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傑瑞聊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秦昭襄王去世。對此,燕王派國相慄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但是,慄腹回國報告燕王説,趙國的精鋭力量,基本都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中陣亡了,這是一個進攻趙國的良好時機。在此背景下,燕國派慄腹帶軍攻趙,趙國派廉頗率兵抵禦,慄腹遭斬,廉頗趁勢包圍了燕國的都城,也即趙國大軍不僅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還差一點就消滅了燕國。
四
一
為了避免都城被攻破,燕國任命將渠議和,趙國同意了這一請求,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在很多人看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趙國已經是非常虛弱了。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樣的趙國擁有反手消滅燕國的實力。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把燕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首先,奄奄一息的趙國依然可以打得燕國毫無還手之力,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戰國時期,名將對一場戰役的走向,起到了重要影響。比如在長平之戰中,白起擊敗趙括,坑上了45萬的趙國士卒。但是,到了邯鄲之戰中,秦國主帥換了其他人,立刻吃到了敗仗。
同樣的道理,雖然在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中了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了老謀深算的廉頗,但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任命名將廉頗做了相國,並封信平君,對於吃了大虧的趙孝成王,終於明白了廉頗的重要作用,這是後期打敗燕國的關鍵。與此相對應的是,燕國雖然沒有飽受秦國大軍的打擊,但是,這也導致燕國缺乏精兵強將。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的名將和精鋭的士卒,必須要經歷戰場的歷練。
二
其次,正所謂狡兔三窟,就戰國時期的趙國,之所以非常頑強,可以抗住秦國大軍的窮追猛打,在於趙國擁有三個中心區域,這三個中心區域,如果都沒有遭到損傷的話,那麼,趙國就是可以抗衡秦國的強國,如果還剩下兩個,趙國還是一般的強國,如果只剩下一個的話,那麼趙國就是弱國,這三個中心區域,分別晉陽區域、代郡區域、邯鄲區域。
三
其中,晉陽是趙氏的興盛之地,比如三家分晉之前的晉陽之戰,就發生在此地。代郡是趙國在北方的重鎮,名將李牧就曾經鎮守此地。至於邯鄲區域,經過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損耗,趙國邯鄲一帶確實是奄奄一息了。
因此,對於燕國慄腹來説,其看到的虛弱狀況,主要是趙國邯鄲區域的虛弱,就趙國的另外兩個中心區域,還能為趙國提供兵力和物資。基於此,趙國的整體實力,依然在戰國七雄中墊底的燕國之上。換而言之,對於趙國的真實實力,燕國出現了誤判,這是其遭到慘敗的重要原因。
也即在交戰之前,燕國從心理上已經看輕對方了,認為這是一場輕鬆獲勝的戰役,結果對方的實力明顯超過了燕國的預期,自然是猝不及防了。對於趙國的三個中心區域,秦莊襄王二年和三年,也即公元前248年前後,秦莊襄王命蒙驁攻打趙國,奪取了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及其周邊地區,從而徹底奪取了趙國三大中心區域中的一個。
最後,到了公元前299年,秦國大軍攻破邯鄲,也即佔據了趙國的兩個中心區域,結果,趙國的殘餘勢力來到了代郡一帶,以代國的稱呼來繼續抵抗秦國,又堅持到了公元前222年。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即便是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秦國,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吃掉趙國。與此相對應的是,弱小的燕國,想要趁機佔趙國的便宜,無疑是自討苦吃了。此外,奄奄一息的趙國依然可以打得燕國毫無還手之力,無疑是因為趙國經歷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變得更為團結了。
眾所周知,團結就是力量了,比如在邯鄲之戰中,不管是百姓還是宗室,都傾其所有來抵禦秦國,這種昂揚向上的鬥志,也是趙國能夠反擊燕國的重要原因。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趙國派李牧進攻燕國,奪取了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36年(燕王喜十九年),趙國再次率軍討伐燕國,攻取狸、陽城。也即兩國結怨之後,趙國不斷攻佔燕國的疆域,以此彌補另一邊被秦國進攻所帶來的損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