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必看!專家支招特長生培養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正常的生活,中小學生們也因此經歷了一個有生以來最長的“寒假”。

在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期當中,家長不僅需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需要為孩子的日常教育殫精竭慮,疫情讓家庭教育的重要價值格外突顯。如何幫助家長更好地勝任家庭教育職責一時間成為社會輿論關心的熱點問題。

《現代教育報》攜手友邦保險,聯合推出家庭教育系列文章,邀請教育專家、校長名師,就家長最為關注和焦慮的育兒難題,合力提供解決方案和建議,緩解親子矛盾,克服育兒焦慮,助力家庭教育。

現代教育報&友邦保險

聯合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報道之⑥

近日,2020年北京市中招特長生招生計劃發佈。許多學校公佈了招生藝術、體育和科技特長生的具體名額及要求,引發了家長對“特長生”培養的關注。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特長生?孩子科技素養和藝術素養該如何從小培養?就家長關注的問題,我們邀請到相關專家給予建議和解答。

藝術特長

加強家校社的教育資源整合

呂偉:藝術特長生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體現整體性、基礎性,又要體現適應性、現實性、超前性。在藝術課標的指引下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不同的能力評價標準,加深對藝術的理解,真正達到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

藝術特長生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單靠學校的力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可以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藝術教育資源整合起來,最終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 藝術課堂和藝術實踐活動為藝術特長生提供了展示和發展的平台。美術、書法課程是藝術教育的主要課程,也是培養藝術特長生的主陣地。這些課程的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喜愛藝術的興趣,而且能為他們發展藝術特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美術課通過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藉助於線條、色彩、構圖、肌理、造型等進行創作,培養學生在視覺上的藝術觀察、欣賞、想象和創造能力。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升審美能力,獲得審美經驗。

書法課注重培養學生的書法基本功。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基本方式,臨摹包括讀帖、摹帖、臨寫、比對、調整等階段。遵循書法學習循序漸進的規律,強化書寫實踐。

其次, 家庭對藝術特長生的培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家長給予孩子思想和精神上的保障,牢記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並非就是要把他們培養成藝術家,而是通過發展他們的特長素質,促進全面發展,促進他們的潛能更好地發展。

要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正確的方法是鼓勵他們自己動手畫自己想畫的內容,多去參觀展覽館、博物館和動物園,激發他們的繪畫靈感和慾望,鼓勵孩子用自己的理解水平畫寫生。兒童畫自有兒童畫的魅力,不要低估兒童的創造力,儘量讓他們自由發展,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天賦得以自由成長而不是被泯滅。

再次,就是 物質材料上的保障。材料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會讓孩子在課程思維的引導裏面能採用自己的一種方式來進行自由表達,這種課程模式的設置對於教師的綜合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開始孩子可能看不到明顯的進步,但是慢慢地就會形成理解和積澱,因此在物質材料上也需要得到一定的保障。

最後,就是 充分利用社會藝術教育資源。要習得一定的藝術技能,都離不開藝術實踐。參加學校藝術活動是實踐,參加社會的藝術活動實踐更能激起學生學習藝術特長的興趣,鍛鍊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

對於書法的實踐活動,也可以課內外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書法、用書法,積極開展書法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少年宮、美術館、博物館、名勝古蹟等資源,拓展書法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用書法學習成果,發展和提高實踐能力,從而加強對藝術特長生的培養。

Q: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如果沒有天賦,還適合學習嗎?

A:

所謂天賦只是所有因素中的一小部分,不論是否從小培養,都要經過長期反覆地練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當然,反覆而持久地練習絕對不是機械地繪畫,而是隨着年齡的增加,領悟的能力在不斷地增長。很多人會用“感覺好”來説明這個人的天賦,其實繪畫中對造型的感覺是從不斷的速寫寫生訓練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從小開始練習速寫,幾年下來他們的繪畫感覺會越來越好。所謂的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

Q:

學藝術,是否需要堅持考級?

A:

考級或者比賽過程中,其實是相互學習交流的過程。考級或者比賽本身就有高低之分,或存在失誤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也是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重拾信心的過程。考級的目的也是對孩子的肯定與鼓勵,分享榮譽,會讓孩子有一定成就感,而成就感的產生,也是培養自信心最好的方式,獲得了自信,孩子就擁有了更多面對困難的勇氣。

科技特長

注重培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範博昭: 近年來,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科學素養的培養。美國學者米勒認為,公眾科學素養由相互關聯的三部分組成,即科學知識,具有足夠的可以閲讀報刊上各種不同科學觀點的詞彙量和理解科學技術術語的能力;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探究過程的能力;科學對社會的作用,關於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的認識能力。

與國外學者觀點類似,教育部印發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素養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梳理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備一定的運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結合科學素養的基本概念,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培養孩子——

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和求知慾是科學發現的主要動力。科學研究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領域,好奇心和求知慾會不斷激發研究者的內動力,推動研究者深入探索知識邊界,探尋科學真理。

科學資訊的敏感度及廣度:家長可以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平台為孩子提供廣闊、前沿的科學資訊。科學研究需要了解前沿熱點問題,而科學資訊能夠有效開拓視野,瞭解更多領域的相關知識,這樣在從事科學研究,尤其是交叉學科研究時能夠對研究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

科學研究方法:科學研究需要講求系統、規範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調研方法、實驗設計方法、數據收集與處理方法、報告論文撰寫方法等。家長可依據孩子年齡層次以及研究項目的特點,逐步開展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和訓練,鍛鍊孩子的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縝密連貫的邏輯思維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在科學研究中,實踐操作能力往往決定研究者能否按設計要求完成實驗項目、獲得可靠的實驗數據。因此,需要從動手實踐、儀器設備使用、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方面訓練實踐操作能力,為科學研究實驗做充分的準備。

團隊協作能力:現如今的前沿科學問題往往需要一個團隊通力合作解決,因此,團隊協作能力將往往決定科學研究進展的速度,甚至是結果的成功率。因此,家長可以利用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充分鍛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交流表達能力:科學研究需要充分的展示和表達,只有通過交流表達,科學成果才能夠分享給更多人。因此,家長可以應用各種展示活動充分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學校寫作課程鍛鍊孩子的書面寫作能力。

堅忍不拔、頑強求索的科學精神: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因此,需要培養堅忍不拔、頑強求索的科學精神,才能夠幫助研究者在困難面前不喪失信心,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最終戰勝困難,獲得滿意的實驗結果。

Q: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科技特長?

A:

擁有以下特質的學生比較適合走科技特長方向——強烈的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慾;廣闊的科學視野;堅忍不拔、頑強求索的科學精神;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理分析能力;具有明確的未來發展研究方向;在某一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

Q:

機器人班、樂高班很火,是否需要從小報這些班?

A:

目前,學生在課外輔導班上能夠初步瞭解基本的機械原理和編程思維,開拓科學研究的眼界。因此,從孩子健康發展的角度着想,結合孩子的興趣、特長等方面,家長可以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培訓班。但是,培訓班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科學發展規律,不能拔苗助長。因為部分課程知識內容可能與孩子的年齡發展不匹配,會容易影響孩子的學業課程和正常的健康發展。此外,不能帶有功利化的思想參加培訓班,比賽具有主觀性和偶然性,成績的好壞並不能夠直接決定孩子的自身能力強弱。對於孩子而言,學業全面發展、身體健康、心態積極快樂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Q:

報考科技特長生,是否可以“ 臨時抱佛腳”?

A:

科技特長生絕對不是可以臨時抱佛腳的事情。比如,高校的碩士生、博士生為了完成一個實驗項目,發表一篇研究論文,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滿意的實驗結果。在中學階段,學生從事科學研究項目也是如此,無論是機器人等團體競技類競賽項目,還是科創大賽等論文答辯類競賽項目,學生都需要花費巨大的課餘時間和精力來完成課題項目的準備、實驗數據採集與分析、論文撰寫等工作。準備週期往往也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週期。因此,科學研究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產物,而科技特長生更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訓練才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