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取巧,只會讓青春虛度

只要花上很少一點錢,就有人替你上網課、做作業以及考試,而且“保通過”,一條龍、全方位式服務“貼心”無比,讓你覺得混學分比買西瓜保熟還容易。

隨着在線課程在大學的普及,代大學生刷網課居然也成了一門生意。近日警方通報,僅在2019年至2020年,全國範圍內購買刷課服務的學生就超過790萬人,刷課數量逾7900萬科次。

驚人數據的背後,是一條令人咋舌的灰色產業鏈:有不同層級的代理負責攬生意、做營銷;有專門的軟件用來自動刷課,甚至能入侵老師的賬户改分數;明碼標價,按刷課水平高低分出價格貴賤……架構明晰、技術發達、利潤豐厚,發展到如此地步,不僅表明該現象存在已久,更表明有一個相當穩定的需求方在為其提供市場。長此以往,影響的學生越來越多,教育的質量必然受到極大衝擊。

從某種程度上説,代刷網課也算是技術產物,首要的應是從技術上斷絕其生存空間。刷課數據顯示了網課平台存在巨大漏洞。加強技術升級,確保是學生本人在上課,是填補漏洞最有效途徑。現在有的網課平台只需要用户輸入賬户密碼就能上課,如若採取身份識別等手段,就能減少代刷的可能性。此類技術實現起來並不難,關鍵在於相關平台是否意識到了代刷網課的泛濫及其巨大的負面影響,是不是有強烈意願進行改進。

網課製作方當然也不能袖手旁觀。調查發現所謂包做作業、保通過考試,也只能應付只需選擇的客觀題,遇到需要論述的主觀題或論文作業照樣頭疼。因為這些題目依賴於人的獨立思考,沒有固定答案,不是機器能夠代勞的。學校在製作網課過程中,如果改變現有的過程管理和評價方式,建立在多樣的考核基礎之上,至少會倒逼學生親力親為,做到真正的消化吸收。長遠看來,這不僅是應對刷課的手段,更是促進學生與知識互動、激發更多思考的方式,對於學生本人乃至教育的進步、學術的發展都有裨益。

當然最關鍵的,還在於學生自身對刷課的拒絕。有些學生本來不想刷課,然而看到別人刷課不僅省事,而且分數也不低,就產生了從眾心理。更有甚者,有的學生還被代理招募,成了刷課的操作者。可見對學生加強思想引導和管理刻不容緩。學習課程並不是為了通過最後的考試,或者得到幾個學分,而是要獲取相應的知識,逐步建立起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今天有一分的投機取巧,明天遲早會付出幾分的代價,這代價不僅是學業上的,還可能是事業上的、前途上的。自欺欺人,只會讓青春虛度。

生活在網絡時代,有便捷的渠道去獲取大量知識,是我們的幸運,就不應辜負它所帶來的益處,不是嗎?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2 字。

轉載請註明: 投機取巧,只會讓青春虛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