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每個家庭的經濟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家長們也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了。不過,雖然我國國民平均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家庭之間的差距卻還是存在的。這一點,在同齡孩子的對比中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對於一些老師而言,通過觀察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很容易就能判斷一個孩子家庭條件的好壞。
李女士是一名小學教師,有着十幾年的教齡。經驗豐富的她曾經説過,雖然孩子們穿上校服之後似乎沒有多大差別,但如果仔細去觀察的話也不難發現,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他們在某些方面要表現得更好,而家庭條件差一些的孩子則是要差一些了。
社會學家指出,孩子的行為跟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以及家庭經濟條件都有着很大的關係。出身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孩子的表現都會有所不同,老師可以輕鬆地通過這些不同來判斷孩子的家庭條件。那麼,出身自不同家庭條件下的孩子們到底會有哪些不同呢?
一、對待自己的物品態度不同
一個孩子的家庭條件,可以從他的吃穿用度上來體現。不過當今,孩子們在這些方面的差距其實並不明顯。但是,老師卻可以從他們對待自己物品的態度上來判斷他們的家庭條件。
出身自條件好的家庭,學生對待自己的物品並不會很在意。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東西,他們往往都不會去重視,就算壞了也不會去補救。而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的任何東西都很愛惜。
二、性格存在一定的差異
教育專家指出,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他們往往會表現得更自信、氣質更好、也更容易融入到集體當中,而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可能會稍顯自卑,有的可能不善與人相處,在氣質這一塊也並不突出。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家裏表現得很好,和同齡的其他孩子也沒什麼不一樣啊!可是家長忽略了一個先決條件:你的孩子表現得好,那是在家裏的時候。等孩子進入集體,他們跟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在性格上的差異很容易就會暴露出來。
有遠見的家長,越是家庭條件一般越會往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個自信的孩子,就算起點低一些,也更容易在未來走向高處!尤其在孩子3-6歲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孩子自信力的培養,父母一定不能忽視!這個階段,父母除了給孩子肯定鼓勵以外,還可以藉助故事,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