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中國式父母習慣於為孩子的生活做出一些規劃,從孕期的胎教到年幼的學習,直至最後的工作結婚,似乎孩子的每一個關鍵時點都有父母的“出謀劃策”。
父母們有講不完的人生經驗,想要向孩子傳達,為了減少孩子走彎路,於是為孩子設定了很多的目標。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可以在實現這些目標的同時按照自己所安排的方向發展。
看起來目標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上,家長會發現,孩子並非如父母所想的那樣可以從目標中獲得行動力。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前一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名小學生離家出走,後來被路人送到警局。碰巧在孩子被送到警局後,正巧有一對夫婦前來報警稱孩子丟了。看到小孩子後,夫妻二人很快認出來這就是自己的孩子。
只是欲將其帶回家時,孩子卻矢口否認,聲稱這不是自己的爸媽。民警擔心這對夫婦不是孩子的父母,於是進行了多方的核實。最後確定是孩子撒謊了,這確實是他的親生父母。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相認時,孩子表示,父母對自己管教很嚴格,每次考試都希望自己能夠考進前三名,如果沒有考到自己就會受到懲罰。而在最近的這次考試中,孩子有一科還沒有及格,顯然和父母規定的前三名目標相差甚遠,孩子怕受到父母的責罰,於是選擇離家出走。
聽孩子委屈地説完自己的動機後,民警很無奈地提醒父母,給孩子設定目標也要符合實際,過高的目標反而讓孩子覺得很有壓力。最後,民警調侃孩子的父母説:“你們小時候每次考試都在班級的前三名嗎?如果你們都做不到,為什麼要要求孩子做到呢?”夫妻倆很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以後會調整對孩子的目標設定。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可以看出,不恰當的目標設定並不能夠迎合孩子的成長需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畏難以及牴觸的心理。過高的目標設定時的孩子很難正確地看待每一次挑戰,在負面的情緒影響下,孩子很難從目標設定中獲得積極的力量引導。
1)不合理的目標讓孩子缺乏行動力
過高的目標設定難以實現,使得孩子無法表現出積極行動的一面,過低的目標設定使得孩子感到乏味沒有挑戰性,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進而不願意配合。以此同時,如果目標設定與孩子的意願是相違背的,那麼希望目標能夠激發孩子行動力的教育初衷就無法被執行。
2)目標設定的背後是父母的掌控欲
當父母沒有重視孩子的個體發展,而是把其當成自己的附屬時,很容易將自身的掌控欲施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人生成了父母的復刻版,父母們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指定的方向成長,對於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這時的孩子活在父母的掌控中,沒有了個性的發展。
孩子成了被牽線的木偶,自己的人生變成了父母的人生。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3)目標過大孩子無法配合
有些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定一個大目標,這讓孩子很難實行。沒有進行目標分解的大目標會成為孩子成長上的阻礙。孩子越發迷茫,不知道該朝向哪個方向努力才能夠實現最終目標的成功。目標本來是為了讓孩子有方向感,但是過大的目標卻讓孩子迷失了方向。
1)自我成長使得孩子的潛能被激發
當孩子面對困難時,有兩種情況可以使問題得到解決,一種是孩子獨立思考、主動解決的問題,另一種是父母干預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這兩種情況下,孩子所獲得的成長是完全不同的。
顯然,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會更加困難一些,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帶給孩子的正面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孩子的潛能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激發。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2)自我成長使得孩子自我評價較高
當孩子憑藉自身的努力去實現問題的解決時,就會產生一種自我認同感。這種心理狀態會使得孩子的自我評價有所提升,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更加願意去嘗試一下孩子的輸贏觀,更加的積極正面。孩子更加願意用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問題,進而促使自身的提升。
3)自我成長使得孩子更加有生活的熱情
此前,有數據顯示在二到五歲的兒童中,有1%到3%的比例有可能患上抑鬱症,並且這個比例正在隨着孩子的長大而逐年上升。並且,也有權威數據顯示,在美國每七個孩子裏面就有一個患有精神行為方面的障礙,並且這些障礙最後有可能發展成為抑鬱症。激發孩子實現自我成長,可以使孩子產生對生活的熱情,不會覺得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罪,也會減少患上抑鬱症的幾率。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1)懂得為孩子留有成長空間的家長,才能夠看到孩子真正的成長
當下,很多父母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為孩子規避更多的風險,這就使得孩子對父母產生過重的依賴心理。當今社會“媽寶男”、“巨嬰”這樣的詞彙屢見不鮮,這樣的年輕人更是不在少數。只有父母們懂得放手給孩子留有成長的空間,這樣才能夠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讓孩子有機會實現自我成長。
2)適當的鼓勵,對於孩子的能力給予肯定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能力是處於一種輕視的狀態的,家長們更加在主觀意願上相信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為孩子規劃好未來的道路,但是其實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讓孩子接收到父母恰當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內心的成就感會被激發更加有生活的主動性,更加有能力實現自我成長。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3)讓孩子自己選擇方向
復旦附中的校長在介紹自己成功的教育理念是提到這樣一種教育方式,那就是她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就聽孩子的。
很多家長會認為,聽孩子的父母顯然是在被孩子牽着鼻子走,這樣怎麼能夠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的。其實本着這樣想法的家長只看到了孩子幼稚的一面,卻沒有看到讓孩子做選擇時對其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孩子會更加有行動力,更加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買單。父母們常常能夠發現自己勉強孩子去做的事情,孩子很不願意配合,而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卻有非常強的行動力。
幫助孩子實現自我成長會使得孩子的人生更加充盈,對於自我的評價更高,更加願意相信自己的能力,進而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注重孩子自我成長的父母會向孩子傳達一種正能量,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選擇自己人生的目標。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父母的愛不是給予無盡的庇護,而是讓孩子有機會自我實現。父母們需要知道的是,能夠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不是自己的掌控,而是孩子自己的選擇。與其為孩子規劃好路線,讓孩子活在自己的安排之中,不如讓孩子擁有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8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