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嘉慶皇帝畫像

公元1820年,即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廿五日。

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猝然離世,時年六十一歲。

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總管內務府禧恩等人,當眾開啓乾清宮的立儲鐍[jué]匣,宣讀皇帝遺詔。

這份詔書在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早就已經寫好了,皇位繼承人為皇次子旻寧。

嘉慶帝共有五個兒子,皇長子早夭,未命名,生母為皇貴妃劉佳氏,皇次子旻寧就成了嫡長子,皇三子為綿愷,皇四子綿忻,皇五子綿愉。

旻寧的生母為喜塔臘氏。

其餘三個皇子都是嘉慶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所生,即孝和睿皇后。

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孝和睿皇后畫像

朝鮮國使臣樸綺壽來朝時,見過嘉慶帝這幾個兒子,他在《同文匯考》中記載:

“皇帝有三個兒子,長子則面貌涼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第三子則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也。”

這裏説的長子就是三十六歲的旻寧,他給朝鮮使臣的印象很不好,“面貌涼薄,人且凡庸”。

而“廣頰豐耳,人亦寬弘”,説的則是二十五歲的皇三子綿愷。

“最為穎悟,有文藝”,並深得嘉慶帝喜愛的是十五歲的皇四子綿忻。

皇五子綿愉才七歲,樸綺壽大概沒見過這位皇子,所以才説皇帝有三個兒子。

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西洋風格的旻寧畫像

嘉慶帝臨終之前,三個皇子已經成年,皇次子旻寧資質平平,為何會選他做為繼承人呢?

旻寧除了佔嫡長子的優勢,還在於他有一次出色的表現,天理教教徒發動起義,攻佔京城,旻寧臨危不懼,組織抵抗並親手射殺賊寇。

按照祖制,清朝皇帝遺詔為一式兩份,除了皇帝保存的一份,還有一份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宣佈新任皇帝,必須兩份詔書同時打開。

遺憾的是,眾大臣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卻沒有找到另一份詔書。

當時眾人惶恐不安,內務府大臣禧恩挺身而出,堅決支持綿寧繼承皇位,理由是抗擊天理教,皇次子綿寧有功勞。

但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等人卻表示“猶疑”。

不言而喻,綿寧枯瘦乾癟,長得太磕磣,缺乏人主的氣度。

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1850年法國《畫報》刊登的道光皇帝畫像

説綿寧“望之不似人君”,而聰穎幹練的皇四子綿忻相貌、才幹遠遠超過他。

嘉慶帝在位時期,曾撤回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那份詔書,這表明嘉慶帝曾猶豫不決,產生過易儲的想法。

大臣們不置可否的時候,孝和睿皇后以大局為重,她認為“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並迅速下了一道諭旨:“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孝和睿皇后這一舉動,使自己的兒子們徹底失去了贏得皇位的機會。

孝和睿皇后明白,如果偏袒自己的親生兒子綿忻,在當時並不一定得到多數大臣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可能因為爭奪皇位而引發朝局震盪。

孝和睿皇后最後也放棄了私慾,一場危機得以化解,其胸襟氣度令朝野官民刮目相看。

道光帝綿寧即位之後,對嫡母鈕祜祿氏倍加孝敬,不似親生勝似親生,數十年如一日,對太后鈕祜祿氏言聽計從,孝敬有加。

深明大義的孝和睿皇后,以自己的魄力穩定了朝局。

但她卻預料不到,接下來的內憂外患,英法列強、鴉片戰爭、割地賠款,太平天國的醖釀......

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太平盛世,也只在書中才有了,但那都是老祖宗的。

鈕祜祿氏是個好太后,道光是個勤儉的好皇帝,但這已無濟於事。

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於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於昌陵西面三華里處昌西陵。

不知道,彌留之際的孝和睿皇后,有沒有後悔當初的力排眾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6 字。

轉載請註明: 皇帝勤奮持儉,太后深明大義,二人操持的大清卻走向四分五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