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剛泛魚肚白,今夏就早早幫陸繹收拾了行囊,送他跟岑福岑壽上了路。
從元朝滅亡以後,蒙古(分裂為兀良哈、韃靼、瓦剌三個部落)少數民族對明朝邊塞的小範圍騷擾就從未停止,重則如土木堡之變(瓦剌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輕則過來搶你個鍋碗瓢盆、衣服鋪蓋等等(明朝當時封閉邊市,蒙古人買不到這些連飯都做不成,只能來搶)。
陸繹要去的宣府,連同大同、山西等地,當時都飽受蒙古人禍亂。好在張居正慧眼識人,他力薦的宣大(現張家口市宣化區、大同市)、山西總督王崇古,與山西巡撫方逢時,才具明略,熱忱報國,且都品德高尚。
京城離宣府不遠,但邊塞苦寒,春末夏初的夜晚仍然呵氣成霧(整個明朝經歷小冰河時期,萬曆年間尤其明顯)。
得以再現陸繹,於王崇古來説即喜且憂。喜的是當年的岑港大捷後,相比俞大猷,自己的仕途也是頗為順利,僅僅幾年,他已由昔日俞大猷賬下的參將,一路破格升為兩地總督。
岑港大捷陸繹居功至偉,卻不留姓名,這件事一直讓自己耿耿於懷,如能借此機會得報大恩,也了卻自己一樁心願。
憂得是把漢那吉投降不過三天,此事他們還未上報朝廷,陸繹就已經帶着張居正的信來了……
方逢時一聽陸繹是張居正派來的,也立刻對他青眼有加。二人為陸繹及岑福岑壽大擺筵席,大有一醉方休之勢。
王崇古知道他錦衣衞出身,肯定能套出比他們更多的有用信息,二話沒説,命人帶陸繹去了把漢那吉的住處。自己則和方逢時拆了張居正的信,認真研究起來。
不消半天,陸繹就將這位韃靼小貴族套了個底兒掉。
原來他此次投靠大明,是因為自己的爺爺俺答汗搶了自己剛剛過門的新婚妻子“三娘子”,他一怒之下負氣出走。陸繹扶額,想到今夏,感覺這確實不能忍。
急忙迴轉到王、方二人之處,他們正為張居正的來信發愁,內容意簡言賅,就幾個問題:
俺答汗的孫子帶人來降,可有其事?
你們是邊關高級將領,可否見到人?
俺答汗活着的兒子只有黃台吉,此人是不是他兒子?
他來投降的原因及目的?
如此重大之事,為什麼不及時上報朝廷。
好在王崇古與方逢時政治嗅覺敏鋭,雖然未及時上報,但是對把漢那吉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好吃好喝的供了起來,為以後跟俺答汗的談判奠定了良好基礎。
要説大明朝那是人才多如牛毛,但張居正絕對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收到陸繹等人的來信,他立刻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跟俺答汗和談的機會,於是第一時間去信做了周密的計劃。
歷史上真實事件啊,但是親們不要考據,因為我一改時間對不上了,人物也會有出入。有些人物的功勞也會被安在大人頭上,不過沒關係,咱們為了大人的仕途開一回金手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