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蘇軾是好友,在才華上面甚至超過蘇軾,為何後來名聲悽慘
章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福建人,和蘇軾是交情非常好的朋友。後來他們兩個還一起中了科舉。不過因為這次的考試的狀元是章衡,也就是章惇的侄子,本就好勝的章惇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扔掉錄取書就走掉了。在兩年後,章惇又中了科舉,這次倒是順利進入了官場。章惇和蘇軾在陝西擔任職務的時候,經常互相往來,出去遊山玩水,所以年輕的蘇軾和章惇就成為了莫逆之交。有一次兩個人在喝酒的時候,旁邊剛好有老虎出現,兩個人喝酒喝多了,還要騎馬去看老虎,但是馬在距離老虎十幾步的時候就害怕的停下了步伐。蘇軾感覺到了馬的害怕,就掉頭了,但是章惇卻是直接策馬向老虎的方向過去。然後拿了一個大銅鑼敲打,把老虎嚇跑了。回過頭來的章惇對蘇軾説,你不行啊,沒有我英勇吧!
章惇的好勝表現的十分明顯,這個給他後來加了不少分,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後來章惇和蘇軾的政治見解不同,但是相互的友誼卻接受住了考驗。在元豐時期的時候,變法派比較有優勢,章惇的官職也是不斷向上,但是蘇軾卻和他不一樣,不但被貶職,還被外放。那時候的蘇軾就像是瘟神一樣,別人看到了都躲着他,蘇軾也明白他自己地位尷尬,很識趣的斷了和朋友的聯繫,但是章惇卻沒有因為這個疏遠蘇軾,反而還寫信安慰他。蘇軾因為章惇的幫助而非常感動,蘇軾曾經寫信表示,那些當年追捧我的人,“一旦有患難,無復有相哀者”,只有你章惇,“平居遺我以藥石,及困急又有以收恤之,真與世俗異矣”。從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情誼有多深。
但是後來的他們最終還是走向了對立的一面,在宋哲宗元祐時期,變法派被清洗,蘇軾的官職回來但是章惇卻被貶謫。根據史書的記載,章惇貶謫的過程中,蘇軾的弟弟也彈劾了章惇。章惇最初被罷黜到汝州,他乞求調去杭州,這樣就能夠照顧自己那87歲的老父親,但是沒想到慘遭拒絕。九個月後的章惇才得以回杭州看家父。等章惇回來以後蘇軾給他寫了信“歸安丘園,早歲共有此意,公獨先獲其漸,豈勝企羨。但恐世緣已深,未知果脱否耳?無緣一見,少道宿昔為恨……”意思大概就是説起了他們之前歸隱的約定,勸説章惇能夠捨棄名利。
對於蘇軾的“指控”,章惇沒有給予任何回應。後來的章惇還被帶上了奸臣的帽子,後來雖然兩人極少相聚,但是還有書信往來。章惇在後面又被彈劾,等到他回蘇州任命的時候,發現父親已經過世了,章惇悲傷卻又沉默,辭去了蘇州知府。等到紹聖、元符時期,章惇成為了朝廷唯一的宰相,那是他的仕途頂峯,但是蘇軾卻已經被貶謫到鄉下去了。這時候的章惇本來有能力去救蘇軾,但是因為之前蘇軾兄弟對自己的彈劾和見死不救,章惇的心裏面已經留下了傷疤。或許兩個人還是有友誼的,但是因為政治的分歧也讓他們兩相背離了。
在建中靖國元年的時候,蘇軾回到了朝廷,轉而章惇被貶謫,章惇的兒子求助於蘇軾,那時候的蘇軾已經重病在牀了。蘇軾看到這封信非常的高興,立馬開始給他寫回信,雖然他沒有能力幫助章惇,但是在信中勸説章惇保重身體。蘇軾後來也表示過,這份友誼在他的心中非常寶貴。章惇在被貶之半年後,蘇軾也在常州去世了。死後的蘇軾和被貶的章惇被徽宗朝權相蔡京列入“元祐奸黨”。在章惇死後很多年,才被朝廷追認。北宋被滅以後,兩個人的身份再次轉變章惇變成了奸臣,子孫都不得考取功名,而蘇軾成了宋高宗、宋孝宗十分喜愛的“蘇文忠公”。這個歷史地位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在這樣的。
其實章惇和蘇軾都是一代治世人才,兩個人的節操都相似只是在政治的方面看法不同,蘇軾更加主動精神方面的改革,認為只要君主文化高尚,腦子清楚,就能夠迎來繁盛的時代。而章惇的想法是比較現實的,事情只有踏踏實實的去做才會變好,不僅僅是皇帝一個人需要改變,而是要制定相應的政策讓每個人都去改變,才能把整個國家變好。蘇軾的名聲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他的才情品格,而章惇一生雖然坎坷,但是治國用兵的方面,蘇軾遠不如章惇。故而章惇能夠出將入相,成為北宋時代重要人物之一。從章惇的言行舉止來看,他可不是什麼奸臣和小人,反而是一個忠於職守,堅持自我的一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