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哪吒怎麼會有個隋唐的爸爸?
文/滄海明月生
01
隋朝大業年間,荒淫無度的隋煬帝前往江都遊樂,命太師楊素留守長安。
這天,楊素像往常一樣,翹着二郎腿吃着瓜果聽着歌,回味着昨晚的快樂時光。
忽然僕人來報:“門外有個叫李靖的求職者,前來面試。”。
當李靖看到對方以這樣慵懶的狀態接見自己,感覺很傷自尊,就率先對楊素髮起了靈魂拷問:
“當今天下大亂,身為皇上倚重的社稷之臣,您不想着招攬人才報效君王,怎麼能這樣貪圖安逸?”
楊素見這年輕人氣度不凡,馬上收斂並向他道歉,兩人相談甚歡,直至夜深才放他回到招待所休息。
楊素府中有位手持紅色拂塵的歌姬,暗戀上了這位侃侃而談的小哥,待李靖告辭後,歌姬主動追上去,表示願意和他一起流浪天涯。
兩人一番商量後決定離開長安雲遊四海,半道上結交了一位大鬍子朋友,還收到了他饋贈的財產和兵法。
不久,唐國公李淵起兵造反,李靖便投入了他的麾下,屢立戰功後被封為衞國公。
這是唐人小説《虯髯客》的故事,劇情雖然傳奇但也很扯,因為隋煬帝去江都的時候,楊素已經死了十多年了。
倒是故事中的李靖,他彪悍的人生,遠比小説精彩。
02
隋末,天下大亂,風起雲湧。
山西一位叫李靖的小吏,覺察到了太原留守李淵的反叛動機。
出於職業操守,他化妝成入囚徒,準備前往揚州向隋煬帝告密,還沒如願便被攻佔了長安的李淵俘虜。
得知自己即將被處斬,李靖高聲疾呼道:“明公興起義兵,本是為天下去除暴亂,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豈能以私人恩怨而斬殺人才呢?”
事實證明,演義小説裏臨死前這麼高姿態表演一下,確實很見成效。
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見此人膽識不凡,便召他做了親衞。
這位戰神的軍事才華,就此嶄露頭角。
李淵雖然建唐稱帝,但各地割據勢力依然存在,其中便有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
公元621年二月,李淵命堂弟李孝恭為總管,李靖為行軍長史,統帥三軍出兵征討盤踞江陵的梁王蕭銑。
李孝恭不精通軍事,倒是李靖被寄予厚望。
此前李靖以八百精兵大破夔州蠻兵,得到了李淵的高度讚譽。
這次征討南梁,也出自李靖的戰略。
大軍抵達時正值深秋,趕上三峽江水暴。
蕭銑認為水勢洶湧,唐軍必定不能順江而下,便鬆懈了防守。
唐軍大部分將領也都以水流湍急為由,請求延緩出兵。
力排眾議的李靖認為:“歷來兵貴神速,若是此刻順江而下,即便蕭銑得知我們出兵,倉促間也難以調集軍隊應戰。”
李孝恭深以為然,便命他率戰艦兩千艘順流東進。
由於對方疏於防範,唐軍沿途都沒有遭遇像樣的抵抗,一路拿下了荊門、宜都兩座重鎮。
唐軍兵臨江陵城下,蕭銑據城堅守等待援軍。
李靖隨即下令將繳獲的敵方戰船散亂地漂入長江,下游的援兵見狀,以為江陵已破紛紛停滯不前,蕭銑左右等不到援軍,只得投降。
當十幾萬援兵得知這個消息後也只得投降。
平定這個江南最大的盤踞勢力,李靖只用了兩個月。
03
穩定了江南,北方的形勢又日益嚴峻了。
當初起兵太原,為防止突厥人背後捅刀,李淵便向突厥的始畢可汗稱臣。
如今看李淵成了氣候,突厥人又後悔了,於是自恃兵強馬壯經常南下襲擾。
公元626年八月,趁着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的頡利可汗率軍十餘萬兵臨渭水。
由於事發倉促,當時整個長安城能拿起兵器的百姓也不過幾萬人,在突厥人的快馬彎刀前無異於送人頭。
這一次,李世民不得不親自到渭水橋邊,宰殺白馬與頡利結盟。
在得到唐朝許諾的優渥條件後,頡利可汗退軍,此舉卻為李世民送上了復仇的機會。
第二年,突厥遭遇暴風雪,部落裏的牛羊死亡過半,因此部落人心浮動,叛逃者不計其數。
李世民瞅準時機,命兵部尚書李靖、幷州都督李勣各率十幾萬兵馬分別出擊突厥。
寒風凜冽,十幾萬大軍冒雪出征必然會引起突厥人的防範。
李靖決定率領三千精鋭發起突襲。
突厥人認為李靖敢孤軍深入,必定是傾國之兵,一時人心惶惶。
李靖得知這一密訊後,先派間諜離間了頡利可汗的親信。
果不其然,沒幾天就有人投降唐軍。
見突厥軍心已破,李靖連夜進軍攻佔了山西定襄。
頡利可汗只得逃往呼和浩特避其鋒芒。
與此同時,另一路大軍在李勣的率領下,與頡利可汗遭遇,雙方一番交手後,突厥軍被殺得只剩下數萬人馬。
山窮水盡的頡利可汗只得請降。
04
此時的頡利可汗並非真心歸降,他企圖在來年,開春草青馬肥時捲土重來。
李靖看出了他的意圖,對前往招撫的官員建議道:“你到了頡利可汗那邊,突厥人肯定放鬆了警惕,我們趁此良機,率軍突襲定能取勝。”
眼見使者進入突厥境地,李靖命先鋒蘇定方率領兩百精鋭,趁着大霧摸進大營中。
隨着殺聲四起,頡利可汗以為唐軍大兵壓境慌忙騎馬逃竄,麾下的人馬也四散而逃。
經此一戰,李靖率軍殺敵一萬餘、俘虜十餘萬、牛羊數十萬。
只剩下萬把人的頡利可汗一路逃遁,沿途人馬紛紛投降,眾叛親離的頡利可汗最後被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擒獲後送往京師。
自此,縱橫西北數十年的突厥,就此宣告滅亡。
退居二線的李淵聽聞這則喜訊,令李世民率當朝貴臣、皇族親眷到凌煙閣設宴慶祝。
一雪前恥的李世民親自起舞,年邁的李淵彈起了琵琶,各陪同人員也都接連起身慶賀李靖創建的這等不世之功。
李靖平日低調謹慎,從不與人爭功,這番強勁的風頭令他很不適應。
公元634年,已經做了四年宰相的他,以腿腳不便為由請求辭職卻沒有得到批准。
半年後,西北的吐谷渾部落進犯涼州,朝廷決定興兵反擊。
李世民首先想到的,便是威名顯赫的李靖。
此時的李靖,已經年過花甲又兼行動不便,還能否掛帥出征?
04
有些人骨子裏天生就流淌着戰鬥基因,比如李靖。
得知朝廷遠征吐谷渾的消息,李靖主動求見李世民,請求發揮餘熱,率軍出征為大唐效力。
李世民大喜過望,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領五路大軍向西北進軍。
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大軍一路深入荒漠,沒有補給只能靠吃馬肉飲牛血維持。終於在第二年四月,唐軍與吐谷渾交手了。
吐谷渾的伏允可汗看出了唐軍的弱點,一面命部下往西撤退,一面命人將沿途的野草燒光,斷了草料的戰馬瘦弱不堪難以持續。
此時唐軍諸將都認為不宜長途追擊,李靖認為此時吐谷渾此時人心浮動,如果不趁勢出擊,日後必成禍患。
在他的命令下,大軍分成南北兩路合擊。
幾天後,李靖所率的北路軍在青海擊潰吐谷渾軍團,繳獲了大批牛羊物資用於補給。
隨後南路大軍也接連取得大捷,兩軍一路窮追猛打,將只剩下一千多人的伏允可汗逼入新疆。
隨後走投無路的伏允可汗被部下所殺,殘餘部將率軍向唐軍投降。
歷經兩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大唐的邊境再度安寧下來。
公元637年,李靖被封為衞國公,子孫世襲爵位。
公元644年李靖病體纏身,李世民親自到府邸探望。
在談及軍情時李世民問他:“衞國公一生南征北戰,唯有東邊的高句麗沒有徵服,你意下如何?”
李靖當即表示願意隨軍東征,只是大軍行進到河南安陽時,因為李靖病情加重而作罷。
面對久攻不克的高句麗,李世民黯然退軍回京。
他見到李靖後不禁長嘆:“我以天下精鋭,卻被一彈丸小國所困,這是為何?”
李靖認為大軍長途遠征沒有出奇制勝,李世民深以為然。
06
公元649年,為大唐征戰大半生的軍神李靖溘然長逝,享年79,這把年紀在人均壽命只有43歲的唐代,絕對算得上壽星。
得享高壽的李靖,一生所向披靡位高權重,侯君集、蘇定方等名將都是出自他的麾下。
他還將自己的用兵經驗著述成冊,《六軍鏡》、《陰符機》、《玉帳經》等都是出自他的筆下。
多少人畢生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他都做到了。
唐代佛教興盛,因為人生圓滿,李靖死後被百姓尊為“毗沙門天王”,享受香火祭祀。
一百多年後的天寶年間,吐蕃侵犯安西。
朝廷得到安西守將的求救後,認為長安距安西路遙萬里,救兵八個月才能抵達,實在鞭長莫及,不如在長安設壇作法,請求毗沙門天王解救安西於危難。
唐玄宗於是詔令各地廣建天王廟,塑造出“身披金甲、右手持戟,左手擎塔”的形象,這便有了“托塔天王”的威名。
軍隊繪製天王旗,出征前以《祭毗沙門天王》祭祀。
這麼神乎其神的操作後效果顯著,據説吐蕃軍中的弓弦全部被黑鼠咬斷,安西之危由此得以化解。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軍每戰失利便將托塔天王祭出,後來甚至民間求雨時,也將托塔天王搬出來,祈禱風調雨順。
一直到了明朝,托塔天王的傳説一直經久不衰,受嘉靖年間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影響,這個神通廣大的天王形象,在民間越發深入人心。
到了萬曆年間,南京人許仲琳(存疑)將托塔天王的形象照搬到了《封神演義》裏。
可唐朝的神仙怎麼能參與武王伐紂呢?
這個問題不解決,故事很難繼續下去。
思來想去,於是李靖這個超級大IP,通過小編的藝術加工,被安排了陳塘關總兵的職務,讓他一步步打怪升級吧!
真實的李靖老婆張出塵,也非尋常女子,夫婦還共同養育了兩個兒子,小兒子李德後來還成了名震江湖的蜀山五俠之一,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