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社區裏的“文化班”既託管了孩子 還吸引了家長

為了豐富社區少年兒童的假期生活,童家橋街道通過整合社會各方資源,並打造成轄區固定的“文化品牌”,為廣大社區兒童提供了可口的假期活動“大餐”。而這其中“暑期道德實踐活動”成為了最受轄區兒童喜愛的“文化班”。今年七月,童家橋街道又一年暑期道德實踐活動正式啓動,除了社區裏的青少年如期參加,今年的課程還吸引了不少家長陪着孩子一起學。

“今年的課程比往年又豐富了許多,有趣了許多。”居民曹立新就是被今年“文化班”課程所吸引的家長之一。他告訴記者,當看到街道排出的課程安排表的時候,就感覺“不簡單”。

7月13日,在第一堂課《走進甲骨文》開班後,曹立新就在後排坐着津津有味地聽了起來。不僅如此,課後,曹立新還專門去書店買了相關書籍,自己在家研究起甲骨文。他説:“我僅僅是坐着聽了一下,就覺得很有意思,怕孩子課堂上不能完全理解,我就再去學習相關知識幫助他,沒想到自己反而‘沉迷’了”。現在曹立新每天送孩子來上課,只要自己沒有事,都會坐下來聽。

“小朋友們,現在用你們面前的顏料先把石頭塗成白色。”7月21日,在《石板畫》的課堂上,轄區小朋友在區圖書館老師的帶領下,正在一塊小石頭上作畫,而這其中孩子們的家長也跟着畫了起來。

沙坪壩:社區裏的“文化班”既託管了孩子 還吸引了家長

今天是羅智華帶着孫女參加“文化班”的第7天,在《石板畫》的課堂上,他不僅幫孫女,自己也拿出一塊石頭搞“創作”。他對記者説,孩子父母要上班,平時都是自己帶着孫女來上課,而這些課程中的手工課十分有趣,像我們這樣的老人也喜歡。“有時候我還會和孫女比,看誰做得更好”。

和孩子一起學,家長可以在親子互動中增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增進彼此感情,同時家長們也在培訓中找到“樂趣”,找到一份自己的喜好。

沙坪壩:社區裏的“文化班”既託管了孩子 還吸引了家長

而對於孩子們來説,願意到“文化班”上課的原因也更簡單,那就是“有趣”。馬鈺博大方地對記者説:“每一年我都來這裏上課,老師們講的東西我都很喜歡,和好朋友一起來也有樂趣,尤其是手工課,很特別。”

記者翻看“文化班”歷年開設的課程,其實年年都在變,但是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這兩個板塊卻年年不變。街道文化中心負責人瞿靜告訴記者,依託街道的區位優勢,我們會選擇一堂課走進革命歷史紀念館,大力弘揚紅巖革命精神,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此外,還會對接公安、消防等部門對轄區兒童進行安全警示教育。

沙坪壩:社區裏的“文化班”既託管了孩子 還吸引了家長

“文化班”不收費、離家近,近年來很受轄區居民的歡迎,居民劉惠説:“對於要上班的家長來講,時間很靈活,不像外面付費的培訓班,必須按時按點。”此外,如果下課沒能準時接孩子,孩子還可以在街道的閲覽室裏寫作業、看書。

從舉辦“暑期道德實踐活動”開始,童家橋街道截至目前已經舉辦了十餘屆。活動已經不再是隻是看、管轄區兒童,幾乎樣樣都在教。青少年在趣味中收穫知識,家長也在送學的過程中獲益。瞿靜告訴記者,孩子的成長靠家庭、靠學校也要靠社區搭建一個健康的社區教育環境,引導孩子學習,培養興趣,更要為家長提供一個信得過並且也能參與其中的“文化大平台”。

主辦單位: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7 字。

轉載請註明: 沙坪壩:社區裏的“文化班”既託管了孩子 還吸引了家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