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一名網友呼籲,減少非必要、非教學任務進校園。這名網友説“短短几個月,我們家長和孩子收看了1次消防的直播、下載了1次反詐騙APP、進行了1次‘小手拉大手’打疫苗、看了1次愛眼日的視頻、關注過幾個公眾號、註冊了1個消防的什麼東西、家長掃了2次雪等”,頻次太高,而且對家長的考核過嚴。今年12月,吉林省洮南市一名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呼籲,減少非必要、非教學任務進校園。(12月26日《澎湃新聞》)
短短几個月,家長就被學校“折騰”得不行,既要看直播,還要下載APP,更要掃雪等等,這讓家長很是反感,不禁要問,學校為何喜歡“折騰”家長,這其實是冤枉了學校,學校恐怕不是那個始作俑者,也多是為了完成本部門交代的“任務”罷了。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其中規定,科學安排有關教育宣傳活動。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教育宣傳活動,要根據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需要,由教育部門整體規劃、分類指導、統籌安排進入校園。如中小學課程已有類似內容,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融入教學安排,不得重複安排。從現狀來看,雖然“進校園”的活動減少了,但也並沒有完全做到讓校園安靜下來,還有一些活動仍然能夠違反“規定”進入校園,繼續“折騰”學校和家長。
如果説,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消防直播,有着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提高孩子和家長的安全意識,這樣的活動還是可取的,但“(組織)打疫苗時甚至要求把所有人7、8張圖片整到一起”、“愛眼日,學校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看然後拍照片,羣裏就出現了多張帶着矯正眼鏡的孩子近距離盯着手機看的照片,愛眼日變成了礙眼日”出現這些現象,顯然是由於“折騰”思維引起的。
本來,家長家長的角色,學校老師有學校老師的角色,他們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雙方配合,一起教育好孩子,可有些職能部門看到學校的“資源”,為了使自己的“政績”好看一些,就通過一些“手段”讓學校聽從安排,學校被逼無奈,也只能服從,只能“犧牲”家長了。
“折騰”家長何時休?為何有了規定得不到嚴格執行?一方面是權力作祟,面對學校誘人的蛋糕,如何會白白放棄?另一方面是沒有相關的懲罰和問責。活動違反規定進入學校又怎麼樣?只不過,以前是明目張膽地進入,現在變成悄悄地進入,只要讓學校領導“聽從”就可以了,學校領導讓班主任聽從,班主任也只能讓家長聽從。家長明知道是違反規定的,但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聽從”。
讓學校專心於教書育人,從現狀來看,僅僅有“規定”還不行,唯有規定硬起來,家長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投訴和反映,並且能夠得到很好的“回應”,一些違反規定的職能部門相關人員能夠受到處罰,如此,“折騰”家長才會停止。(王軍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