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與包拯有什麼關係
公孫策與包拯
公孫策是《三俠五義》裏的文學人物,屬於那種完全架空的,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他是開封府的六品主簿,説到包拯的助手,除了王朝馬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公孫策。
少年包青天公孫策劇照
公孫策是開封府三口銅鍘的設計者,公孫策的研究範圍很廣,他精通各種斷案方法,熟知犯罪心理學,對疑犯的審查手段犀利,公孫策對醫術的熟悉程度之高,他平日裏心思縝密,善於觀察,是一個行動派,此外公孫策性格和善,很多人都喜歡和他作品朋友。
公孫策和包拯在郴州的時候,公孫策被宋仁宗封為主簿,在和顏查散去洪澤治理水患的時候,宋仁宗又封他六品官職,在跟隨顏查散到襄陽查辦的時候,宋仁宗加封他為主事。
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對於公孫策的描述各有不同,但是唯一不變是包拯的得力助手這件事,尤其在他和展昭一文一武的配合和下,形成互補,讓包拯在破案的時候如虎添翼。
公孫策才貌雙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學識淵博,精通琴棋書畫,是國家的棟樑之才,除此之外,公孫策醫術高超,曾經多次憑藉自己的醫術,幫助團隊化險為夷,走出困境。
公孫策在審問郭槐的時候製造了當時駭人聽聞的刑具,杏花雨,還為開封府製造了三口銅鍘,樹立了開封府的威信。公孫策年少的時候狂放不羈,常常是目中無人,但是在被包拯深深折服後,決定死心塌地跟着包拯。和包拯的關係是一生的摯友。
包拯是哪個朝代的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憑藉他的大公無私被後人銘記,仁宗天聖五年的時候,包拯成為進士,為國家效命,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包拯畫像
包拯曾因為自己父母年邁,有辭官的想法,因為牽掛父母,他辭官陪伴二老,幾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墓旁築起草屋,直到守喪期滿,同鄉的父老鄉親來都來勸包拯,包拯採取做官。
包拯擔任監察御史的時候,建議練兵選將,加強對軍隊的管理,培養一批作戰能力強大的士兵,駐守國土的邊疆,抵禦外敵的侵略。
包拯在執政的時候以廉潔著稱,他嚴刑峻法,以嚴明的紀律規範自己的下屬,包拯為人剛正不阿,眼裏容不下任何沙子,看到不良的現象存在,王逵曾經強制徵收百姓的錢財,弄得百姓名不聊生,發生暴亂。
王逵非但不找自己的原因,還派兵抓捕想要為自己爭奪權力的百姓,包拯七次上書彈劾他,最後一次更是將矛頭直指當今的統治者,這一舉動震驚朝廷,當時人們都佩服包拯能有這樣的膽量,皇帝也沒想到他要維護百信權力的決心有這這麼大。
包拯秉公執法,在他為官的時候,深得民心,他出處為百姓考慮,幫百姓做事,有貴族想要從老百姓那佔到半點便宜都逃不過包拯的法眼。
他整頓民風,改革人們的訴訟制度,方便了越來越多的人向自己傾述遭遇的不測,包拯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傑出代表,是清廉的象徵。
包拯二三事
包拯為人公正廉潔、鐵面無私、做事果斷,敢於為百姓們打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或者是“包公”的稱號。後來人們又將他奉為神明來進行膜拜,由於民間傳他是黑麪的形象,因此也稱他為“包黑炭”。在文言文《包拯二三事》中,主要寫了關於包拯為人處事方面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具體的內容。
包拯畫像
文章首先是講了包拯所做的的官職。包拯活到六十三歲,在他的一生中,先後做過很多的官職,比如像知縣、知州、轉運使、知諫院等等,曾經還出使過契丹。在端州做郡事的那幾年,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為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所以在京師等地就不用説了。包拯的“清心直通”是他做官的宗旨,他用這個要求別人,當然更多是要求自己。
之後又講了包拯為官清廉的小故事。包拯對待犯法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例外。包拯在故鄉當知府,他的舅舅犯了法,他一點都沒有講私情,按照法令秉公處理。曾經擔任荊州南路,發現轉運使王逵對百姓特別刻薄,又殘害了很對百姓,於是包拯通過連上七次書終於讓王逵免去了職務。
最後是講包拯生活簡樸的故事。包拯在當官之後,雖然身份比較尊貴,但是他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器具都跟老百姓一樣。對於那些貪圖利益,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他是最看不慣的。
包拯家訓
包拯一生清廉,他嚴於律己,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希望自己能為百姓幫忙,為百姓做實事。包拯對自己的家人,後代要求也很嚴格,這篇家訓向我們揭示了包拯的廉潔品質。
包拯家訓
包拯在家訓中告誡自己的後人,我的後代啊,我希望你們做到我説的話,你們要是不選擇從官那我管不着,要是你們有人在當官的時候因為貪污,或者因為失信於百姓遭到撤職的,在告老還鄉的時候,都不能選擇這裏。
應為我包家的土地上容不下你們這樣的不忠誠之人,你們死後,也請麻煩你們自身自滅,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子孫把你們葬在祖墳上。要是有不聽從我的話的人,那麼請你自動和我撇清關係,因為我們的緣分已盡。
家訓的原文一共三十七個字,在之後包拯又補了一些,希望我的兒子包珙把這段話刻在石碑上,然後立在我們家屋子東面的牆壁上,我要讓我的後代全都看到我説的,我希望他們能像我一樣,做百姓的好幫手,而不是隻貪圖自己享樂,要始終記住,當官的只有把百姓服侍的很好,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從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包拯態度的堅定,從他對後代的期望中,我們知道,他想要將這股廉政之風一直持續下去,並做到影響深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那些沉睡在自身享樂官員,讓他們回憶起自己最出選擇走上做官這條路的目的,回憶起他們當時純淨的心靈。
包拯的後代
包拯的墓誌銘中記錄的很清楚包拯一共有四個孩子,他的大兒子過早的就夭折了,包拯有兩個女兒,一個嫁到離家很遠的陝州,另一個許配給國子監,包氏家族的繼承全靠包拯的小二子。
包玉剛
包玉剛是上世紀80年代是,是當時的世界八大船王之一。沒想到他的祖上竟然有龍圖閣大學士,開封府包拯這樣有名的人。
包玉剛是1964年在機緣巧合下知道自己是包拯的後代的,當年十月的時候,包玉剛懷着對故土的濃濃情思,不遠千里,跋山涉水回到故土寧波,想要感受家鄉帶給自己精神上的慰藉,也想知道這麼多年家鄉的發展情況。
在這次回想之旅中,包玉剛參觀了江南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這一天天一閣的工作人員聽説今天來的這位貴賓室香港的世界船王,就把天一閣珍藏已久的《包氏家譜》拿來給包玉剛看,這本書籍記錄了包拯家族的點點滴滴。
包玉剛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隨着包氏的脈絡查下去,他驚喜的發現自己正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孫子,自己也按耐不中心中的喜悦,高興的歡呼,我是包青天的後代。
包拯去世後,他的女婿為他下葬,後來隨着金兵的入侵,合肥被攻陷,包拯的墓被破壞,當時陪葬的東西也大多被偷走,後來他的後代將包拯的墓重新修建,一九七三年,合肥政府對包公墓重視程度提高,開始動工重新修築包公墓,三年後竣工,為後人緬懷包公提供了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