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沒有人不想上好大學。

但“雙一流”名校就那麼些,大部分人還是隻能讀那些很多人都沒聽過名字的普通高校。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內卷”,實質是擁有話語權的人的一場小型狂歡,他們通過發表“凡爾賽文學”的回答收穫大量贊同。

更多的“雙非”們,成為一個消失在互聯網的羣體。其中最尷尬的或許屬“雙非”碩士,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在考研的廝殺中脱穎而出,結果發現,考上“雙非”碩士,不僅沒有改變命運,還差點滑到了鄙視鏈的底端。

(注:文中“雙非”指的是“非雙一流建設高校”)

就算是碩士,也難逃“學歷歧視”

職場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碩士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的丁輝,面試時直接被帶教律師質問“你不是名校生,年紀又大,我們為什麼要選擇你”“你這樣的簡歷一般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放在以前)估計在人事部就篩掉了”。

從節目播出第一期開始,關於丁輝的學歷話題就處於風口浪尖上。因為他的努力和實力,大家有目共睹。但學歷,終究是他最大的軟肋。

截圖自微博

銀幕上的丁輝就是“雙非”碩士畢業生的代表。現實中的“丁輝”太多了,他們對丁輝的期待和遺憾,不如説是潛意識中對自己的態度,“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童話,更沒有逆襲”。

同為碩士,在薪酬起跑線上就輸了

就業薪酬,就是潑在“雙非”碩士頭頂的一盆冷水。

不管是否承認,提升學歷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軟科(ID:zuihaodaxue)曾對部分“雙一流”畢業生的薪酬做過統計,華五高校碩博研究生的年薪可達17-19萬,研究生遠高於本科生。

但從部分“雙非”本科和研究生的薪酬來看,除了有地域優勢、位於上海廣東的華政和華農,其他“雙非”的研究生學歷與本科學歷之間的差距不是特別大,學歷帶來的溢價十分有限。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這些學校,還是“雙非”中比較出名的,另外一些默默無聞的“雙非”,更無法想象他們的碩士生畢業後所拿到的待遇。

處於鄙視鏈末端,碩士還不如本科

薪酬,只是“雙非”碩士們遭受的眾多委屈之一。

百度貼吧中甚至還有網友上傳了這樣一份鄙視鏈:

碩士會比本科差嗎?看來“雙非”碩士就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籤。也不得不承認社會中確實存在這樣的鄙視鏈。

從選調政策來看,學校名聲大小和實力強弱就明顯影響了學生可簽約選調的版圖。在各省市公佈選調面向的高校中,絕大多數的“雙一流”高校都收到了選調的“邀請函”,而“雙非”則成為小眾之選。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而很多優秀企事業單位招聘,最低的要求都是“雙一流”,不然就連投遞簡歷的資格都沒有。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招聘要求本科或研究生階段必須為“雙一流”

圖源:崑山日報

並非刻意針對,就像節目中丁輝的淘汰並非帶教律師們的刻意針對,這更多的是市場的自然選擇。耀眼的高學歷,出身名校,紮實的專業素養,就是能給所有人的一顆速效定心丸。

雙非研究生的就業形式在知乎上備受關注

而最受人質疑的是那些被動選擇 “雙非”(例如調劑)而本科又不錯的同學,但經歷過考研大戰的人才知道,他們是真的沒膽量也沒資格再挑挑揀揀了。畢竟能有書讀就不錯了。

“雙非”碩士,也很難考

既然“雙非”碩士那麼不受待見,那為啥還去“雙非”讀碩士?

全民考研的時代,並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出路,有很多數據在一開始就表明了答案,這注定是一場“僧多粥少”的戰爭。

據教育部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我國培養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共593所,這裏不包括科研機構,其中“雙一流”僅140所,剩下的大批研究生人才都出自400多所“雙非”高校。

人人都想上的“雙一流”,然而雙一流招生名額近半的“蛋糕”被推免生佔據,剩下的一大半,競爭的人不計其數。“雙非”中能保研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大部分人也只能拼裸考。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並不是他們不想上“雙一流”,而是沒得選,畢竟“雙非”才是大多數。

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不少“雙非”高校的報考熱度增幅逐年增加。2021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西北師範大學、黑龍江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報考人數均上萬,中國計量大學報名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40%。

從地區上來看,西北、東北等較偏遠的地區高校況且如此,更不説一些地理位置優越、實力強勁的“雙非”了。

深大辦學時間短,但因發展速度快而備受考生關注。據學校新聞稿,深圳大學2018年報名人數11981,較去年增幅31.9%,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最終達到國家線的人數為統考招生指標的2倍。錄取考生中不乏來自北大、清華、上交大、復旦、武大等著名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對考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生源質量日益強化。據消息稱,深圳大學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超過2萬。

熱門的“雙非”遠不止深大一所。根據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我們曾篩選出位置最靠前的30所“雙非”,廣東、浙江、江蘇最有潛力,分別佔據6席、5席和4席,這些地區也是考生較青睞的東部發達地區。

江蘇大學部分專業的考研報錄比甚至達到8:1、9:1,競爭可謂“慘烈”:

雖沒有“雙一流”的名,其實力強勁,備受考生熱捧,想要考取研究生也並非易事。

除了這些綜合性大學,還有許多實力強勁、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校,考取的難度絲毫不亞於一些“雙一流”。

回到本段開頭的問題,為什麼選擇考“雙非”的碩士?

或許各人都有其考慮,學校本身好,學科有特色,嚮往大城市,或者就想跟某個大牛導師,都是考生毅然選擇的原因。

但那個共同的理由,才是最扎心。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你為啥不上清華,是因為不喜歡嗎”

楊笠在《脱口秀大會》上的發言

讀“雙非”碩士,只剩自己的堅持了

即使考上了“雙非”,學校資源、經費等各種因素與“雙一流”建設高校間的差別也讓學生們倍感困難。

“在雙非的學校裏,何談科研?

老師們,幾乎不從事一線研究工作,除了給本科生上上課,從來不出現在學院辦公樓裏。

沒有任何學術資源,導師也提供不了任何學術幫助,而你反而成為了聽話且優質的免費勞動力。

當我還天真的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出成果,讓意向博導看到時,我才發現自己身上雙非的烙印早已將我拒之讀博的門外。”

這段話摘自知乎上一位網友對“讀雙非研究生的你如今是否後悔了?”的回答,評論裏也得到了許多同樣的反饋。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截圖自知乎

從各省市的政策來看,各地大部分的高教支持計劃都將重點傾斜在了已入選“雙一流”的高校上,“雙非”受到的支持遠遠不夠。

12月13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強調:支持蘭州大學建設發展是甘肅省義不容辭的責任,將盡最大努力為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提供全方位保障;

12月9日,江西省指出:將持續推進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

而海南省則在12月8日宣佈:將全力推動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國內一流大學。

相比雙一流高校往往都在能各種高規格的文件裏被點名支持,“雙非”高校通常都不指望能擁有姓名,能在一個“等”字中體現已屬不易。“雙非”高校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並非易事,而考上“雙非”的同學則是最直接的感受者。

在這個不斷要求更高學歷的社會,“雙非”碩士一方面是擁有碩士學歷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雙非”的標籤又為他們的未來蓋上了一塊天花板。

他們拼盡全力爭取的,無非是一個更好的明天。但學校資源的匱乏、社會的不接納,讓這羣人成了一個十分尷尬的產物。

大家都在喊“不以成敗論英雄”,但真實情況是: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已經被大大小小的門檻,隔離在了門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6 字。

轉載請註明: 都是研究生了,怎麼還被歧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