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蜜藥、情緒味增湯…看看靜安中小學生的“情緒能量瓶”裏裝了什麼!
返校復課後,從安逸的居家過渡到校園的集體生活,娃們的心情如何呢?“情緒味增湯”、“心情能量罐”、心理“急救包”、“奧利給能量瓶”……靜安的中小學生們啓用畫一畫自己情緒能量瓶的方式,與自己的心靈來場對話。
目前,情緒能量瓶的創作在靜安區七一中學、閘北第三中心小學等校園開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們的神奇能量罐裏都裝了些什麼?讓他們心情“爆表”和低落的,分別都有哪些事呢?
返校復學,孩子們自繪心情罐
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小瓶子,裝着“開心蜜藥”,散發着“打扮香水”的芬芳,載着“發呆油”的惆悵、閲讀繪本的快樂滿溢,還有暢吃冰淇淋、品嚐螃蟹的大快朵頤……孩子們天生是“心靈魔法師”,不但如此直白地描述着“快樂”,對自己的悲傷、沮喪和不開心,也毫不吝嗇地表達:考試沒考好心電圖在“波折”,下大雨很“可怕”,對倒數第一的“擔憂”……
“孩子們可以自定義心情罐名稱,通過添畫、塗色的方式,在小瓶子裏‘裝’上孩子們的真情實感,每一個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心理防疫包。”靜安區閘北第三中心小學心理教師陳來秀老師介紹,這是學校佈置給復學孩子們的一份心理課作業——畫一畫自己的情緒能量瓶。
四五年級學生返校後,共交上來300餘份作品,而在上週低年級學生復學第一天,學校就將這份心理長作業佈置下去,讓孩子和家長們一同完成,情緒能量瓶的創作形式可以是小瓶子、大白、大樹,哪怕就是一個大圈圈……本週一,全校800餘名同學中,共累計有超過95%的學生將作品反饋上來,有不少家庭還拍瞭解説視頻。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們的心情資源庫裏,都裝了些什麼?
雙胞胎姐弟的“心情遙控器”
鄒雲諾和鄒天逸,雙胞胎姐弟的作品
一4班的鄒雲諾同學描畫了一份心情的“遙控器”,她喜愛的運動有爬山、騎車、游泳、體操等,逛公園、野餐、見到老師和同學都讓她很開心,但讓她不開心的事情有四件:大人抽煙、下雨濕了鞋,“我也不喜歡一米(社交)和戴口罩,因為和同學要保持一米距離,我總是量不準……”而在鄒雲諾的雙胞胎弟弟鄒天逸眼中,生活就像心情“草藥”,考滿分的心情“光芒四射”,而他對排隊上廁所、用隔離板午餐則有些“不適應”。弟弟的心情罐有一個和姐姐同款:都喜歡下雪。
一4班班主任成琴老師説,復學一週以來,同學們正慢慢踏準學校集體生活的節奏,但是對防疫特殊時期的“一米社交”,如排隊上廁所、拿飯盒等還有些不適應。“情緒能量罐”記錄了孩子們的點滴心情,連平時性格內向的同學,也敢於通過畫作,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和分享。“孩子們的內心總會有些小秘密,不善於表達,但是通過這種方式釋放出來,對他的成長很有意義”。成琴老師表示,以後每個學期開學適應期,都會嘗試這樣的互動分享。
五花八門、異想天開的能量罐
朱泓睿同學的“彩色能量包”
一年級的朱泓睿同學擁有很多“彩色能量包”,分為四個版塊,閲讀、學科、休閒和美食,讀到《昆蟲記》和《木偶奇遇記》的時候,讓他的快樂“噗噗滿”,而當“小吃貨”嚐到螃蟹和冰淇淋的時候,也是心情“爆表”,為什麼炸雞腿、火鍋、串烤的能量值比較低呢,因為小傢伙認識到,這些是垃圾食品,要少吃。
張星澤的“心情能量罐”
三年級張星澤同學的“心情能量罐”表現了四個小卡通人物的闖關遊戲,最下面一排列有闖關説明,“超級球”表示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比如下圍棋、看書;“夢境球”表示很夢幻的事情,如看電影、旅遊、吃糖;“暗黑球”代表不開心的事,如音樂課上音太高唱不上去、讓媽媽生氣等,最擅長的事情叫做“大師球”,比如張星澤喜歡拿着相機拍攝,攝影作品總是得到外公的誇獎,這事兒讓他挺得意……
李燁玲同學的作品
三年級的李燁玲同學,用“紅色笑臉”表示自己的喜悦,用“藍色哭臉”表示自己的不快。“跳舞時”的小瓶子裏畫了片檸檬,原來拉韌帶是如此酸爽;“登上東方明珠塔”讓她有點恐高,不禁發出“好高”的感嘆,還有畫畫時的心情,就像春暖花開……
百變情緒能量瓶有了2.0升級版
“情緒味增湯”、“心靈雞湯”、“奧利給能量包”、“今日開心包”……隨着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百變情緒能量瓶更有了升級版2.0的創意玩法。
孩子們心裏裝着“白衣天使”和“驅走病毒”
叫人不會忘卻的這場疫情,也在孩子們心中泛起漣漪,病毒快快離去,向白衣天使致敬,孩子們的心裏裝着這些……
徐溯宇同學作品
何思柔同學作品
親子參與,母子共同創作
三年級徐溯宇同學的“神奇心情罐”上演“母子版”,兒子的心情罐裏,不但裝着打遊戲、練武術時biubiu冒出的興奮,還包含着和媽媽一起做手工、和媽媽一起搶食物的快樂;同樣,在徐同學的影響下,媽媽也做了份彩色立體心情罐,魚兒是徐同學的小名,“和魚一起搶冰淇淋”,“魚兒受表揚”時的星星閃耀,“和魚一起get新技能”的能量值,母子愛的情誼可以被滿滿地讀到。
兒子作品
媽媽作品
不僅如此,母子倆還研發出了可以動手玩一玩的神奇夢幻罐、開蓋有驚喜能量罐,“逍遙又自在,心情我做主”。徐溯宇同學説,做完後他和媽媽交換了作品,知道了彼此之間都有哪些小情緒,如果以後產生矛盾不開心,就要多去做一些對方喜歡的事情,這樣彼此的隔閡就能很快消失啦!
親子溝通的情緒晴雨表
這樣的情緒能量罐,也成了閘北第三中心小學二2班程悠雲家庭的情緒預報表,如果家人的情緒、時間、精力、情緒剛好糟糕或“不在線”時,也可以適當拒絕彼此陪玩陪聊的要求,比如貼上小瓶子心情標籤,用不粗暴的方式委婉告知,“晾”一會兒也是一種親子關係的緩衝。
建立自己的“心情資源庫”
適時激發內心自我調試
描畫情緒能量罐,小瓶子裏裝進什麼、留住什麼、各自佔比多少,都源於孩子們當下的心情體現。“不強求一致的完成度,可以一下子畫滿一瓶、一頁,也可以適度留白,在自己覺得合適的時候,再填上、補充。”陳來秀老師説,在潛移默化中,這教會了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情緒,建立自己的“心情資源庫”。當發現自己有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既懂得向外找誰去求助,也能向內激發自己的資源進行自我調適,比如迅速找到擺脱煩惱、轉換到開心頻道的事情,這非常重要。
在這幾個月,師生、家長共同體驗了從未有過的變化,在此前孩子們居家收看的心理直播課上,教師們也通過積極的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引導,關注每一個個體,激發孩子們內在的力量和信念。
用藝術的形式宣泄心情,拓展情緒調節方式的視野,這個小瓶子活動是靜安區七一中學(初中)心理金小燕老師的創意,在區域裏共享,各校有自己的變式,創意運用賦予“小瓶子”新的生命力,也成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心情“遊戲”。
顏欣蕾同學作品
“很有意思,我們常覺得孩子們心不夠細,其實他們是天然的心情魔術師,比如二年級的顏欣蕾同學,將‘下雨’的小瓶子塗成灰色,因為下雨會堵車、會遲到所以心情不好,但她卻又在裏面‘撐’起了一把彩色的雨傘,灰度頓時被一掃而空。我們也看到不少同學,在心情不好的事情旁邊,又畫了一件消抵的事件。説明孩子們有能力去自我開導,獨立解決一些事情。”陳來秀老師説。
同時,學校也通過這種方式發現了一些問題,陳來秀老師在觀察孩子們畫的小瓶子作品時發現,大多數孩子會把“打遊戲”當作開心的事情,有些孩子甚至把打遊戲的界面、手柄畫得惟妙惟肖。
這樣的現象值得反思,多少父母會把“打遊戲”當作表現好的“獎勵”來和娃互動: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從設密碼管控,到娃破譯密碼失控,等到家長為了這個煩惱求助時,娃也很納悶:遊戲還是那個遊戲,小時候的獎品為什麼成了害人精?家長怎麼説翻臉就翻臉了?“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構建和諧有愛有生命力的親子關係,遠比把娃丟給電視保姆、遊戲保姆有意義。”陳來秀老師説。
“情緒能量包”不僅僅是一張紙、一幅畫,它背後是孩子們的情緒出口,同樣也是家庭教育方式的晴雨表,那麼我們不妨做些什麼,讓孩子們的情緒能量罐變得更加繽紛多彩、能量滿滿!
注:本文系作者原創,部分圖片、視頻來源“來秀説”(ID:laixiushuo),轉載請聯繫授權,授權轉載請標註出自上海升學微信(ID:shanghaishengxue)。
娃們厲害了!點亮“在看”為他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