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教育廳發佈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把學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其中提到,義務教育學校實行等級記分,不得公佈學生考試成績。(5月24日人民網)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江蘇人,我並不贊同這一做法。將成績換算成等級告知學生,無法保障良性競爭傳統的延續,不利於學生的成長進步。
如果門門功課都是優秀等級,無法得知考試成績,學生怎麼知道自己哪門功課還存在問題呢?怎麼時刻提醒自己、查漏補缺找準學習方法呢?少了考試成績的鞭策、激勵,學生自我感覺良好,考試存在的意義也會大幅度削減。作為學生,每階段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了解、定位,才能明確下階段要朝什麼方向努力。知恥而後勇,也是前進的動力。受挫並不可怕,也不該回避,如何引導才是重點。
減負雖然是各方的呼聲,但不容忽視的是,中考、高考的指揮棒還在。未來,這一批小學生初中生都將面臨殘酷的高考、繼續深造、走上社會等諸多挑戰,考試成績帶來的適當壓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學生不應該如同温室裏的花朵,得到過度保護,被培養出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心理素質達不到標準,在教育領域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是枉然。如果學生在小學、初中時期就一點負擔都承受不起,一點失敗都無法直面,我們還會對下一代抱有任何期望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必須切記,不能為了倡導素質教育而忘了綜合素質的提升。
學校在教書育人上以人為本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中小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夠成熟,自律力和主動性皆有欠缺,沒有一定的規矩進行約束是不行的。運動員只有與對手在賽場上競爭,才會拼搏努力,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學生也應如此,通過知道自己的成績,知道自己與同學的位置,激發出幹勁,積極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