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之前,中國的危險主要來自北方,而這個長達幾千年的威脅,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秦始皇為了對抗來自北方的入侵,專門修建了長城。
再比如,當年的燕王朱棣,他老爸朱元璋主要讓在鎮守北京,目的就是防禦蒙古人的捲土重來。然而,經常與蒙古人打仗,反而,讓朱棣乃至他的軍隊,成為大明王朝最強壯的威武之師。於是,在後來的靖難之役中,輕取朱允炆這個小皇帝。可以説,防禦北方威脅,或者受北方威脅,讓中國歷史發生了很多變故。
那麼,這個北方威脅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話説,這要跟一個事件有關,這個事件就是商湯滅夏桀有關。話説,帝發死後,他的兒子夏桀當上了夏朝的君主。不過,夏桀這個人倒行逆施,不斷親近小人,很多清廉的大臣都被殺害,在位數十年間,搞得一團糟,很多大臣離他而去。
此時,就給了商湯的機會,此時的商湯,只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看到夏桀如此倒行逆施,就在名相伊尹的謀劃下,起兵征伐夏桀。結果,夏桀被商湯俘獲,後來流放他去了巢湖,夏朝覆滅。
此後,夏桀的兒子淳維,又被稱作燻育、獯鬻,把夏桀的眾多妻妾據為己有,害怕被商湯討伐,就帶着這些美女家眷們向北方逃去,來到了茫茫北蠻荒漠之地,一看這裏夏天水草肥美,就定居在這裏。
此時,淳維帶着國仇家恨,一直要對付商湯,卻有心無力。於是,淳維不斷吞併,原先在這一區域的小部族,與山戎、獫狁、葷粥等,世代繁衍,慢慢的變成大部落,足以與中國抗爭。樂彥《括地譜》也説,“夏桀無道,湯放之鳴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另作獯鬻),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中國謂之匈奴”。
到了戰國後,以淳維帶領的人為基礎,匈奴變成了威脅中國最大的地方。史料曾説,“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
這句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説,淳維建立匈奴傳到匈奴首領頭曼的時候,這個部落有時候強大,有時候弱小,然而到了冒頓單于的時候,已經很強大了,北方的少數民族都被他降服,而南邊的中國,就成為匈奴最大的對手。
可見,淳維創建的匈奴族,到了冒頓單于的時候,已經成為中國的心腹大患。然而,從這時起,中國的政權更迭與匈奴為首的北方部落有着分不開的聯繫了。秦始皇派蒙恬進攻匈奴,劉邦被白登之圍,漢武帝劉徹派衞青攻打匈奴,可即便如此,秦漢跟匈奴糾葛幾個世紀,最後匈奴還沒有被強大的秦漢王朝滅掉。
到了南北朝時候,匈奴相繼建立政權,比如前趙、北涼和胡夏等政權,不過,這也是匈奴族的最後的表演。之後,匈奴不斷分化,漢化,慢慢融合在中華民族中。
然而,中國來自北方的威脅,並沒有消除,匈奴族後來演化成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不斷讓中國深受其煩。
不得不説,商湯那一場,征伐夏桀的戰爭,卻不經意間,給日後中國創造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讓中國對付了幾千年,直到大清王朝中後期,這個威脅才被解除。而新的威脅,從東南沿海而來了,帶頭的就是英國。
參考文獻:
【《括地譜》、《鬼方昆夷獫狁考》、《過秦論》、《匈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