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楚漢之韓信篇:胯下犬(16)
主筆:江湖閒樂生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底,漢軍大將軍韓信在先後滅了代國、魏國後,將全部的一萬多兵力屯駐在太行山井陘道西口一帶(今山西平定縣西),準備攻入趙國。
趙軍統帥即相國陳餘與參謀長李左車聞信,即傾空國之兵近二十萬屯駐於井陘道東口一帶(今河北省鹿泉市東),嚴陣以待漢軍來犯。
井陘這個地方我們在前面的李牧戰王翦篇章中已經解釋過了,這裏我們再詳細的解釋一次。
所謂井,高峯環繞,中間低窪,山凹如井者也。
所謂陘,山脈中斷,兩嶺緊夾,而成孔道者也。
所謂井陘,天下九大雄關之六,晉冀交通之咽喉,趙國之命脈者也。
秦始皇的第5次出巡,行至河北廣宗縣沙丘時病情加重,終至身亡。隨行的趙高與胡亥、李斯共謀,秘不發喪,匆匆起程,速回咸陽。當時秦始皇死後便經由此道,故井陘又稱秦皇古道。
韓信之前所攻佔的山西盆地,與趙國所在的華北平原,之間隔了一座太行山,它北起幽燕,南抵黃河,縱八百餘里,繞無可繞,只有翻過去,而要翻過太行山,就必須穿越太行山間的狹窄山道,著名的有所謂“太行八陘”,但八條山道之中,要麼太遠,要麼太窄,唯有井陘這條秦皇古道才是最便捷且可走輜重車的一條,別無他途。所以陳餘如將全部大軍堵塞此口,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除非韓信全軍化作飛鳥,否則休想踏入趙境一步。
之前兩戰,也就是暗度陳倉與木罌取魏兩戰,韓信都成功的跨越了壁高千仞的秦嶺與茫茫蕩蕩的黃河,這一次,他能順利穿過奇險無比的巍巍太行麼?
一個字,難!秦嶺與黃河,到底不止一條通路,韓信還可以使用聲東擊西的妙計;可是這太行方圓數百里內只有井陘一條道可以通車馬,這可如何是好?
當初秦國攻趙,秦國名將王翦就是被李牧生生的堵在了井陘這個地方,難作寸進。如今,李牧的孫子李左車似乎又要將歷史重演了,難道韓信也要學王翦來使一次反間計?
無需那麼麻煩,就先用“內間”吧,若遇意外情況,再尋機發動“反間”不遲。
那麼,何為內間?
答曰:利用敵人的官吏作間諜。
這簡單,張耳在趙國混了那麼久,又曾拜相封王,門生故吏還是不少的,他有一箇舊部,此時正在陳餘身邊擔任郎中之職,官雖不大,卻可接觸幕府最高決策,由他來給漢軍通風報信,再妙不過。
在戰爭中,一個士兵所知的情況,很難超出本伍以外。一位軍官所述的材料,也至多隻能反映其所屬部隊的陣地及動向。但是一個統帥部的參謀,卻能將敵軍最重要的決策訊息傳遞出來。這便是最頂級的用間之法,一場戰爭勝負之關鍵,往往就決定於此。
張耳派去的人,很快跟那個舊部搭上線了,千金重賞之下,那人答應做漢軍的內應,並開始積極聯絡張耳其他舊部,他們將在適當的時機,突然發動,給趙軍以致命的一擊!
正如我一貫所言,錢權色這三樣東西,世人很少有人不愛的。除了傻子,人無所謂忠誠,只是背叛的籌碼太低;除了聖賢,人無所謂原則,只是受到的誘惑不夠。比如我出百萬年薪讓你出賣重用信任你的公司來我這兒打工,你會因為忠誠和原則而不來麼?我説的是美元。
韓信張耳正在戰前緊鑼密鼓的大搞間諜術,另外一邊,陳餘已經開始尋思如何全殲漢軍了。是的,他並不只想拒敵於國門之外而已,他的目標是全殲漢軍,抓住韓信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幹掉張耳這個從前總打壓我的老傢伙,重振大趙國的雄風。
鉅鹿一戰,趙國遭遇了慘痛的失敗,陳餘蒙受了巨大的恥辱。趙國的失敗,必須用一場大勝才能掃清,陳餘的恥辱,必須用張耳的鮮血才能洗盡!於公於私,陳餘都太需要一場歡勝了,這種迫切的心情,讓他恨不得立刻衝出井陘口去,與漢軍決一死戰!
但是老成持重的李左車卻並不支持陳餘的冒險想法,他提醒陳餘道:“臣聞韓信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説,喋血中原,今又輔以張耳,乘勝遠來,其鋒不可當也。相國切不可貿然出擊!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其大軍行進,前後必綿延數十百里,所有輜重糧草,當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由側面岔道截其糧草、斷其歸路;足下則深溝高壘,勿與其戰。韓信軍進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何從得食!不出十日,兩將之頭可致於麾下!願相國急用臣計,必獲全勝。否則必為二子所擒矣!”
此等堅壁清野釜底抽薪之計,不可不謂高明。其實李左車也是個很有名的大軍事家,身後有兵書《廣武君》傳世,並被列入《漢書?藝文志?兵書略》中的“兵權謀”類,位置還在韓信兵法之前,可見此人頗有韜略。當然李左車這番話也不乏自誇的成分,若是碰上個一般人,此計應可破敵擒將,但是韓信是什麼人,又有趙軍內應,豈能那麼容易被搞定?最多以他途破趙罷了。
然而,陳餘對李左車的妙計似乎並不怎麼感冒,正在猶豫,陳餘身邊一個郎中突然站出來酸溜溜的説道:“此計甚好,如此相國束手於大營之中未出,廣武君已立大功矣,從此封相拜將,貴不可言哪!”陳餘聽了,豁然驚醒,連忙道:“不可不可!此詭謀也。吾嘗稱為義兵,不用詭謀奇計,且兵法有云:‘十則圍之,倍則戰之。’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疲極,而我兵力數十倍於彼,有何懼之?今若避而不與之戰,倘他日更遇勁敵,當如何是好?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非長策也!”因辭退李左車,屏絕勿用。
我們千萬別被陳餘的場面話給騙了,而認為他是一個讀書讀傻了的迂腐儒生。沒錯,陳餘好儒術,的確是個儒者出身,但絕不是個死守仁義道德的書呆子,他與宋襄公有着本質的區別。
如果他真是個書呆子,當年秦朝怎會不惜懸賞重金捉拿他?如果他真是書呆子,怎麼能打敗精通兵法的趙國叛將李良?(李良著有兵形勢家兵法《李良》三篇,也算是秦末一個著名兵家了)如果他真是個書呆子,他怎會在鉅鹿之戰時作壁上觀,置刎頸之交於不顧,而對張耳見死不救?如果他真是個書呆子,他怎能通過一封書信就勸降了大秦戰神章邯?如果他真是個書呆子,他怎會向外人田榮借兵,反身去跟張耳起內訌?如果他真是個書呆子,他怎會挾持趙王歇為傀儡,而專權主宰代趙二國?
所以,陳餘是個貨真價實的亂世梟雄,他懂兵法、精縱橫、通權謀,在他貌似迂闊的外表下面,隱藏的卻是狼心如鐵。
事實上,陳餘之所以不用李左車之計,無非看扁了韓信而已。他覺得韓信一個初生牛犢,就帶那麼幾千小牛犢,自己這個武林老前輩根本無需用啥陰謀詭計就能把他放倒。而且李左車之計,在斷敵糧道之後,需要趙軍避而不戰以拖垮漢軍,這樣就太丟面子了,陳餘新主趙國,需要立威,所以想堂堂正正的打一場大勝仗,好好現一下自己的威風,這才能讓他坐穩自己的屁股,才好以後名正言順的取趙王歇而代之。
所以,陳餘嘴中的仁義,其實就是嘴裏面的仁義而已,跟漢王假借為義帝報仇之名號稱仁義沒啥兩樣!李左車對他的這種狗屁邏輯和陳腐説教,從來都是心中一聲冷笑——掛羊頭賣狗肉,裝啥聖人君子,可笑之極!
另外,請大家留意陳餘這段話中的一個細節,韓信的兵馬雖然不多,但也有近兩萬,總之絕不止陳餘所説的數千,由此可見趙軍的情報系統或許也被韓信張耳收買了,這直接導致陳餘對戰局做出了錯誤判斷,從而做出了錯誤決策,而最終導致了他的敗亡。李左車後來投降韓信時也説:“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身死……”可見陳餘的軍事水平並不差,敗就敗在漢軍的情報戰,實在太牛了!
所以,陳餘如果不是碰上了韓信,他也未必會遺笑千古,他最大的錯誤,其實是低估了對手。
兩軍交戰,高估了自己不要緊,李左車也高估了自己,這樣是不好,但也不至將自己引向滅亡的深淵;但低估了對手就危險了,這會讓你萬劫不復。除非,除非你已經切實知道了對手的一切動作,好比韓信,他如今就已通過張耳的那個舊部知道了趙軍的最高決策,他現在可以放心進入井陘口,大膽的使出那招妙計了!這一招妙計,將讓他威震天下,名垂千古。
這一招妙計,當然就是背水一戰!背水一戰本來是兵家大忌,但由於韓信在背後的情報戰與間諜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兵家大忌,也可以變成兵家妙計。而在接下來的實際戰鬥中,這些工作將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