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考,你是否還存在這些“錯誤觀念”?

目前階段,各初中學校的九年級學生正在進行中考第一輪複習,距大部分省市自治區的中考日期大約還有三個月的時間。

對所有的考生來説,中考不僅僅是知識、能力的較量,同時,心態、認知、技巧等方面也在或多或少地影響着大家的中考成績。

面對中考,你是否還存在這些“錯誤觀念”?

然而,每年中考結束後,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金榜題名,自然也有人“不慎落馬”。

但説到“中考失利”,恐怕這是每一位躊躇滿志的考生都萬分不願面對的結局,可每年中考塵埃落定後,卻仍然總有一部分考生出現各種各樣的“失利”。

下面列舉一些容易導致考生在中考中出現失利的“錯誤觀念”,希望各位考生對比着檢查一下自己,儘早給自己的複習備考之路“掃清障礙”。

錯誤觀念1:考前刷題越多越好

每年中考,不免總有這樣一些考生,平時非常認真、用功,上自習課時也從不“閒着”,可偏偏在大型考試(包括中考前的模擬檢測以及中考)中卻總是考不出自己理想的分數、名次。

然而,大家應該知道,並非每一種努力用功都能給學生帶來分數上的提升,有些類型的用功對學生們來説,卻是徒勞而沒有提高作用的。其中有一種無效用功,便是“盲目多刷題”。

説到“盲目多刷題”這種現象,恐怕一些甚至多數情況下並非學生本人“心甘情願去做”,而是“有苦衷”。這裏列舉兩種最常見的情形:

①中考總複習階段,學校(或年級組)給九年級畢業生們訂購了例如《少年智力開發報》《素質報》《五年中考三年模擬》等大量的教輔資料,總難免有一些學生覺得, 若這麼多的教輔資料不做完了或剩下很多還沒做,豈不是“白花了這麼多的教學資料費”;

面對中考,你是否還存在這些“錯誤觀念”?

②一些任課教師看到一些“優等生”們刷的題非常多,不禁在全班表揚他們,而另外一些“刷題比較少”的學生們卻總因此感到“不甘示弱”,從而在“迫於壓力之下”不得不增加刷題量。

以上兩種“苦衷”雖然可以理解,但實際上,以上這兩種“大量刷題”的方法並不值得大家提倡,畢竟對大家來説終歸屬於“無效用功”,既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又不能讓“刷題過程”起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先來想一下,“刷題策略”的初衷何在?

通過刷題,大家可通過“查漏補缺”的方法,來檢驗出自己在知識、複習方法等方面的漏洞和不足之處,這樣便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讓自己更有針對性地強化複習並努力改正一些錯誤的複習方法,從而讓自己的水平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而一個真正有效的刷題過程,不僅需要學生認認真真地把題做一遍,還要在核對完答案之後,多次回顧答案(或解析)中的重要思路過程,才能夠真正掌握、記住,從而讓“刷題的過程”真正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而那種“為了拼數量而盲目多刷題”的行為,讓學生不僅容易在“做題”的過程中因圖快而不夠認真細緻,而且還根本“來不及核對答案”,而“多次反覆複習”當然更不用説了。總之,這種“盲目多刷題”的做法根本達不到真正的“查漏補缺效果”,反倒讓一些學生在徒勞之中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所以,既然刷題,“保質保量”則應作為“第一要務”;若盲目貪圖數量而無效果,還不如少刷或不刷。

錯誤觀念2:文科開卷考試時,答案都能夠在教材中直接找到

的確, 很多省份在中考時,歷史、道德與法治兩個文科課程採取“開卷考試”的考試方式。

在大多數開卷考試的文科綜合試卷上,當然也存在一些基礎性稍強一些的考題,難度比較小,一般可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但這種類型的考題在整套文科綜合試卷上所佔的比例卻並不是很高。

而在整套文科綜合試卷上面,一些具有綜合性、辨析性、感知性的試題所佔的比例則更多一些,這些試題則需要考生結合着教材上的很多知識點以及考生自己對知識點的感知來進行答題。

因此,並不是所有題的答案,都能夠在文科教材中“直接找到”。

那麼,文科開卷考試的意義又何在?

這裏不妨提醒一下各位考生:①文科開卷考試,多數則用來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即讓考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點來進行多方面的綜合作答,即把教材中那些相對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統一整合”,形成完整的答案;②當考生面對某一個“實在是想不起來的知識點”時,可翻閲一下文科教材進行查找,不至於自己因“個別知識的遺忘”而失分。

而在中考文科綜合考試的監考過程中,也常常發現這樣的現象:

一些平時的優秀學生,在開卷考試中翻找每一本教材中的知識點時,似乎能一下子翻到教材的對應頁,每道題根本用不着翻找老長時間,這樣的學生不僅每道題都答得很快,而且往往也能夠在整場考試中答完整套試卷,考出的分數當然也很高;而還有一些學生,幾乎每道題都指望着“從書本中查找到答案”,結果每道題都需要翻書查找好長的時間後才作答,等整場考試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還剩一半左右的題已經沒時間答了。

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哪怕是一些基礎性極強的簡單題需要查找教材,也需要很快查找到並快速作答,否則只能以“答不完卷”告終。所以,只有對教材知識內容熟練掌握甚至倒背如流的學生,才能夠真正適應文科的開卷考試,並在開卷考試中得心應手,答出真正的“高水平”。

錯誤觀念3:中考前的幾次模擬考得好,那麼中考一定“高枕無憂”了

中考前之所以給大家安排幾次模擬檢測,不僅是為了讓大家通過“全程模擬”來提前體驗和感知中考的答題環境、題型以及一些相關的答題方法技巧,同時也是為了讓大家通過“模擬檢測成績”來大致預估出自己的中考成績將在一個怎樣的水平層次。

面對中考,你是否還存在這些“錯誤觀念”?

的確,大多數考生的中考成績、名次,都和自己之前的一次或幾次模擬檢測成績、名次“相吻合”。

因此,有一些學生,難免對之前幾次模擬檢測的成績“過於迷信”——既然模擬考得好,中考當然也一定高枕無憂了!而越是這樣想的考生,往往在中考時越容易發揮失常。

但是,每年在中考前兩週,很多任課教師可能生怕此類現象使一些原本很優秀的考生在中考這個“最關鍵環節”掉鏈子,從而特地多次囑咐大家:“之前的幾次模擬都已經過去了,都已經不算數了,只有中考才是真正能夠決定大家命運的考試。”

要知道,模擬檢測成績的確能夠“預測出”大部分人的中考成績和名次,但這隻能作為一個大致參考,況且也並不能準確反映“所有考生”的“共同分數規律”。

面對中考,你是否還存在這些“錯誤觀念”?

的確,每年也有一些考生的中考成績“不按照模擬檢測成績的規律”——有些考生在三次模擬檢測中連連進步,到了最後的中考中因“超常發揮”而考出令自己感到意外的好成績;還有過這樣一位考生,在一模、二模時語文考得很好,三模數學考得很好,但在中考中,數學、語文均嚴重發揮失常,而在三次模擬中“成績平平”的英語,卻在中考中考得非常優秀。

綜上所述,“模擬檢測成績”只能作為一個大致的參考依據,萬萬不能成為考生“過度迷信”的內容,也更不能成為“優秀生在中考前放鬆懈怠”的充分條件。要知道,只有笑到最後者,方能笑到最好。

結語

在中考前所剩下的最後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希望那些曾經有過以上這些錯誤觀念的考生,能夠懸崖勒馬,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路線”,從而在掃清了自己中考總複習之路上的一些障礙後,以一個更加躊躇滿志、更加精神飽滿的面貌來迎接中考,並在中考的考場上書寫自己的無悔青春,讓自己三年來的努力奮鬥實至名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6 字。

轉載請註明: 面對中考,你是否還存在這些“錯誤觀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