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在《西遊記》第五十七、五十八兩回中描述了一段奇特無比的故事,故事內容令廣大讀者抓狂,也引無數讀者浮想聯翩,此劇就是“真假孫悟空”的故事。
在《西遊記》中,當孫悟空保唐僧經過西梁國境內時孫悟空與師父失和,恰在此時出現了一個假孫悟空,於是故事情節以圍繞分辨真假孫悟空而展開,能分辨真假的先是地藏王菩薩經案下伏的神獸,名叫諦聽。那諦聽奉地藏鈞旨,伏在地下聽出了假孫悟空的來歷,對地藏説:“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説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當面説出便怎麼?”諦聽道:“當面説出,恐妖精惡發,騷擾寶殿,至令陰府不安。”又問:“何為不能助力擒拿?”諦聽道:“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於是,地藏王將矛盾上交到如來那裏,如來辨出那是六耳獼猴在作怪,最終假孫悟空被真孫悟空一棒打死。
在讀者羣體中,對《西遊記》作者編寫這出《真假孫悟空》劇目的深層含義有不同的理解。
其一、有不少讀者認為假孫悟空是真孫悟空與如來等人串通好了而變出來的,其目的是要教訓一下不明事理的唐僧。因為在取經路上孫悟空一直是忠心耿耿,而那唐僧卻屢屢不辨忠奸,耍弄手中的權利,將那該死的緊箍咒唸了又念,害得取經大業幾乎要中途夭折。
其二、又有不少讀者認為真悟空死了,最終幫唐僧取回真經的是六耳獼猴。
分別持以上兩種不同觀點的兩派讀者們的辯論文章還很多,筆者結合中國西北隋唐時期的歷史、佛教傳播史,仔細研究《西遊記》故事原型,得出一個可能的結論:“真孫悟空和菩提祖師或已死亡”!證據由筆者慢慢道來。首先得説明一下,“神話”反映的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和事,但神話中的敍事原則和方法不能用現實社會中的社會規則去套用。神話中的“如來佛”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澱在人們心中的代表着正義力量的精神領袖的化身。現實中的“如來”是佛教創始人,他本人絕對不知道“孫悟空”是何方聖神。“孫悟空”是小説中虛構的一個角色,説他產生的年代最早也就在宋元時代,那時候的“猴行者”也就是明代版《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對《西遊記》進行系統推斷,分析出小説中孫悟空角色的原型是始於永嘉年間,活躍在中國西北三百五十年的吐谷渾王國國君的靈魂,至少,是有這種元素在裏面(關於孫悟空和吐谷渾王國具體淵源,之前系列解讀已經説明,此處不再累述,可詳見筆者著作《土族溯源和西遊記考》一書)。
結合吐谷渾政權的沿革,再來分析《西遊記》中“真假孫悟空”章節中所描述的故事內容,就能頓然領悟到《西遊記》作者極力描繪的“真假孫悟空”故事所反映的深層次內涵。但今人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西遊記》中所敍述的故事情節,是明朝文人根據中國歷史及西域少數民族王國曆史文化作為基礎,通過創造、虛構、精心編排的動人故事,絕不能認為是對現實社會中某個事件或對一系列社會發展進程的臨摹。也不能認為是神話、虛構而不與歷史文化進行比較分析。《西遊記》是小説,它跟其他著名小説具備一樣的特質,它同樣要反映現實但還要超越現實。唐僧取經本身是真實的歷史,《西遊記》以取經為明線,為讀者勾勒出了天界、地界、冥界全方位立體的空間,敍述了在這個宏大場景中發生過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勝景,其中的各種故事情節還不是以華夏文明為歷史背景的?小説中虛構的故事中映射到現實歷史故事這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在閲讀《西遊記》時,揣測如來的“陰謀”或“陽謀”,倒不如推測一下明朝文人的心境,小説中的所有神、佛、人之間的對話,都是明朝文人在“自言自語”!小説中出現真假悟空也是明朝文人杜撰出來的,誰是真,誰是假?這也是明朝文人精心策劃、編纂出來的!作為讀者要是能夠大膽質疑《西遊記》作者為什麼要編出這麼一齣戲?要是能夠推測這出戏要影射哪一段歷史事實的話,算是能成為《西遊記》作者的知音了。
自公元三百一十七年起,在中國西北部自發誕生了一個政權,名為“吐谷渾”政權。其祖上是來自遼東昌黎的鮮卑人。一個政權的突然誕生肯定會驚動中原王朝。歷史上,吐谷渾政權一直與北魏政權抗衡,同時與南朝保持着良好的關係。隋朝建立後,隋煬帝曾親征吐谷渾,吐谷渾元氣大傷。《西遊記》是以唐朝為歷史背景,以唐僧取經為線索,着重描述孫悟空英雄事蹟的。在《西遊記》開篇之處就講到:石猴誕生後,“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按常人理解,就假如孫悟空真是違背天倫從石頭中誕生,他幹嘛要拜四方?“拜四方”好像是新皇帝登基時要舉行的儀式,一個猴子拜了四方又怎會驚動到玉帝呢?合理的解釋自然是有一個新的政權產生了。《西遊記》作者將一個新興政權抽象到一個角色孫悟空身上。開始,這個新政權不足以撼動中原政權,才會有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這裏的“玉帝”代表的是中原中央王朝。
直到孫悟空欺負東海龍王和陰司閻王,甚至將那“金箍棒”伸到天宮,這才引起天庭的慌亂。玉帝又命千里眼、順風耳前去南天門觀看,千里眼、順風耳回來稟報:“是三百年前的石猴成精了。”這時的“玉帝”代表的即是唐朝皇宮無疑。因為吐谷渾建國是在東晉建武元年,唐朝建國是在隋大業十四年,期間正好經歷300年。於是天上委派李靖父子前去降服,未果。又調來二郎真君前去降服。
在吐谷渾的歷史上,慕容家族的徹底敗亡也是從唐朝要與西域邦國聯姻就開始了。唐朝先放出話去,要與西域諸邦國聯姻,先嫁了弘化公主到吐谷渾國,當吐蕃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前去唐朝求親時,唐王卻不允。祿東贊回覆贊普,説是吐谷渾在從中作梗。贊普大怒,派兵徵壓了吐谷渾,贊普復去提親,太宗仍不允,贊普又與大唐兵刃相見,最終才成就了文成公主與贊普的婚事。文成公主進藏,贏得了千古美談,而弘化公主嫁吐谷渾,卻遭到了吐谷渾國慕容家族的敗亡,當然這裏會牽扯到古代國家之間的戰略。但這段歷史在《西遊記》中活靈活現地出現了。
在小説家眼裏,孫悟空的金箍棒代表男性的陽物,是陽物就得伸出去,可要是伸到天上就會迎來滅頂之災。在中原文化中,上邦之女下嫁必帶有兵家謀略。
在《西遊記》中帶有反叛精神的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吐谷渾王國中的慕容王。孫悟空被勾魂下界,生死狀上分明寫着:“孫悟空,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這三百四十二歲,也就是中原史書中對吐谷渾國的獨立執政年限的記載。但孫悟空從閻帝的生死簿中將猴類的名冊一筆勾銷,這在現實歷史中就是吐谷渾雖然兵敗,但吐谷渾的版圖並沒有納入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
歷史上,早在唐貞觀之前,吐谷渾王國已經分裂為二,一是慕容可汗,在與中原王朝不斷摩擦,最終歸順了唐朝;二是素和家族。吐谷渾大臣素和貴一貫與吐蕃交好,於公元663年素和家族聯合吐蕃將吐谷渾慕容家族趕到了靈州,其後嗣到了孫子輩才陸續回到了原居住地。
在中國“佛”的世界中,取經的人並非唐僧一人,《西遊記》中的唐僧代表着歷代千萬中原和尚和信教羣眾,保唐僧取經的孫悟空同樣代表着歷代吐谷渾王和西域信教百姓。《西遊記》作者編排出現兩個孫悟空,只是想要表現吐谷渾王國政權從分裂到融合的歷史史實。作品中的真假孫悟空,前者是吐谷渾慕容可汗,後者是素和小王。中原史書中記載的吐谷渾政權敗亡指的是吐谷渾慕容家族的敗亡,自公元663年起,處在西北的大部分吐谷渾人受到了吐蕃政權的庇護,也就是説吐谷渾王國的建制並沒有瓦解,吐蕃依然將吐谷渾小王們待為上賓,並多次聯姻。這些歷史,可以從藏文史料中得到證實。
自元朝起,在中原文化中,吐谷渾人又站在了歷史舞台上,從公元663年到成吉思汗誕辰,期間的500年,正是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在“五行山”(五行山指巴掌,也就是權力,西遊中映射吐谷渾遭受吐蕃統治)下度過的。元朝起,吐谷渾國內實行了土官(司)制。其實這種制度從唐朝起就有了,《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歷史上的“青海王”,元朝起的“土官(司)”,都是《西遊記》中所説的“有官無祿”的空銜,也就是中原中央王權對邊區少數民族政權的羈糜策略。
歷史上的唐僧取經只經歷了幾年的時間,而《西遊記》描述的故事跨度達到了兩千多年多年,吐谷渾政權中先後出現了兩個家族掛帥的政權體系,期跨度達到了一千多年。
百回版《西遊記》成書於明朝,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吐谷渾的歷史史實,就從中原文化的角度,讀者自然會同情那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就是吐谷渾慕容氏。但在明朝時期居住在中國西北的文人視角中,居住在青海的吐谷渾人能夠繁衍生息,傳播並繼承佛教文明,大部分功勞在於依附吐蕃政權的素和家族。
自公元八世紀吐蕃政權引入佛教,建立了第一所為剃度僧人修建的寺院,聘吐谷渾國的白哈爾神為護法,從白哈爾神的特徵分析,他就是孫悟空的原型。但後來,將白哈爾神從該寺中移出,並從西藏趕走的趨勢。這也證明,早期的白哈爾護法是請進來的,後期又想要趕走,這不正是想要把真孫悟空用假的更換嗎?
從歷史角度看,《西遊記》中的真假孫悟空的原型都是吐谷渾王國中的持有不同政見的、不同歷史階段中的首領,在外人看來,他們本是“一夥的”,很難分出真假。後期的素和家族勢力遠遠超過了慕容家族勢力。吐谷渾人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接受了佛教的洗禮,至今其後裔們依然全民信佛,兩個家族為佛教的傳播和傳承都付出了貢獻的。
在《西遊記》中,作者要請出神界人物角色,不斷渲染其真假難辨、不斷讓兩個孫悟空爭着要去取經,最後讓如來點明:人類過度的慾望是衍生出真假孫悟空的元兇!歷史上,一個國家要分裂為二,這不就是王族們貪慾過度的表現麼。
《西遊記》中,作者虛構出一模一樣的兩個孫悟空,最後完成取經大業的只是其中一個,這樣處理的結果為後世讀者留下了懸念:“死掉的是哪一個?”單從《西遊記》中的故事情很難下結論,因為兩個孫悟空一模一樣。再説,角色孫悟空是一介靈魂,《西遊記》中出現的人物角色都是靈魂,作者也很多次的明示過的,所謂“心猿”、“意馬”就是指明瞭各個人物角色都是“假他名姓”、“借卵化猴”的。“一棒打死”也只是一種象徵,我們根本無法進行“屍檢”。反映到現實中,如果在千年前曾經誕生了兩個帝王系統,千年後的子民們只記住了其中的一個,那麼另一個被遺忘的就是被“一棒打死”的那個!以上推理的正確性可以由近代青海土族歷史研究過程得到印證,部分證據也能在今天的青海互助佑寧寺中找到。
佑寧寺是青海省著名藏傳佛教寺院,素有湟北諸寺之母之稱號,寺內修行的僧侶及供養者幾乎是清一色的土族人。可以説佑寧寺是青海土族羣體的宗教文化中心。按常規,寺院護法神一般都有當地民族首領的靈魂擔任,也就是護法神的原型是當地首領。
佑寧寺最主要的護法,在當地羣眾的記憶中叫做白哈爾,或叫白帳王、黃賬王、黑帳王等。這些名字也都是《格薩爾王傳》中的神靈。通過考證,白哈爾就是吐谷渾王的尊號。但是近代土族人都認為佑寧寺護法是來自蒙古的一位將軍,土族羣體也都是蒙古族的後裔。顯然,這些認識具有侷限性。在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的土族族源之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土族羣體集體忘記了一個帝王系統——吐谷渾。記住了素和王系統,並認為“素和”是指蒙古。對吐谷渾政權系統的記憶得仰仗中原中央王朝的歷史記載。但凡到過青海的明朝時期的中原文人,他們對吐谷渾及其子民們的歷史肯定會成竹在胸。
土族先民在近兩千年的歷程中,從一個統一的王國分化為兩個政權系統,直到明朝時期,土族先民已經忘記了慕容貴族,因為自唐朝以來統領者變成了素和貴族。在明朝文人筆下,在其作品中產生兩個小説主角,這段故事情節筆者只能説與土族先民的歷史有極其相似之處。也就是説,真假孫悟空影射的是土族先民歷史上的兩個帝王系統,這樣説完全能夠站得住腳的。用真實的歷史再來推測小説中正假孫悟空的命運,可以發現真假孫悟空是不同歷史時期分別產生的兩個帝王系統的、不同族姓的王系靈魂。非要説誰殺了誰,那自然是後期產生的六耳獼猴殺了前期大鬧天宮的美猴王和菩提祖師。
《西遊記》原著中也用一首詩總結了這段不堪的吐谷渾史:
中道分離亂五行,降妖聚會合元明。
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
歷史上,吐谷渾王國自公元663年一分為二後,到了元、明時期實行了土司制,原遷往靈州的慕容貴族後裔返回到故地與素和貴族領導下的原吐谷渾國後裔形成了統一的一個新興民族,即今天的青海“土族”。以上對土族族源的考證過程請參看《土族溯源和西遊記考》。
最後需要對“菩提祖師”(孫悟空的師父)的去向做一簡要説明。
在藏佛典籍中明確記載:“白哈爾的父親是(菩提)白天神——也稱菩提天神或白天,又被尊稱為“尊敬的摩羯王”。他的母親是持財龍女,又作秀姜傑姆,又稱為九頭龍女。”
吐谷渾剛剛建立國家時,他們從遼東帶來了薩滿教,從葉延王起吐谷渾正式建國,葉延以其祖父之別名吐谷渾為國名。從此刻起,吐谷渾老人的靈位也肯定會成為薩滿教主神。史書中的吐谷渾應該是後期吐谷渾人崇拜的白哈爾神。《西遊記》中的主角孫悟空的原型是吐谷渾諸王的化身。那麼《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分明是孫悟空的祖宗,吐谷渾人的薩滿宗師。
在青藏高原各大寺院裏,供奉的是如來,信仰薩滿教的羣眾只能將薩滿神“白哈爾”供奉在民宅之中。白哈爾的父親是誰?沒有人會去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