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羣雄爭霸,許多謀臣虎將也都紛紛出場,或征戰沙場,或指點江山。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素來有\'\'卧龍\'\'一稱的諸葛亮了。諸葛亮通曉古今,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後,便一直鞠躬盡瘁的為劉備謀劃未來,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諸葛亮在對待人才這一方面也是毫不馬虎的。對待人才,無一不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但是在諸葛亮死時,魏延作為蜀漢陣營中五虎上將之下第一人,本應該是值得囑託的對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諸葛亮忍心對其痛下殺手呢?以下依據三國演義,簡要分析。
首先諸葛亮認定魏延腦後生有反骨,會反叛蜀漢,自然不容其存活於世。
據《三國演義》記載,當關羽帶着魏延面見諸葛亮時,諸葛亮卻下令將魏延即刻斬殺。理由竟然是:\'\'
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但是這就有一點説不通了,誰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大將無一不是擇良木而棲之,諸葛亮這樣的話,顯而易見的是在針對魏延。給魏延一個棒槌,讓他不要生有不臣之心。
但是最終諸葛亮因為劉備的勸告,不想讓麾下其他降將不安,而放棄了斬殺魏延的念頭。但他內心對魏延的防備也不會一時半刻就消失殆盡的。對於當時那個年代的人來説,面相鬼神之説,可是萬萬不能懈怠的。即便諸葛亮沒有斬殺魏延,也沒有就此對其卸下防備。
等到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魏延更是不受喜愛了。北伐時期,魏延提出的兵出子午谷之謀略,被諸葛亮評價為過於冒險,否決不用。諸葛亮七星燈續命之時,又被魏延\'\'一不小心\'\'塌滅。如此種種,諸葛亮又怎會容忍其存活於世,威脅蜀漢呢?
第二,蜀漢後主劉禪生性怯懦,不堪大用,若不殺魏延,魏延很有可能反叛。
上文也提到了,諸葛亮看到魏延時,就説魏延腦後生有反骨,此後必反。其實平心而論,魏延此人,也是心思深重,野心勃勃的主兒。魏延早年曾和黃忠一同效忠一個太守,此人統治殘暴,懷疑心重。
在知道黃忠與關羽的交情後,便對黃忠起了殺心。之後黃忠苦稱自己沒有謀反之心,但是魏延卻是二話不説,直接起兵造反,殺掉了自己所效忠的太守。雖然表面上看,或許是為黃忠考慮,逼不得已,但是內裏恐怕無人知曉了。
或許諸葛亮也是清楚這一點,才要在死時也拉着魏延。因為此時的蜀漢,後主劉禪實在是孱弱不堪,不堪大用。諸葛亮考慮的也只能是多把自己信賴的人留於朝堂之上,替劉備守住蜀漢。所以面對費禕蔣琬等人,都十分的和顏悦色。
但是到了魏延這裏,即便不提他先前起兵造反太守的事情。他那腦後生有反骨,必然反叛的面相也在時刻提醒諸葛亮,不要把魏延留在蜀漢。況且諸葛亮死後,蜀漢就幾乎沒人可以壓制魏延。魏延一人獨大,又無明主震懾,結局可想而知。
第三,魏延與楊儀等人關係僵硬,為人自傲,為顧全大局,魏延必須斬除。
眾所周知,蜀軍內部的楊儀、魏延二人積怨已久。楊儀為丞相長史,魏延兼丞相軍司馬,這一文一武,勢如水火。而諸葛亮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卻沒有加以阻止,而是利用起來。因為楊儀是長期跟隨諸葛亮的,不但其的政治能力十分突出,對蜀漢也是忠心耿耿。反觀魏延呢?降將出身,為人自傲,又生有反骨,或有二心。二者相比,諸葛亮會選擇誰,難道不是一目瞭然嗎?魏延必定是被捨棄的存在。
但是此時的諸葛亮也並沒有完全的放棄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他還是任用魏延擔任了丞相司馬、涼州刺史的。但是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魏延自己不可能察覺不到。況且魏延又是那樣一個且好強倔強的性子,或許正是如此。
在之後的幾次出征中,魏延的積極性都不算太高。而在諸葛亮死時,重用楊儀而不用他的做法,更是加深了魏延對諸葛亮的不滿。之後又説出了\'\'丞相雖死,但某還活着!豈可因一人之死廢國家大事?\'\'的話,如此傲慢,也難怪招來殺身之禍。
由此可知,魏延的野心勃勃,腦後反骨。以及蜀漢的弱主情況,都成為諸葛亮死後一定要殺魏延的影響因素。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