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為統一天下有多不擇手段?看秦昭王給楚懷王的信就懂了
戰國時代,無疑是大爭之世,爭地盤,爭人口,爭國運,爭存亡。
生死存亡時刻,底線也好,倫理也好,甚至道義也好都是不需要的,由此才出了無數典故。
而這一切典故,都跟最後的勝利者秦國有關,
殺人如麻有白起,長平一戰,趙國家家招魂,户户哭靈。
欺騙成性屬秦昭王,秦楚博弈,楚懷王處處吃癟,最後橫死異國。
要知曉,這秦昭王和楚懷王還是親戚哦。
楚懷王名羋槐,而秦昭王生母名羋月,都是楚國王族中人,他們父親據説同為楚威王。也就是説,楚懷王和羋月很有可能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有了這層關係在,楚懷王可以説是秦昭王的叔父。
正因為楚國勢力在秦國的崛起以及後續的如日中天,才讓楚懷王對於秦國多了一層天然的好感。這好感的存在,讓楚懷王對形勢不斷出現誤判,進而各種愚蠢的掉落陷阱。
繼位早期的楚懷王並不愚蠢,反而英明神武!
他帶領着經過近60年休養生息,國力漸強的楚國,成了和秦齊並列的戰國三大強國。
在這三大強國中,楚國物產、人口、軍隊數,都是最多最強的,有了這樣的實力依託,才有楚懷王前期的無數英明舉措出現。
公元前323年,楚國大司馬昭陽帶兵攻魏,奪取了魏國八城。
公元前319年-318年,楚懷王在魏惠王和韓宣惠王勸説下,任用公孫衍,彙集七國聯軍,成就合縱討秦的高光時刻,雖然最後失敗了,可楚懷王依舊聲名大噪。
儼然成魏惠王后又一戰國霸主,齊和楚也因此結盟。
公元前313年,齊楚聯軍出發,攻取秦之曲沃,斬斷秦國東出觸角。
然後,然後,屬於楚懷王的輝煌落幕了,因為之後的楚懷王,幾乎變了一個人。
他連續被秦國君臣一而再再而三耍弄,也成了今日被戲虐成楚蠢王的因由。
公元前313年,秦國張儀騙楚懷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為誘餌,要楚國和齊國斷絕聯盟關係。
楚懷王中了張儀的計,最後卻僅僅獲得了六里地。
盛怒之下發兵攻擊秦國,一戰敗丹陽,二戰敗藍田,三戰敗召陵,三戰皆敗,讓楚國威望下降,也讓韓魏趁虛而入,不斷攻取楚國在中原的領土。
楚國國勢就此逆轉,進而步步走向沒落。
可即便如此,楚懷王依舊在公元前306年,乘越國內亂機會,一舉滅越設江東為郡。滅越後,楚懷王躊躇滿志指望中興楚國,可卻立馬迎來了當頭棒喝。
公元前301年,齊韓魏三國聯軍犯楚,秦國也落井下石進犯楚國。
這成了引爆楚懷王人生最灰暗時刻的引線。
失敗不斷的楚國,讓原本志氣高昂的楚懷王深深懷疑自己,秦國的步步攻擊,也讓楚懷王坐立不安。
公元前299年,秦國一路勢如破竹攻取了楚國八座城池,早已習慣了秦國無信義的楚懷王,也鼓起了對抗到底的決心。
眼見於此,秦昭王換了套路,決定用新辦法忽悠楚懷王這個叔叔。
只見他給楚懷王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這封信內容大致如下:
老叔啊,當年我們關係那麼好,你還把太子都送回秦國,那時秦楚和諧啊,那如現在這般?可惜你的太子人品不好,殺了我的大臣,不僅不道歉,反而逃了,這事辦的,我很生氣,也必須給國民交代啊!
所以我才派軍來楚國邊境要的就是你給我一個交代唄。誰曾想,你居然將太子送到齊國做質子和齊講和。你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你這一弄,讓我們兩國打了不少架,可你尋思尋思,秦楚國土接壤,世代聯姻。
我媽還是你妹,有比我們更親近的親人嗎?要是我們兩國不能和睦,又如何震懾諸侯?所以,我建議啊,你我見面聊聊,當面溝通溝通,重新締結盟約,我覺得吧,武關不錯,就在那裏見面如何?你以為咧?
看完這秦昭王言辭懇切的信,楚懷王猶豫不決。
猶豫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這秦王信用太不咋地,而且這武關也是秦國的地盤,自己真要去了,會不會有去無回?
但,尋思不去的危險,楚懷王又在想不去會不會更危險!
原因也很簡單,秦國大軍已經攻下了楚國的八座城池,兵峯勢如破竹,如果強硬對抗,貌似打不贏,這秦昭王親自來信要和談,也算機會啊!
猶豫來猶豫去,就問臣下的意見!
宰相昭睢堅定地説,王上完全沒必要去,應該做的是,強化防禦阻擊秦國突襲。只要將戰場局勢改變,危機就會過去。更何況這秦國是虎狼之國,他絕對不會單純地和楚國交好。
這樣的秉性,去絕對危險。
聽完昭睢的話,楚懷王點頭不迭,但另一個人也越眾而出,説了另一番話。
這個人就是楚懷王的兒子羋蘭。
只見他説:父王要去啊,必須去,一定要去,要用誠意換楚國和秦國的和解。
至於原因嗎,這羋蘭説的也振振有詞,秦楚是姻緣之國,兩國長期通婚,就連羋蘭自己的媳婦,都是秦國王室中人。
楚懷王聽完後,覺得自己兒子説的也有道理,順帶一想,自己的軍隊貌似也打不贏秦軍。
於是收拾收拾行李,帶着隨從就去了秦國的武關赴會去了。
哪知道,這急火火趕來準備好好談談的楚懷王,又被秦昭王忽悠了。
這次秦昭王用一個大臣假扮成自己,去和楚懷王會面,而自己根本就沒去武關。
面對秦國有意為之的陰謀,楚懷王又一次落進了陷阱。
剛進武關就被四面伏兵圍困,在刀劍下,成了俘虜。
成俘虜之後的楚懷王,被送到咸陽終於見到了秦昭王。
見面那一刻,秦昭王端坐上位,設置酒席然後招呼楚懷王入座。
同時對楚懷王説:你都來我秦國玩了,是不是給點旅遊費啊?費用不高,你就拿巫郡(重慶巫山縣)、黔中郡(湖南沅陵縣)當費用吧!
楚懷王一聽,頓時氣暈了過去,堅決不從!
眼見楚懷王油鹽不進,秦昭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楚懷王囚禁起來。
這一囚禁就是三年,楚懷王最後也客死異鄉。
至於失去了君王的楚國,在失去了天真的君王后,反而變得聰明起來。
大臣們商議來商議去,決定換個楚王比較好,唯一尷尬的是,楚國太子還在齊國做人質。
咋辦咧?
昭睢耍了個套路,派人去齊國謊稱楚懷王突然暴斃,急需太子回來奔喪。
齊閔王一聽,也有點矛盾,楚國太子可不是一般人,要是輕易地放了,無疑不划算!
有臣子就説,王上啊,要不弄點土地換人?楚國淮北的土地就不錯,給了淮北就還太子。
齊閔王一聽有道理,可齊國相國接着又説,這決計不行,楚國要是一怒之下,直接換了太子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落個不仁不義名聲嗎?
臣下你來我往,爭論不斷,齊王綜合所有意見之後,還是決定,送楚國太子回去。
這太子羋衡回去之後也順利繼承了位置,成了楚頃襄王,順帶和羋衡一起回去的,還有齊國對於楚國的善意。
齊楚聯盟,才是對抗強秦的唯一辦法。
楚國有了新君,無疑惹怒了秦昭王,秦軍急需攻擊楚國,又佔據了十多個城池。
混亂之中,楚懷王趁亂逃亡,一路艱難尋找政治庇護,卻無人問津,最後被秦軍抓回了咸陽,不久後就悲催得病死了。
今日常言,弱國無外交,看楚懷王故事,無疑就是這話語的體現。
強勢的秦昭王邀約,楚懷王明知危險,也不得不尋思去不去,尋思去的結果危險不危險。
於是信中的迷惑言語,從私交到姻親的關係,還有太子的建議成了楚懷王的催命符。
秦昭王就用這封信,勝過了千軍萬馬,一舉斬首敵國國王,完成了自己的最終訴求。
吊打楚國!
這份心計和謀略配合強秦以勢壓人的國力和無信用不道義的做派,共同促成了秦國的強大。
然而,毫無信義之輩,必定禍及子孫,所有的因果其實在那一刻已然註定。
楚懷王憋屈身死,讓楚國人喊出了:楚雖三户,亡秦必楚。
最後結果也驗證了這句話,楚國人項羽和劉邦滅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