。
不但老百姓喜歡瓷枕,醫館裏的大夫也會準備瓷枕。在為病人診脈時,病人將手腕搭在瓷枕上,大夫為其診脈,這種場景在當時相當多見。只不過,宋代瓷枕大多應用於民間,鮮有達官顯貴青睞這種硬枕。
所以,瓷枕在宋朝可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高雅藝術,而是接地氣的小傢俱。
那麼,為什麼宋代的貴族不青睞瓷枕呢?單單是嫌棄它又冷又硬嗎?人都是皮包肉包骨,達官顯貴覺得瓷枕硌腦袋,難不成老百姓反會覺得舒服?
顯然不是這樣的。
就算羽絨枕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説是不值得投資的牀上用品,但是,做兩個蕎麥枕頭又不算大開銷,所以,“柔軟的枕頭”不算稀罕貨。顯然,宋代的達官顯貴沒有意識到瓷枕的特別之處。
在宋代可沒有空調風扇一類的電器,達官顯貴家中夏天尚有冰窖儲存冰塊用於降温,但老百姓可沒有這種條件。夏日炎炎,經過半天暴曬的氣温就像蒸籠一樣,老百姓想睡個午覺,唯有用瓷枕驅散炎熱。
既然是午睡,就不能沉沉睡去,來個八小時充足睡眠,否則勢必會耽誤下午的工作。因此,瓷枕還起到了鬧鐘的作用。老百姓從淺睡眠進入到無意識睡眠後,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翻身,這時便會因為跌落瓷枕而驚醒。
達官顯貴無需為生計奔波,大可睡到自然醒。可為生計而操勞的老百姓,在睡午覺時卻需要這樣一種枕頭,謹防誤事。
參考資料:
【《宋代瓷枕》、《中國瓷枕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