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嘲笑一遍毛坦廠中學的孩子,累不累?
01
這兩天因為高考,B站上一部15年的紀錄片《高考》又火了起來。
這片子一共有6集,講了四個羣體高考的故事:毛坦廠中學復讀生、農民工子女、貧困山區的孩子、以及放棄高考出國留學的學生。
看看四個羣體,你就能明白,導演想要展現的本來就是一個高考制度下,每個階層之間的巨大差異。
有些人能輕鬆進入高等學府,有些人就是要累死累活才能上大學,這就是現實。
正常人看到紀錄片裏真實的差異,應該是理解,甚至是同情對吧?
但偏偏,彈幕把這種差異變成了嘲笑、譏諷、優越。
尤其是前兩集《毛坦廠的日與夜》,當鏡頭拍到這些學生在高考倒計時大聲宣誓時,可能是過於正式了,彈幕統一在刷藥水哥的梗“害怕”。
當一個女學生在用不斷重複的方法背英語、讀單詞的時候,彈幕在説:“鬼才這樣背”、“師傅別唸了”。
還有,因為來毛坦廠的學生大多都是復讀生,所以有一個環節是表達自己重考一次的決心。
有個女孩子對着稿子痛心地説自己的高三荒廢了大半年,所以要來拼搏一把的時候,彈幕在説:“鬼話連篇”,還有人判定這孩子的未來“夠嗆”。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在接受優質的教育,可以輕鬆上個好大學,並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
但不認同,不應該成為嘲笑毛坦廠學生的資本,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事實上,每次高考,毛坦廠學生都會上熱搜,每上一次熱搜就會被嘲諷“高考機器”。
你看,今年的熱搜是毛坦廠低調送考,沒有了往年91666的車牌號,沒有了專門屬馬的司機師傅。
就是一排排母親穿着和自己不太搭的旗袍,就是為了討一個好寓意“旗開得勝”,下着雨打着傘擁擠在一起送考。
就有人就説高考就是新時代的“科舉考試”。
有人説若干年後,又一批機器人要出現了。
眼熟嗎?
非常眼熟。
去年我們寫過毛坦廠中學的稿子,所以去年熱搜記得很清楚,是一位毛坦廠考生一年做了5千張卷子,所有的卷子堆起來足足有一米多高。
而且因為熬夜做卷子,免疫力下降,需要提前吃一些藥物預防生病。
但新聞下面,依然是一篇嘲諷的聲音:刷題機器,意義哪兒?
還有直接斷言了孩子們未來的評論。
還有人把毛坦廠中學和中國造不出芯片聯繫了起來。
還有這種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比喻成“廢品”的評論。
評論一個個趾高氣昂,滿是譏笑和諷刺,簡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可能有人會説什麼:“素質教育難道沒有刷題重要?”
當然,素質教育當然重要。
但問題是,毛坦廠位於大別山地區,是一個山區中學,地理位置很偏,生源也非常差,基本都是第一年高考失敗,家裏花錢送到這裏來複讀的學生。
這裏的經濟落後,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沒有拔尖的產業,甚至毛坦廠本身是支撐這個小鎮經濟的關鍵。
這裏大部分人最後的出路,就是留在山區,找個人結婚生子過完一輩子,或者去工廠打工送外賣快遞。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現實條件去搞素質教育。
實際上,即便是你們看不上的應試教育,對於這裏的孩子來説,這輩子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
這些孩子為了這一次機會拼盡全力,可恥嗎?
每年高考都要嘲笑一遍毛坦廠中學的孩子,真的有意思嗎?
02
有一個詞叫“何不食肉糜”。
説是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
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上面那些嘲諷毛坦廠的人,大概也是如此。
他們不知道,在廣大的中國地區,有數萬卑微的家庭,沒錢沒勢沒人脈,沒有任何背景能和其他人去競爭。
這輩子,這一個人,這一個家庭,甚至家族,都只有高考這一次走出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叫《出路》,導演鄭瓊她挑選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記錄了他們之間的成長曆程。
馬百娟,甘肅省會寧縣的一個小女孩,穿着不合身的玫紅色衣服,揹着破舊的書包,齊步走般擺着胳膊,在曲折的山路上走得精神抖擻,露出童真的笑容。
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裏,馬百娟一家的生活開支一年不超過50元,她的早餐只是用水泡一泡冷掉的饃饃,稀里呼嚕地吃完後就出門了。
她的夢想是能通過高考上北京的大學,每個月掙1000多,幫助家裏買白麪,因為家裏的面總不夠吃。
徐佳,和千千萬萬個擠上高考獨木橋的你我一樣,把高考當成是跳躍階層的唯一途徑。前兩次復讀,徐佳的高考分數都是497,他懷疑是上天在捉弄他。
在經過短暫的打工生涯後,21歲的他再次回到校園裏,他想着,考上大學,是早亡的父親對他唯一的期望。
儘管有過一段時間的羞辱感以及自卑感,手抖、做不進去試題,但高考始終是自己要第三次面對的一道坎。
袁晗寒,從小生長在一個藝術感極強的家庭裏,媽媽在電視台工作,家裏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的她開過酒吧、去過性用品店賣東西,去德國學習藝術,在國內的公司實習。
在同齡人埋頭苦學的時候,她最大的任務是打發生活裏的無聊。
這三個人在紀錄片裏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
馬百娟因為家裏窮父親不讓她讀書了,自然沒有參加高考,年齡不大的她早早就在村裏結婚生子,和村裏的上一輩人一樣,挺着大肚子幹農活。
徐佳經過了三次高考,終於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公佈成績的那天,母親和奶奶在父親的墳前哭唱,大學畢業他找到了工作,在武漢買房結婚成為了新中產。
袁晗寒留學回國,開了一家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生活得風生水起。
絕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是馬百娟,好一點是徐佳,但永遠不會是袁晗寒。
這就是現實的差距。
就像去年,王思聰在和花千芳的罵戰中,説了一句惹怒眾人的話:
“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屌?”
王思聰不知道,在中國,沒出過國的是大多數,而且是絕大多數。
根據2016年底公安部給的數據,2016年底,中國居民持有護照的只有1.29億本,不到人口的10%,而根據彭博社的數據,中國居民因私持有護照的只有5%。
就算所有有護照的人都出過國,那中國出過國的人數也只有10%。
也就是説十個人中間只有一個人出過國,沒出過國的是絕大多數。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我們的本科率只有4%。
雖然在大家的印象中,現在的本科生一抓一大把,但如果仔細算算就會發現這是事實。
下面是中國恢復高考以來各年大學錄取率和錄取人數。
可以看到四十年下來,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一共1.15億人。
根據2014年教育部給的數據,那會兒我國專科和本科在讀人數幾乎是1比1,所以這1.15億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專科生。
也就是説本科生一共只有5700萬人。
那中國有多少人呢?中國有14億人。
這麼一算本科率確實是4%。
除了出國和本科率,還有收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中位數12186元。
也就是説,如果把我國14億人按照收入排個序,那第7億名,一年下來能賺到的錢,還不到2.5萬元,開支還要更少。
而今年的數字更加直觀,中國仍然還有六億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注意看是六億。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説,1000元只是一頓飯錢,一瓶酒錢,但這已經是中國一半人整整一個月的收入了。
這些冰冷的數字,才是真實的世界。
03
所以,我們真的沒有資格站在上帝視角,去嘲笑那些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拼命努力的孩子們。
白巖松在一次採訪中,説過一句話:
“無論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笑毛坦廠中學的事。當你沒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環時,對於未來,只有靠自己打拼,而讀書高考之路,也算是其中一種。”
白巖松接着説:
“在毛坦廠,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
“父親在外打工,母親留下來照顧孩子,幾個母親必須輪換,因為沒有一個母親可以承擔這麼多的經濟壓力,這個母親在這兒給三四個孩子做飯三四個月,打工去了,這三四個孩子的下一個母親再來接班。”
“你想想,能把院牆外的柳樹當神樹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
高考背後承載的,是無數個卑微家庭渴求的公平、尊嚴、夢想。
誠然,如今的高考中當然有一些毛病,這裏面涉及到教育體制,應試教育。
每一年高考,都會被媒體把這些問題揪出來放大。
但一個事實是,他們口中的高考是這些沒坐過飛機、沒出過國的家庭找到的最好的出路了。
而且,考上還不錯的大學,真的像他們説的沒有用嗎?
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人用個例説事,説A老闆小學都沒畢業,手底下都是大學生。B老闆中學沒念完,一年賺幾個億。
但從數據上來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平均收入遠高於沒念完的人,而且收入水平是隨着學歷水平遞增的。
這才是真相。如果真要舉個例的話。
馬化騰是深圳大學的,馬雲是杭師範的,李彥宏是北大學霸,張朝陽是清華大學,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可以説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你再説考上大學沒有用?
還有,總有人願意拿美國作為例子,講美國學生壓力小,完全不學習。
真的這樣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美國孩子也很用功,有的可能甚至要在課外上九門輔導班,只有很差的公立學校的孩子真的不學習,但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耶魯法學院的J.D.萬斯,在《鄉下人的悲歌》一書中這樣説:
“把我帶大的外祖父母連高中都沒畢業,而我的整個大家庭裏上過大學的人也寥寥無幾。各種各樣的統計都會顯示,像我這樣的孩子前景黯淡——我們當中幸運的那些,可以不用淪落到接受社會救濟的地步;而那些不幸的,則有可能會死於過量服用海洛因——我的家鄉小鎮僅僅去年就有幾十人因此死去。
“他們中的有些人曾試圖殺人,其中有的還成功了;有些人曾在身體上或精神上虐待自己的孩子;許多人曾濫用藥物。他們不是什麼惡人,他們只是一羣寒門的烏合之眾,一直在掙扎着前行。”
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看不到希望,這就是階級固化。
美國的智庫皮尤中心也做過一個社會流動性研究項目,他們的發現是:
在過去40年的時間裏,真正實現了收入增長和階層跨越,跳出父母階層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有16%的人,收入和財富比父母在同樣年齡時要少,也就是向下墜落,掉到了下一個階層。
如果是出身底層,要連升幾級進入中上階層,這樣的跨越,英語裏叫rags to riches,大致意思是“白手起家”,也可以説是“寒門出貴子”,更貼切一些的翻譯,就是我們通常説的“屌絲逆襲”。
只有4%的人,能夠實現這樣的逆襲。
在美國,所有一切問題都是種族問題,任何問題裏都有種族因素。
種族是一輩子沒法改變的,任憑你再努力也無法改變。
但在中國,高考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不能否認,高考,在中國是現實階級躍升的關鍵通道。
雖然隨着大學的普及,大學本科生的含金量其實是在迅速降低的。
但是即便這條路越來越狹窄,對於許多孩子而言也是別無選擇的。
誰都想活得輕鬆,但不是誰都能活得輕鬆。
他們只是心有不甘,不得不奮鬥而已。
我們沒有資格嘲笑任何一個平凡的夢想,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裏説的那樣——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 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本文作者雷斯林,他之前有個同名公眾號被封了,歡迎關注他的新號“為你寫一個故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幫我點個「在看」,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