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大都聽説過這樣一個説法,那就是“郭嘉不死,卧龍不死”,意思是説,諸葛亮雖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師,“功蓋三國分,名成八陣圖”,但是其能力卻不及郭嘉,所以郭嘉生前他一直不敢出山。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分析過,此事純屬巧合,而且兩人擅長的方向,也完全不同,此言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不過,最近卻又有了一種新的説法,即“賈詡不死,孔明不敢北伐”,那麼,這一説法有依據嗎?
很多人熟讀漢末三國史之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賈詡才是三國第一謀士。他年少時被綁架,冒充名人之後,十餘個隨從全部被殺,他自己卻活了下來;董卓被呂布手刃之後,他為求自保,引發了文和亂武;赤壁之戰前,他力勸曹操先鞏固在荊州的統治;潼關之戰的時候,他獻離間計,為曹操力挽狂瀾。最後,他支持曹丕上位,並及時隱退,最後得以善終。歷數三國時期的謀士,少有人比他混得更好,而且他在軍事和政治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稱他為三國第一謀士,好像並不為過。
但是,諸葛亮直到公元228年才開始北伐,真的是因為忌憚賈詡嗎?小編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這一説法比“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還不靠譜。為什麼要這麼説呢?
一、賈詡擅長的是算計,諸葛亮擅長的是兵法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北伐期間,親自擔任主帥,統籌軍中的一切事務。真實歷史上的他,不像演義那樣智計超羣。雖然他沒有直接讓雙方軍隊硬碰硬,但是在作戰過程中,講究的卻是兵法,例如聲東擊西,例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等。而賈詡卻更擅長大方向的高瞻遠矚,以及細節方面的把控,根本無力像諸葛亮一樣,親自統率大軍。這一點從前文中,我們提到的他的成就,就可以看出。由此可見,他們二人根本不是同一類型的人才,沒有比較的必要,更沒有誰忌憚誰的説法。
二、諸葛亮直到公元228年才開始北伐是迫於無奈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永安行宮,諸葛亮被選為託孤大臣,總攬了蜀權的大權。但是,他卻沒有立即出兵北伐,這並不是因為他怕了誰,而是被逼無奈——首先,劉備在臨終之前,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損失了不少大將和謀士,損失非常慘重,蜀漢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休養生息。其次,因為關羽和劉備的關係,蜀漢與東吳的關係早已非常緊張,但是蜀漢根本沒有以一敵二的實力,所以諸葛亮要優先緩和吳蜀關係。
另外,他在前線出征的時候,如果後院失火,那麼不管前線是勝是敗,蜀漢都有亡國的危險,所以在北伐之前,他要先去平定不安分的南中地區。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他則率兵前往了漢中,瞭解曹魏的具體情況,安排出兵方略,這一番折騰下來,他直到公元228年才開始北伐,並不算晚,因此不存在因為忌憚賈詡,所以不敢出兵的説法。
三、賈詡逝於公元223年
最後這一點原因,最簡單直白,卻也最有説服力,那就是賈詡逝世於公元223年,也就是劉備去世的同一年。試想,如果諸葛亮遲遲不北伐,是因為賈詡的緣故,他怎麼可能還會等待五年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不管賈詡是不是三國第一謀士,“賈詡不死,孔明不北伐”的説法,都是不現實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