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入朝第一人”竟然是他?

“志願軍入朝第一人”竟然是他?

▲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視察

箭在弦上,彭德懷掛帥出征

中國出兵朝鮮已成定局,美國竟渾然不知。1950年10月上旬,麥克阿瑟向金日成發出了敦促投降的最後通牒:“為了以最小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貫徹聯合國決議,我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最後一次要求你們及你們指揮的軍隊,不管位於朝鮮的什麼地方,都放下武器,停止敵對行動。”

“聯合國軍”正式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即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佈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同日,毛澤東告知金日成:中國政府決定派遣志願軍到朝鮮境內幫助反對侵略軍;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志願軍的後勤供應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負責;請金日成派朝鮮勞動黨中央黨務委員、朝鮮政府內務相樸一禹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會商入朝作戰有關問題。

毛澤東致電金日成,通知了中共中央派兵援朝的決定後,接着對志願軍出國作戰和國內防務做了穩妥的部署,同時派周恩來赴蘇聯同斯大林會談,請求蘇聯政府派空軍支援志願軍作戰,並提供武器裝備援助。把僅有的少數航空兵部隊和幾個高炮團部署在靠近沿海的大中城市,擔負防空任務,並由周恩來、彭真、聶榮臻、薄一波、李立三組成防空籌委會,研究計劃全國大中城市和工業基地的防空問題。

在廣東和福建方向,各部署四個軍,防止美蔣聯合進犯,並加速華東和中南地區的剿匪和土改工作,以便對付美蔣可能的進犯。在全國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動員全國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戰爭。毛澤東為志願軍確定了戰爭指導總方針:“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

彭德懷是中央軍委副主席,是位富有實踐經驗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戎馬大半生,功勳卓著。現在由彭德懷指揮抗美援朝,全軍將士對打敗美國侵略者信心更足了。一貫對黨忠誠的無私無畏的彭大將軍,堅決服從了中央的決定。從此,他擱置了建設大西北的宏偉計劃,開始了新的戰鬥生涯。

10月8日,彭德懷率領工作人員乘飛機從北京東郊機場起飛,直飛瀋陽,同行的有軍委作戰部工作人員及毛岸英等。同日,朝鮮政府內務相樸一禹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會商有關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問題。

早已等候在瀋陽的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急切地盼望着彭德懷的到來。

彭德懷到瀋陽後,見過了鄧華、洪學智,便立即展開工作,會見金日成派來的聯絡員樸一禹,與高崗商談志願軍後方保障等問題。

10月9日上午,彭德懷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身份在瀋陽主持召開軍以上幹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副司令員韓先楚、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及該兵團所屬的各軍軍長和政委。

會議由高崗主持。首先由鄧華宣讀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關於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決定和關於志願軍的組成以及對彭德懷任命的命令。接着高崗講話,他介紹了中央對出兵朝鮮問題討論的情況:“當然,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中央對出兵朝鮮的問題,是有不同意見的,比如我吧,就有些不同的考慮。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我都談過了,就不多説了。現在既然中央做了決定,那我們就要堅決執行。中央決定東北局負責志願軍的物資供應,那我這個東北局主席也表個態,當好志願軍的總後勤!”

彭德懷發表講話説:“高崗同志向大家講了出兵的意義和必要性。當然,中央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事關重大嘛。這就是説,黨中央、毛主席下這個決心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的責任更重大,一定要打好!我們也不要把美國部隊看得太了不起,800萬蔣介石的軍隊,也都是美國裝備的嘛,不也是我們手下的敗將嗎?當然我們不能輕敵,美軍機械化,前進速度快,我們必須搶時間,做好投入戰鬥的準備,保證一聲令下,立即跨過鴨綠江!”

10月12日,朝鮮內務相樸一禹向彭德懷通報美軍和李承晚軍都已越過“三八線”,正瘋狂向北推進,南部人民軍撤至“三八線”以北的有5萬餘人。金日成首相和朝鮮勞動黨中央,再次請求中共中央儘快出兵支援。

箭在弦上,情況緊急。彭德懷當即召集第13兵團領導對入朝後的部署進行了研究,決定以一個軍進至平壤東北約200公里的德川縣山嶽地區,以其餘三個軍及三個炮兵師進至位於德川以北的熙川、前川、江界地區。彭德懷説:“只要殲滅敵人兩三個師,局勢就可以大為鬆動。”

大敵當前,先於士兵深入變幻莫測的戰場

1950年10月19日,彭總風塵僕僕抵達安東。

彭總來到第13兵團機關駐地,對等候多時的司令員鄧華等兵團領導説:“昨天晚上我又同主席詳細研究了渡江問題。從今晚起,在安東和輯安兩個渡口,部隊利用夜色掩護,秘密渡江。現在美軍和南朝鮮軍兵分兩路,中部隔着狼林山脈和赴戰嶺山脈,兩路失去聯繫,無法協同作戰。美帝國主義目中無人,太狂妄了!他們分兵冒進,犯了兵家大忌。我們一定要利用敵人的驕橫麻痹,出其不意,打一個漂亮仗!”

鄧華抓緊時間簡要地向彭總彙報渡江計劃,説:“除42軍16日晚先渡江外,今晚開進計劃是40軍開始渡江兩個師,即118師和120師,明晚軍部和119師渡江,21日晚炮42團及軍後勤部隊渡江。”

彭總嚴肅地點點頭説:“這是從安東吧?”

鄧華説:“是的,從長甸河口。39軍117師今晚渡江,明晚全師進至朔州以南向泰州前進。軍主力先車運安東,22日晨1時開始尾隨40軍自安東渡江。”

彭總點點頭,瞪大的眼睛盯着鄧華。

鄧華説:“炮司、炮1師(欠一個團),24日晚渡江,沿義州邑、朔州向温井前進。”

“42軍方向呢?”彭總問東線渡江情況。

鄧華説:“16日晚部隊開始渡江,中間,按兵團命令又停下來,今晚繼續渡江,21日晚渡江完畢,向預定位置前進。先頭師過江後,已與朝鮮人民軍聯繫上了。”

彭總問:“38軍呢?”

鄧華説:“38軍21日晚車運輯安。”

彭總説:“通令各部務必嚴格遵守與掌握渡江時間。夜行曉宿,早晨5時前要全部隱蔽完畢,渡江後,各部隊一律採取夜行軍。嚴防有的部隊出現差錯,影響大局。”

鄧華説:“已經向各軍提出了要求。”

彭總點點頭,對各位領導説:“我軍渡江後,決心控制龜城、泰川、球場、德川、寧遠、五老裏一線為基本防衞陣地,以小部隊向南延伸。”他走到地圖前指着地圖説:“39軍主要控制龜城、泰川一線地區。40軍主要控制寧遠、球場一線地區。42軍主要控制社倉裏、五老裏一線地區。38軍集結於江界、輯安地區機動。炮司集結在温井、北鎮、熙川地區。此次入朝,是在新的條件下,與新的敵人作戰,部隊的精神壓力較以前各次戰爭為大,情緒也不如以前飽滿。各部隊要加強政治教育,要認識此次出國作戰的重大意義,要用算賬的辦法把敵我力量和我軍必勝的條件讓戰士和幹部都明白,克服對美帝力量的過高估計。軍委要求,我入朝部隊,必須前面頂住敵人,保持陣地,穩定形勢,加緊裝備,準備反攻。作戰方針是,以積極的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以反擊、襲擊、伏擊來殲滅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彭總目光炯炯地注視着在座的兵團領導們,又説:“根據目前敵人進展情況來看,敵人還未發覺我軍的行動,可能繼續冒進。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一是敵人先我到達預定地區;二是我剛到敵人即來;三是在行進中遭遇。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有利於我造成從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機會。各部隊要以戰鬥姿態前進,隨時準備包圍殲敵。各軍各師都要針對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定出戰鬥計劃,爭取初戰必勝!”鄧華等直點頭。

彭總接着説:“入朝作戰的頭一仗很重要。打好了,我們可以站穩腳跟,穩定朝鮮北部戰局,也給友軍提供收容整訓時間。”彭總對鄧華説:“要給各部隊打招呼,必須服從命令聽指揮。命令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必須嚴格執行。讓插到什麼部位,不可延誤!我們基本的戰術仍然是大膽迂迴包圍,穿插作戰,斷敵退路,殲滅深入袋形之敵。各部隊都是老部隊,對我軍的戰術是熟悉的,要求各部隊都按照作戰方案放膽深入。如果下面不太積極,指揮上佈置得再好,有什麼用?我就惦記着這個問題。”

鄧華説:“彭總説得對,尤其是我軍第一次出國作戰,山多林密,道路不熟,這個問題必須強調,十分重要。”

彭總從第13兵團臨時會議室走出來,皺起眉頭望了一下天空。天氣陰沉沉的,雨中霧,霧中雨。奇怪,從平江起義到現在,多少次了,一打仗就遇到這種天氣!但這種天氣從來不影響我軍的士氣,倒是影響敵軍的士氣。他們怕艱苦,怕寒冷……

“叫車過來吧。”他看着手錶,快一個半小時了,於是對走進來的作戰參謀楊鳳安説。

風裹着雨絲直撲人面,鴨綠江上籠罩着灰色的水霧。江水泛着土黃色,吐着白沫,翻滾着大大小小的浪花,奔騰着。

彭總雙手抱拳,對送行的軍政領導們説:“同志們,再見!”然後,他一個轉身,躍進車內,叫道:“開車!”

這位中國著名的將軍,幾十萬志願大軍的統帥,就這樣出發了。

世界上從沒有過哪個國家的哪個軍事指揮官會在大敵當前的時候自己先於士兵深入變幻莫測的戰場。彭德懷沒有來得及按規定改換朝鮮人民軍的將軍服,也沒有來得及去領已經給他做好了的那件貂皮大衣,他身上仍然是他從西安穿來的那身粗呢黃軍裝。他面容憔悴,面頰消瘦,兩眼紅腫,一頭短而硬的頭髮已經全部花白。

彭德懷把他的指揮部全部甩在身後,讓他們按部就班地前進,而他自己僅帶着一名參謀、幾名警衞員和一部電台進入了朝鮮。他可謂“志願軍入朝第一人”。

彭總出發後,鄧華、洪學智吃過晚飯,擦黑時分隨40軍出發了,過江後,按照統一規定,汽車不開大燈在山道上艱難地前進。

在先頭部隊渡江後,38軍開始從鐵嶺、開原車運輯安。39軍開始自遼陽、鞍山車運安東。到第二天晚上7時,兵團首長鄧華、洪學智在路上又向各軍黨委,各師、團黨委發出關於貫徹中央出兵決定的指示。(摘選自《出兵朝鮮真相》,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來源:文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03 字。

轉載請註明: “志願軍入朝第一人”竟然是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