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花姐家的兒子小波已經兩歲多了,平時花姐帶孩子下樓遛彎,遇到熟人聊天,小波就躲在一邊自己玩,即使鄰居中有和小波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小波也更願意獨自玩耍,花姐想,孩子這種喜歡獨處的性格好嗎?四歲的壯壯從幼兒園回家後,就將自己關在小屋裏,也不知道是在鼓搗啥,後來,媽媽問他,他才説,自己最近喜歡上了各種昆蟲,在看書研究呢!媽媽聽了,內心是喜憂參半。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雖然多數中國人還是保留有含蓄內斂的個性,但隨着社會的開放發展,社交廣泛的人在今後的事業中發展得會更加順利些,因此,多數家長會更傾向於讓自己的孩子通過和小朋友們玩耍而培養更廣泛的社交能力,但總是有些孩子喜歡自己獨處,這樣好嗎?

心理學家温尼科特曾經在自己的研究中表明,獨處的能力是指一個人在沒有他人存在的場合和時間下,依舊可以和自己內心進行良好對話的一種能力。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獨處能力的形成來源於嬰幼兒時期的一種個性化體驗,而學會獨處也成為今後人生路上的一種修行。但縱觀孩子們的成長史會發現,一些孩子其實並不善於獨處。

一、孩子不善於“獨處”的原因有哪些?

1、性格成長具有差異性

孩子性格養成的環境是複雜的,有些是因為有遺傳因素,有些是因為在成長時某些事件對其心理有了干預性,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差異性。許多孩子就是喜歡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才會覺得心中較為踏實,若是一個人獨處,倒是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2、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若是從小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變得離不開家長,尤其是媽媽的陪伴,社會上不是有一種“媽寶男”嗎?若是孩子單獨處於某個空間中,會有心理壓力,其內心更多地願意有種被陪伴的感覺。

3、家長認為孩子獨處會更膽小

某些家長對於孩子獨處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他們會從內心認為,讓孩子獨處可能會致使孩子不敢外出見生人、不敢闖蕩,可能會越來越膽小,不適合將來社會的發展。另外,他們也願意多花時間陪孩子,以至於影響了孩子們的獨處能力。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凡事都有兩面性,作為家長,也不能讓孩子時刻處於社交的興奮狀態吧?面對多變的人生道路,家長們要了解到,孩子學會獨處也是一種修行,能夠給孩子帶來許多好處,有助於多種能力的培養,為將來的發展注入活力。

二、學會“獨處”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獨處可以增強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抵抗力

生活中有動有靜,靜的時候,多數是獨處的,若能夠在鬧的環境中依舊可以保持一種獨處的平靜狀態,則對於孩子提升學習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若想在動中取靜,就需要先在靜中修好內功,減少周邊人或事對孩子的干擾,以獨處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抵抗力,最終實現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均可以保持鎮定的獨立學習能力或者思考能力。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2、獨處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容易陷入到一種專注的思考當中,國外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獨處時容易進入一種“心流”狀態,整個人會非常專注。對於孩子而言,提升了專注力,就等於是提升了學習效率,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習到比其他學生更多的知識,這種狀況是非常厲害的。另外,孩子在獨處時,還能夠鍛鍊其自律能力,對於今後的工作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3、獨處可以提升孩子的內心動力

當孩子獨處時,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空空的環境,更需要面對自己的內心。為了排解內心的孤獨,孩子必須要學會以自己的內心來驅動自己有所改變,將孤獨的環境化為自己學習、精進的動力,驅除掉內心的焦躁與不安,使得脆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後才可以獨自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困難。

4、獨處可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獨處時,尤其是在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會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使得孩子大腦中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刺激頭腦中形成更多的表象累積。若孩子在獨處時喜歡閲讀,也是能夠培養想象力的。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日本作家午堂登紀雄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孤獨力》,在書中闡述了獨處是認識自己最好的機會,可以很好地利用獨處來思考一些問題,提升自己成長的力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人的思維應該是多方面發展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時,也應該是有張有弛,不妨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教會孩子學會獨處,多方面均衡發展。

三、家長該如何教會孩子“獨處”能力?

1、留給孩子獨處的空間

想教會孩子獨處,就必須要留出一定的獨處空間,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獨立的居室,若條件不具備,也可以暫時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或者是一段時間內保持獨立,讓孩子自己學會管理自己,可以寫作業,也可以幹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在獨處時學會自己與自己相處。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2、引導孩子培養興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興趣的陪伴,而培養興趣多數是在孩子獨處的狀況下產生的。因此,家長不宜讓孩子的業餘時間被過多的“補習班”所佔據,也要注意讓孩子在獨處的時間內,不至於太多無聊而產生心理問題。家長是要注意引導,培養孩子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還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將來生活會更加有情趣。

3、不強迫孩子參與不想去的社交

隨着孩子性格的逐漸養成,許多孩子對某些社交活動表現出了強烈的好惡性,有些孩子不願意接觸生人,有些活動孩子也不想參與某些活動,此時,家長不妨適度尊重一下孩子的心願,瞭解其是不是處於社交敏感期,同時不要強迫孩子按照大人們的意願去參加孩子不願意去參加的社交活動,家長可以大膽地欣賞一下孩子的獨處行為,待孩子度過社交敏感期之後,就會在社交和獨處兩方面做好平衡的。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將來孩子們所處的環境也是在不斷更新的,無論是與人社交,還是自己獨處,最關鍵的是要鍛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專注力、決斷力、社交力、想象力等等,家長們只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理解獨處並不是將自己的全部進行封閉,才能指導孩子更全面發展。

今日互動話題:不知各位家長更傾向於孩子獨處還是參加社交活動呢?您是怎麼想的呢?歡迎留言討論這個話題。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8 字。

轉載請註明: 相比於教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獨處,才是人生重要的修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